毛背花楸
毛背花楸(学名:Sorbus aronioides Rehder)是灌木或乔木,高4-12米;小枝圆柱形,紫黑色;叶片椭圆形、长圆椭圆形或椭圆倒卵形;伞房花序多花,萼筒钟状,萼片卵状三角形,花瓣卵形,白色;果实卵形,红色,表面光滑,2-3室,先端萼片脱落后留有圆环。花期5-6月,果期8-10月。生于山坡林中或湿润杂木林内,海拔1000-3600米。分布于中国西南地区和缅甸北部。
- 中文名:毛背花楸
- 学 名:Sorbus aronioides Rehd.
- 界:植物界
- 门:被子植物门 Angiospermae
- 纲:双子叶植物纲 Dicotyledoneae
- 亚 纲:原始花被亚纲 Archichlamydeae
- 目:蔷薇目 Rosales
- 亚 目:蔷薇亚目 Rosineae
- 科:蔷薇科 Rosaceae
- 亚 科:苹果亚科 Maloideae
- 属:花楸属 Sorbus
- 组:落萼组 Sect. Micromeles
- 种:毛背花楸
- 分布区域:中国四川、贵州、云南、广西及缅甸
- 系:曲脉系 Ser. Thomsonianae
目录
形态特征
灌木或乔木,高4-12米;小枝圆柱形,紫黑色,有稀疏皮孔,幼嫩时无毛;冬芽卵形,先端急尖,外具少数鳞片,无毛。叶片椭圆形、长圆椭圆形或椭圆倒卵形,长6-12厘米,宽2.5-5 (6) 厘米,先端短渐尖,稀急尖,基部楔形,边缘有尖锐细锯齿,近基部全缘,上面深绿色,无毛,在微下陷的中脉上具稀疏腺点,下面在突起的中脉上和侧脉基部具稀疏绒毛,老时逐渐脱落,侧脉7-10对,在叶边分枝成网状;叶柄长5-10毫米,多数无毛。复伞房花序多花,总花梗和花梗均光滑无毛;花梗长2-5毫米;花直径7-8毫米;萼筒钟状,内外两面均无毛;萼片卵状三角形,先端急尖,外面边缘有稀疏柔毛,不久脱落,内面先端有柔毛;花瓣卵形,长2.5-3.5毫米,宽2-3毫米,先端圆钝,白色;雄蕊20,几与花瓣等长或稍长于花瓣;花柱2-3,稀4,在中部以下合生,无毛,短于雄蕊。果实卵形,直径约1厘米,长9-11毫米,红色,表面光滑,2-3室,先端萼片脱落后留有圆环。花期5-6月,果期8-10月。[1]
近种区别
毛背花楸与滇缅花楸(S.Thomsonii (King) Rehd.)相似,惟后者的叶边锯齿圆钝,中部以下近全缘,两面光滑无毛,果实近于球形。又可与毛序花楸(S.Keissleri(schneid.)Rehd.)比较,后者花序具绒毛,果实卵形,叶片多数倒卵形,锯齿较粗;叶柄较宽短,可以区别。
生长环境
生于山坡林中或湿润杂木林内,海拔1000-3600米。[2]
分布范围
产自中国四川、贵州、云南、广西。模式标本采自四川瓦山。缅甸北部也有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