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节,想起母亲(姜敏)
作品欣赏
母亲节,想起母亲
今天是母亲节,早起打开朋友圈,满屏都是祝福母亲节快乐的相关内容,不由得想起我的母亲。
说起我们的母亲,她的童年很苦,但却给了我们兄弟姐妹们一个很甜的童年。母亲很少和我们说她的童年,在我印象中也就那么一两次,可能太苦她也不愿和我们提起。母亲今年70多了,她的童年是从二十世纪60年代三年自然灾害挺过来最苦的那一代孩子,又因为父母离异吃了很多苦…
我们的姥姥姥爷是封建社会的包办婚姻,姥爷是个知识分子进步青年,又是村里的干部,随着思想的解放,他毅然决然的和我姥姥离婚了。当时姥姥已育三孩——年纪尚幼的妈妈、大舅、和丫丫学语的小姨。没两年姥姥带着大舅和小姨改嫁了,没有给母亲任何交代便不辞而别,留下10岁的母亲陪姥爷生活。
那个年代的10岁女孩子,已经可以当半个劳动力用了,可以帮家里干很多活,再过几年就可以说婆家了……本来就缺衣少食,姥爷看上去又总是因忙碌很少关心母亲,两人之间像是熟悉的陌生人,还有一个不喜欢她的后妈的种种挑剔,残酷的现实让母亲的童年毫无快乐可言,她越发思念不知身在何方的亲妈。
年纪小小的她,私底下就开始留意姥姥改嫁的丝丝缕缕的消息,带着七零八碎收集来的消息,在一个大雪纷飞的冬天,靠着向路人打听姥姥的方向,坚定地向她的母亲奔赴而去。
母亲说,那天她靠着逢人就打听,一直走了几十里地。天寒地冻,天地之间一片白茫茫的,方向感极低,又由于年龄小理解问题有时候难免出现错误,走了一些冤枉路,又冷又饿又怕,差点没冻死在雪地里。等到她找到姥姥的新家,已经是深夜,姥姥打开门,看着小小的母亲冻得发紫的脸庞和湿透的布鞋,一刹那娘俩抱头痛哭,母亲撕心裂肺地问姥姥:妈妈为啥不要我了......
天下哪有妈妈不疼爱自己孩子的啊!因为大舅和小姨年龄太小,更需要照顾,而对方嫌弃孩子太多,姥姥也是迫不得已才留下母亲。姥姥看到自己的孩子这么冷的天从那么远的地方打听着摸索着一路过来,心疼不已,反复和新姥爷商量,苦苦哀求让妈妈留下来和她们一起生活。
妈妈留下了,在这里开始了她的第二段童年生活。在母亲的回忆里,虽然从此由于又多了一份亲妈的温暖关怀,但是作为家中的老大,她要承担更多的家务劳动(姥姥后来又生育三个孩子)。小小年纪不仅要帮家里洗衣做饭,照看弟弟妹妹们,做一些诸如拾材火、挖野菜、赶集卖菜等日常活计,还得下地帮大人们干一些又苦又累的农活,更别说读书了,那个条件,那个年代,温饱都是问题,读书已经成了必然的奢望,自然就辍学了。没能继续读书,也成了妈妈一辈子最大的遗憾。
在妈妈的记忆里,新姥爷是一个极其严厉的人,不善言辞,仿佛不知道怎么样怜爱孩子们,思想守旧,推崇棍棒下面出孝子,对孩子们经常责打,母亲也是很惧怕的,何况还有一个“拖油瓶”的身份。母亲回忆说,那是一个寒冷的冬天,新姥爷让妈妈到集市去卖野菜,经过河边时,不小心把秤砣掉进了小河里,幸而不远,她连慌拖掉鞋,卷起裤腿、袖子向河边摸去,已经结冰的河水冰冷刺骨,母亲说那水的温度是让她刻骨铭心的记忆。冻的红肿的小手脚一次又一次的向河里摸索寻找,而要强的母亲担心的是找不到怎么办,挨打挨骂是让她最不愿意承受的......
不知下水摸了多长时间,母亲终于找到了那只秤砣,而她的手、脚,已经冻的麻木没有知觉,棉衣袖边也湿了不少。尽管如此,她依然坚持卖完了菜,等回到家,湿了的衣服也已经焐干。
母亲说像这样的事很多,比如挖野菜碰到蛇吓得高烧不退,比如......母亲说到这里已经泪流满面,哽咽地说不出话了。
母亲的童年很苦,却给了我们兄妹几个很甜的童年,所以我们经常尽可能的多陪伴着她,让母亲的晚年温暖一些,多一些甜蜜,毕竟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70多岁了的母亲,在她同龄人那里还是很时髦的,她现在已经很熟练地使用微信视频聊天,发红包,刷个抖音购物了。
我想说,每一位母亲都非常不容易地把我们拉扯成人,她们老了之后,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回家陪老人聊一会天,逛逛街,溜个弯,好好一起吃顿家常便饭,甚至抽空给老人们打电话问候一下,便是她们晚年最大的幸福。
人生不过三万昼夜,能陪伴她们的日子只少不多了,愿她们眉间带笑,健康顺意,也便是我们做子女的最大心愿。[1]
作者简介
姜敏,文学爱好者,颍州区作家协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