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武威漢簡》,中國西漢晚期簡冊制度研究專著。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及甘肅省博物館編輯。北京文物出版社1964年9月出版。

本專著收編於《世界百科名著大辭典》。

目錄

內容簡介

約27萬字,附簡牘摹本、圖版、墓葬平面圖及出土遺物插圖。

共分3章,第1章敘論,第1節武威磨咀子竹木簡的發現。分別介紹了漢代武威在政治經濟上的地位;六號漢墓的地理位置、墓葬結構及除隨葬的竹、木簡外的其他隨葬品,根據隨葬品及墓葬形制,該墓應屬王莽時期。由墓主的自書來看,生前有可能是「禮掾」,也可能是郡文學官。第2節簡本《儀禮》在漢代經學上的地位。從今存的《儀禮》17篇來看,出土的《儀禮》簡有3種,甲本(木簡)存7篇,乙本(木簡)僅《服傳》1篇,丙本(竹簡)僅喪服1篇。以甲本之篇次分別和大戴(德)、小戴(聖)、劉向別錄諸本列表分別比較其異同。此外,對今本和簡本的篇題分別作了比較後認為,凡屬分出之篇沒有內題,外題往往簡於內題,但在內題則必須完整。丙本竹簡《喪服》僅有內題而沒有外題,這是由於丙本是單行的《喪服》。關於漢代的章句學,根據出土的《儀禮》簡,始知最早的「章句」是指分篇與分章定句。狹義的章句學,乃一個經師學派,對於某一經文各篇的理解和看法而有所異的,但章句本身只是經文的編排與分節,並無涉於解故,故與傳、記、注皆不相同。至於一般稱之為章句的,則是廣義的章句之學,主要指比較繁瑣的對於經學文章的說解。武威漢簡中有共同的章句記號,經過甲、乙、丙三本的互相校勘,得到了明確的分設章句的段落。並且據此作了服傳、喪服章句表。第3節由實物所見漢代簡冊制度。概略敘述了建國十餘年來中國出土的戰國簡和兩漢及其以後的簡牘。而武威的漢簡是成篇的經書,首尾完整,葉數順序連接,文字清晰。據此,對漢代的簡冊制度進行了詳細而具體的考定,說明了當時簡冊的長度、修制、削改、行款、書寫、編葉、篇題、尾題和標號等的應用,最重要的是如何編次成冊。又將《士相見》一篇,根據原簡作了仿製模型,試為復原編製成冊(見圖版貳肆)。第4節簡冊的整理及其在學術上的貢獻。本節介紹了竹木簡的綴合和整理的方法,簡本《儀禮》的出土對經學上的貢獻,和研究簡冊制度等有關問題的貢獻。此外,在版本學、校勘學、文字學以及禮俗研究等方面,都提供了翔實的資料。

第2章出土竹木簡的釋文。除《儀禮》簡外,對出土的雜簡及其他也作了釋文及考證。

第3章校記。用出土的《儀禮》甲本、乙本及丙本、對今本進行了校勘,由於簡本是西漢經師所用的寫本,所以最為近古,用簡本來進行校勘,就足以糾正今本之訛脫。甘肅武威縣磨咀子出土的這批有《儀禮》的竹、木簡,是1949年後10年來非常重要的考古收穫。這9篇比較完整的《儀禮》,1篇寫於竹簡,8篇寫於木札,共存有(除去缺補字)字數27 298字,較之熹平石經之僅存8千數百字者,多出近2萬字。

《武威漢簡》一書,對出土的《儀禮》簡,進行了全部釋文及校勘,並對漢代簡冊制度進行了研究。作者對出土竹木簡經過綴合併逐簡進行深入研究後製成表格,使漢代《儀禮》諸家篇次,服傳、喪服的章句,今本、簡本的異文,都被系統地排比了出來。書中發表的竹木簡圖版,是中國歷史上第二次大量經書的重現,使我們在今天所見到的鄭注本、賈疏本以外,看到一個未經打亂師法家法、未經糅合了今文、古文以前的西漢後氏禮本。同時還可以看到,漢代聖人文語的經典,編寫以2尺4寸的長簡,是漢代最長、最大的書。它上承早期的冊書、帛書,下啟石經、紙書,是中間的橋樑。我們還可以通過摹本看到墨書的六藝文字,是研究漢世通用今隸的絕好材料。

相關信息

名著是書籍中的精華[1]。它標誌着人類認識發展的水平,影響乃至支配人們的思想和行動,影響乃至支配社會的各種實踐活動。《世界百科名著大辭典》,在浩如煙海的書籍中,篩選出價值高、作用大、影響廣的一萬部名著,把它們匯集一起,根據科學文化知識體系的區別和聯繫加以分門別類,並逐部作出精要的詮釋。可以說,這是對科學文化的一次總結,是一項很有價值的科學文化建設工程。這部辭典是一部很有用的工具書[2]

視頻

武威漢簡 相關視頻

中書協副主席陳振濂老師書法,臨《武威漢簡》節選
武威磨嘴子風景,這裡是發掘武威漢簡的地方,也有許多好玩的地方!

參考文獻

  1. 100部科普經典名著,豆瓣,2018-04-26
  2. 工具書及其分類,豆丁網,2014-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