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武水镇

图片来自网络

中文名 : 武水镇

所属地区:湖南省临武县

武水镇隶属于湖南省临武县,位于临武县县城东南郊,属城乡结合部,东邻同益乡,南接南强乡双溪乡,西连城关镇花塘乡,北靠土地乡、县茶场。全镇总面积5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有1.8万亩,辖20个行政村,41个自然村,总人口4.57万人(2017年),是全县最大的乡镇之一。省道1803线和临(临武)连(广东连州)T字型穿全镇,武水河蜿蜒流过境内,交通便利,资源丰富,素有临武县的“金三角”和“鱼米之乡”的美称。 2015年12月,武水镇与同益乡成建制镇正式合并,成立新的武水镇。 [1]

目录

城镇建设

全镇总面积53.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133公顷,6216户,4.57万人(2017年)。全镇经济以农业为主。近年来,全镇农业发展较快,初步形成以临武鸭、临武香芋、大棚蔬菜、烤烟等支柱产业。小城镇建设发展迅速,以东风汽车修配一条街为核心的城镇化建设初具规模。省道324和临连公路呈T字型穿过全镇,境内交通便利,土地肥沃,资源丰富,为临武县的“鱼米之乡”。境内设有中学1所,小学9所,医疗机构1个,临武十景之一的持榜山就在境内。

农业发展

武水镇大力推进“三化”进程,发展劳务经济,全镇有万余农民劳动力弃农经商,外出打工或就近务工,不少农民把家里的责任田承租给他人,吃上了“商品粮”,加之前段时间粮食市场价格疲软,影响了村民种粮的积极性。2004年春,中央一号文件下来了,号召发展粮食产业,促进种粮农民增加收入。粮食市场也随之价格上扬,谷子成了“金饽饽”。农民朋友看到了种粮致富的广阔前景,催生了耕田种粮的积极性。据镇农业组统计,全镇有800余户,3000余亩原来承包给他人耕作的稻田又回了“娘家”。面对农民朋友种粮的积极性,镇政府因势利导,引导农民把收回的责任田按照新型农业的要求,搞好种植计划,确保增产增收。力鸭村李细兴原在广东打工,家中四亩责任田承包给他人,租谷低,不划算。入春后,老李早早把责任田收回,备足了种子,做好了犁耙功夫。在他的带动下,全村原来64亩包出去的稻田,村民都收回来自己耕作。2004年,武水镇种粮户已购回优质杂交稻种2万余公斤,备足土杂肥、化肥、农用薄膜150余万吨,当年的“老把式”农夫,科学种田技术又展现在田间地头。

特色经济

武水镇香芋因个大美观、粉多细腻、香味浓郁、外观锤形、内构乳白紫点斑纹,含淀粉率高而闻名;同时它还因集多种维生素于一体,富含活性钙和多种微量元素,常食用可祛脂降压、养颜美容,而在1999年的湖南省首届农博会上荣获“银奖”,2000年在郴州农展会上荣获“金奖”,2001年在郴州市旅游生态节上荣获“畅销产品奖”。同时武水镇香芋还以高出传统农业4倍以上的收入吸引了临武农民调整种植结构,2006年武水镇种植香芋2.14万亩,比2005年增长15%。武水镇芋商已达800余人,销售网络遍布中国大江南北,特别是在华南市场有一定名气,产品还远销日本、新加坡及港澳市场。 武水镇香芋在临武县种植已有上百年历史,早在几百年前,武水镇就有在河边及塘边种植香芋的习惯,八十年代末,双溪乡贝溪村开始在稻田进行少量种植,九十年代初形成上百亩生产基地。县委、县政府因势利导,把双溪乡贝溪村作为推动全县种植香芋的示范村,从技术、资金、劳力、信息等方面进行扶持。同时,为了迅速发展香芋生产上规模,武水镇以双溪乡贝溪村为典型,带领各邻近乡镇村领导到示范现场参观学习,用事实说话,以效益带路,以点带面,香芋种植逐步辐射到全县各乡镇,经过多年的培植、发展,种植面积逐年递增。武水镇已成为临武县蔬菜产业的一个主导品种,成为武水镇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一条主要途径。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