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楚厲王

來自 網絡 的圖片

本名: 熊眴

別名: 楚厲王、楚蚡冒

所處時代: 春秋

主要成就: 開疆拓土,增強國力

在位時間: 前759年―前741年

楚厲王(?―公元前741年),羋姓,熊氏,名眴,亦稱楚蚡冒,楚霄敖長子,春秋時期楚國國君,公元前758年―公元前741年在位。

公元前758年,楚霄敖去世,熊眴繼位,是為楚厲王(亦稱楚蚡冒)。楚厲王在位時期,開疆拓土,征服陘隰,使楚國實力增強。公元前741年,楚厲王去世,諡號厲王。楚厲王死後,楚厲王之弟熊通殺楚厲王之子自立,是為楚武王。[1]

目錄

人物生平

繼承君位

楚厲王,羋姓,熊氏,名眴,是楚霄敖的長子。楚霄敖六年(公元前758年),熊眴的父親楚霄敖去世,熊眴繼任楚國國君之位,是為楚厲王(亦稱楚蚡冒)。

增強國力

楚厲王繼位後,乘柴車、穿破衣開闢山林 ;大興開疆拓土之事,曾出兵征服陘隰 ,進一步增強楚國實力。

警示民眾

楚厲王曾與楚國民眾約定,如果遇到軍情警報,就立起軍鼓作為號召,通知民眾一起防守。有一天,楚厲王喝酒喝醉後,錯誤地敲響軍鼓。民眾們聽到鼓聲,都非常驚慌地跑過來。楚厲王連忙派人制止說:"我是醉酒後和近侍開玩笑,才錯誤地擊鼓。"於是民眾都鬆懈下來。過了幾個月,又遇到軍情警報,楚厲王趕緊擊鼓發出警報,但民眾以為楚厲王還是在跟大家鬧着玩兒,因而沒有一個前來守城。楚厲王只好更改原來的命令,重新申明報警的信號,這樣民眾才信從。

去世政變

楚厲王十七年(公元前741年),楚厲王去世,諡號厲王。楚厲王死後,楚厲王的弟弟熊通發動政變,殺死楚厲王的兒子,自立為國君,是為楚武王

為政舉措

政治

楚厲王為政殘暴,故得"楚厲王"諡號,但其在位時期亦開疆拓土,征服陘隰 ,進一步增強楚國實力。楚厲王與其祖父楚若敖都曾以乘柴車、穿破衣開闢山林 ,而受到讚揚。

文化

楚厲王在位時期,楚國貴族們仍然以效仿華夏禮制為榮。同時,隨着對周邊揚越、楚蠻、巴人等民族的征服,融合"蠻夷"元素的楚文化開始萌芽。

趣聞軼事

和氏璧

楚國人卞和在荊山中得到一塊璞玉,捧着進獻給楚厲王。楚厲王讓玉匠(治玉的匠人)鑑定,玉匠說:"這是塊石頭。"楚厲王認為卞和欺騙自己,於是砍掉他的左腳。

等到楚厲王去世,其弟楚武王繼位後,卞和又捧着那塊璞玉進獻給楚武王。楚武王讓玉匠鑑定,玉匠又說:"這是塊石頭。"楚武王也認為卞和欺騙自己,於是砍掉他的右腳。

等到楚武王去世,其子楚文王繼位後,卞和就抱着那塊璞玉在荊山下哭泣,卞和整整哭泣三天三夜,眼淚哭干直到流出血來。楚文王聽說後,便派人去詢問卞和哭泣的原因,說:"天下受斷足刑的人好多,為何獨獨你哭得這麼悲傷呢?"卞和說:"我不是悲傷腳被砍掉,而是悲傷把寶玉稱作石頭,把忠貞的人稱作騙子。這才是我悲傷的原因。"楚文王就讓玉匠加工這塊玉璞,發現真是一塊寶玉。於是把它命名為"和氏之璧"。

歷史評價

欒書:"訓以若敖、蚡冒,篳路藍縷,以啟山林。"

左丘明:"及平王之末,而秦、晉、齊、楚代興,秦景、襄(秦莊公、秦襄公)於是乎取周土,晉文侯於是乎定天子,齊莊、僖(齊前莊公、齊僖公)於是乎小伯,楚蚠冒(蚡冒)於是乎始啟濮。"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