檀圩鎮
檀圩鎮隸屬於廣西壯族自治區靈山縣,位於靈山縣中部,距離縣城13公里,東與新圩鎮交界,南與武利鎮接壤,西與那隆鎮毗鄰,北與靈城鎮相連。檀圩鎮總面積142.41平方千米,2013年末,下轄1個社區、23個行政村,總人口110772人(2017年)。2013年,該鎮實現農業生產總值8.28億元,工業總產值19.76億元。檀圩鎮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四季溫和,雨水充沛,陽光充足;境內最高峰為綠蘆山,海拔593.5米;主要農特產品有荔枝、西瓜、龍眼、甘蔗、椪柑等。 [1]
中文名稱: 檀圩鎮
外文名稱: Tanwei Town
行政區類別:建制鎮
所屬地區: 廣西壯族自治區靈山縣
下轄地區: 1個社區、23個行政村
政府駐地: 檀圩社區
電話區號: 0777
郵政區碼:35413
地理位置: 靈山縣中部
面 積:142.41平方千米
人 口: 110772人(2017年)
方 言: 白話(粵語)、靈山話、客家話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
車牌代碼: 桂N
目錄
歷史沿革
明朝時屬下武安鄉勞岳都。
清嘉慶以後,稱檀圩練。
民國十六年(1927年),設為檀圩鄉,屬第1區。
民國三十年,靈山縣共設立4個區,檀圩屬第2區。
1949年12月,靈山縣再次劃區,檀圩屬第1區。
1951年6月,設立檀圩鎮,屬第4區。
1955年6月,縣轄第4區改稱檀圩區。
1957年9月,撤區並鄉,設立檀圩鄉。
1958年9月,成立紅旗(檀圩)人民公社;同年10月,那隆、三隆併入,駐地仍在檀圩街。
1961年6月,靈山縣調整區劃後設立檀圩區。
1963年撤區並社,設立檀圩人民公社。
1984年9月,撤銷人民公社,成立檀圩鎮。
行政區劃
截至2013年,檀圩鎮轄檀圩社區1個社區和檀圩村、四聯村、石球湖村、沙井村、東岸村、龍窟塘村、謝賴村、塘坡村、村心村、茶亭村、埡山村、見田村、牛路村、橋梓村、黃樓村、社嶺村、竹圍村、大垌田村、甘梅村、華屏村、保子村、三合水村、大水垌村等23個行政村,鎮政府駐檀圩社區。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檀圩鎮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靈山縣中部,東與新圩鎮交界,南與武利鎮接壤,西與那隆鎮毗鄰,北與靈城鎮相連,距離縣城13公里;全鎮總面積142.41平方千米,鎮政府大致位於北緯22°20′,東經109°12′。
地形地貌
檀圩鎮的東北部為盆地,西部和北部為平原,地勢平坦;南部為丘陵地帶;西南部為綠蘆山脈,地勢較高。綠蘆山是境內最高的山峰,海拔593.5米,為靈山縣第5高峰。
氣候特徵
檀圩鎮屬亞熱帶季風性氣候,海洋性明顯,四季溫和,雨水充沛,陽光充足,冬短夏長;年平均氣溫21.7℃,年平均降雨量1649毫米,年平均日照時數1700小時左右,無霜期達348天。
人口民族
截至2017年底,常住人口110772人。民族以漢族為主。
經濟概況
綜述
2013年,檀圩鎮實現農業生產總值8.28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8476元;工業總產值19.76億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5.13億元;財稅收入3865.5萬元。
農業
2013年,檀圩鎮有耕地面積4473公頃,農業生產總值8.28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8476元。糧食種植面積5819公頃,總產量3.06萬噸,其中水稻種植面積4493公頃,總產量2.65萬噸。年末有林面積1.79萬公頃;水果種植面積6307公頃,總產量3.85萬噸,其中荔枝9867噸。養殖有白鴿飼養、肉蛇養殖、皇妃貢柑種植等,其中白鴿存欄12萬羽,養殖肉蛇1.5萬條。
工業
2013年,檀圩鎮工業總產值19.76億元,以電子加工、煙花爆竹、農產品加工為主;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6個,產值16.20億元。
商貿
解放前,檀圩地區均為私營商業,從業人數不多,以零售交易為主。趕集的人主要是鄰近的村民和縣內一些小商小販。1954年5月成立供銷合作社,主要經營副食品、日雜、百貨、農膜、農具和農副產品收購,同時在各大隊開設綜合門市部。隨後,食品購銷站、藥材購銷站、百貨商店等一些集體商業和國營商業相繼建立。1979年,商品銷售額472.53元。20世紀80年代初,建成檀圩綜合集貿市場,內設肉行、飲食行、水產行、成衣行、雜貨行、牛行等,總面積4600平方米,攤位420個。允許農民及城鎮居民有條件地經營部分農副產品及日用品。1990年,有個體工商戶572戶,從業人員1143人,年集市貿易額983萬元。1991年,建成檀圩西瓜專業市場,共有西瓜購銷商鋪50間。1994年供銷社全部由私人承包,此時有個體商業戶1247戶,主要經營日用百貨、針織品、副食品、糖煙酒、日雜、飲食、旅社、修理等。2002年,全鎮商品零售總額達9283萬元。2005年,龍眼成交量達3000噸,西瓜6萬噸(部分由外鎮運入)。1998~2003年,興建了檀圩大市場、華山市場及見田、茶亭、三合水、沙井4個村級市場,市場總面積達到8000平方米。2008年,全鎮共有個體工商戶823戶,集市貿易年成交總額1.27億元。2010年,鎮內有集貿市場3個。2013年,檀圩鎮有農貿市場2個、大型購物中心1家、規模超市2個。
交通
檀圩鎮對外交通主要依靠公路,境內有國道209線和省道S310線交匯,是靈山縣通往湛江、北海、欽州、防城港等地的交通站點。
社會事業
城鎮建設
解放初期,檀圩有布行街、糖行街、米行街、草鞋街等街道,寬2米~3米,全長不足800米,路面鋪砌青磚,無任何公共設施,房屋多為土坯木瓦結構平房。20世紀60年代,建成1條寬7米、長250米的街道。1982年,開始對城鎮建設進行規劃建設,居民沿靈欽、靈北公路兩旁建房開鋪,逐漸形成長1200米,寬12米的街道。至1990年,主要公共建築有檀圩衛生院、集市貿易市場、電影院、鎮政府辦公樓等公共建築,有大小街道12條,城鎮建成區總面積為1.8平方公里。1996年後,是城鎮建設快速發展的時期。至2005年,全鎮累計完成城鎮建設投資總額29445萬元,先後開發建設城南小區、新興街、天山工業園、華山商住區;投資350萬元和1200萬元分別興建檀圩大市場及檀圩鎮文化和體育活動中心;完成對紅衛街、工農街、興隆街等舊城區街道路面的改造,並投資70多萬元修建過境公路排水溝;投入30萬元安裝了新興街、大花壇至收費亭、天山中學路段、文體中心路段的街燈158盞。2006年,檀圩城鎮居民人均住房面積21.5平方米。2008年,建有水泥路面街道3條、貿易市場1個、自來水廠1家;開發廣場小區、西瓜市場小區、城南小區等商住區增建鋼筋水泥樓房800多幢,城鎮建成區面積擴展到2.8平方公里。2010年,檀圩完成靈北路街道亮化工程,新增變電站3套。
教育事業
明崇禎十六年(1643年),檀圩地區建有鳳珍學社,招收兒童入學。清末,有私塾。解放前,全鎮共有小學7所,中學1所。1956年,創辦檀圩中學。1969年,辦有檀圩高中1所。1984年12月,全鎮普及小學教育,普及率達95.5%。1996年,檀圩鎮中心校被評為市級示範學校,全鎮15周歲、17周歲教育完成率分別是99.53%和85.83%。1996年以後,鎮政府共投入資金732萬元,新建、擴建各村小學和鎮辦中學教學大樓及師生宿舍樓,總面積58421平方米,全鎮學校基本無危房。1997年,有學前班30個,學生1223人;中學3所共49個班,學生2907人,教職工171人;小學共23所,其中中心校1所,共有學生11157人,教職工568人;「兩基」教育經自治區檢驗驗收達標;全鎮小學入學率97.9%以上;小學升初中,初中升高中、中專率排名在靈山縣各鄉鎮前列。2005年,全鎮有中、小學教學點29個,教師837人(含代課),其中中學教師243人,小學教師596人,中、小學生共18640人。2007年,在校中、小學生共19310人。2008年,有中小學校27所,其中,九年制學校1所,在校中、小學生共19215人,小學畢業升中率達到95%以上;天山中學參加高考考上本科12人。2010年,中學入學率達97%,高考考取專科以上87人。 2013年,檀圩鎮有小學24所,在校生1.01萬人,教師536人;中學3所,在校生6004人,教師304人;幼兒園、託兒所6所。
文化生活
1967年,檀圩社區建立廣播站,有線廣播覆蓋率100%。1975年,成立文化站,建有影劇院、圖書室、科技展覽室等。1990年,文化站圖書室占地面積80平方米,藏書4000冊,報刊10份,雜誌1000冊。2008年,全鎮有文化體育活動中心1個,占地面積2公頃;村級圖書室3個,面積75平方米,藏書4000冊;水泥球場34個,舞台2個,宣傳櫥窗12個。2010年,全鎮23個村委安裝了遠程電化教學設施,實現遠程電化教學。在廣播、電話與有線電視「村村通」的基礎上,安裝華屏、牛路兩村衛星接收器,全鎮皆可收看電視節目。2013年,檀圩鎮有文體活動中心1所、文化站1所。
醫療衛生
1956年,檀圩衛生院建立,院址設在紅衛街1號,建築面積180平方米,有醫務人員12人。1990年,衛生院建築面積2871平方米,有醫務人員28人,病床20張,年住院人數178人,年門診3223人次。1998年,經國家衛生部驗收合格,被確定為「一級甲等衛生院」。2004年獲自治區衛生廳授予「愛嬰衛生院」稱號。2006年,被自治區衛生廳授予「廣西示範衛生院」稱號。2007年,鎮衛生院已擴展到占地面積5775平方米,建築面積2909平方米,其中業務用房面積1332平方米,病床40張。配備有救護車1台及服務車1台,設有五官科、內科、外科、婦產科、兒科、防保科、住院部等科室。至2007年底,全鎮有中心衛生院1個,計劃生育服務站1個,各村(街)委會合作醫療所42個,村衛生所96間,從事醫療衛生人員165人,其中中級職稱3人。2008年,全鎮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人數80814人,已報銷金額381萬元,受益群眾8259人次。2010年,鎮衛生院職工人數74人,其中中級職稱5人,初級職稱32人,實有床位60張;全鎮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9.51萬人,參合率達93%,參合農民受益率85%。2013年,檀圩鎮有衛生院1個,醫生28人,病床40張,參加農村新型合作醫療10.50萬人。各村均建有相應的醫療衛生所(衛生站)。
著名人物
勞振綱(1923~1945),村心村人。1941年考入靈山縣簡易師範學校,1942年參加中國共產黨,任黨小組長。在中共簡師支部的領導下,積極參加反對學校當局強迫學生參加三青團的鬥爭。1945年2月8日,參加靈山縣抗日武裝起義。3月25日,隨部隊轉移到文利升和單竹江村時,遭國民黨縣大隊襲擊,在戰鬥中壯烈犧牲,時年22歲。
視頻
檀圩鎮宣傳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