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植物篇:開花的種類(鐵箍散(木蘭科、五味子屬植物))

植物篇:開花的種類(鐵箍散(木蘭科、五味子屬植物))

是木蘭科五味子屬植物,落葉木質藤本,全株無毛,當年生枝褐色或變灰褐色,有銀白色角質層。葉堅紙質,卵形、長圓狀卵形或狹長圓狀卵形,先端漸尖或長漸尖,基部圓或闊楔形。花橙黃色,常單生或2-3朵聚生於葉腋,或1花梗具數花的總狀花序花被片橢圓形,雄蕊較少,6-9枚;成熟心皮亦較小,10-30枚。種子較小,腎形,近圓形長4-4.5毫米,種皮灰白色,種臍狹V形,約為寬的1/3。花期6-8月,果期8-9月。

分布於中國陝西、甘肅南部、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四川、貴州、雲南中部至南部。生長於海拔500-2000米的溝谷、岩石山坡林中。

鐵箍散根、莖、葉、果均可藥用,具有健腦安衶、調節神經、收斂固澀等攻效,可用於治療久嗽虛喘、夢遺滑精、遺尿尿頻、久瀉不止等多種疾病和外傷。還可用於釀酒、製作果汁、編制工藝品、竹製品包邊固着和裝飾、綁紮掃把等。

鐵箍散(學名:Schisandra propinqua subsp. sinensis (Oliv.) R.M.K.Saunders)

鐵箍散
 
圖片來自 太極本草

基本信息

  • 中 文 名:鐵箍散
  • 拉丁學名:Schisandra propinqua subsp. sinensis (Oliver) R. M. K. Saunders
  • 別 名:小血藤、血糊藤、香巴戟、狹葉五味子等
  • 界 :植物界
  • 門 :被子植物門
  • 綱 :雙子葉植物綱
  • 亞 綱:原始花被亞綱
  • 目 :毛茛目
  • 科 :木蘭科
  • 族 :五味子族
  • 屬 :五味子屬
  • 亞 屬:團蕊五味子亞屬
  • 種 :合蕊五味子
  • 亞 種:鐵箍散
  • 命名者及年代:(Oliv.) R.M.K.Saunders,1997

形態特徵

落葉木質藤本,全株無毛,當年生枝褐色或變灰褐色,有銀白色角質層。葉堅紙質,卵形、長圓狀卵形或狹長圓狀卵形,長7-11(17)厘米,寬2-3.5(5)厘米,先端漸尖或長漸尖,基部圓或闊楔形,下延至葉柄,上面干時褐色,下面帶蒼白色,具疏離的胼胝質齒,有時近全緣,側脈每邊4-8條,網脈稀疏,干時兩面均凸起。

花橙黃色,常單生或2-3朵聚生於葉腋,或1花梗具數花的總狀花序;花梗長6-16毫米,具約2小苞片。雄花:花被片9(15),外輪3片綠色,橢圓形;雄蕊群黃色,近球形的肉質花托直徑約6毫米,雄蕊6-9枚,每雄蕊鉗入橫列的凹穴內,花絲甚短,藥室內向縱裂;雌花:花被片與雄花相似,雌蕊群卵球形,直徑4-6毫米,心皮10-30枚,倒卵圓形,密生腺點,花柱長約1毫米。聚合果的果托干時黑色,長3-15厘米,直徑1-2毫米,具10-45成熟心皮,成熟心皮亦較小,具短柄;種子較小,腎形,近圓形長4-4.5毫米,種皮灰白色,種臍狹V形,約為寬的1/3。花期6-8月,果期8-9月。

繁殖方法

在生產上鐵箍散主要通過種子播種、分根繁殖、壓條繁殖方式進行繁殖。

播種

於9-10月果穗呈紫紅色、種子成熟時將果穗採收帶回室內,置於低溫濕潤處後熟60-70天,然後用清水浸泡1-2天至果肉吸水膨脹,搓去果肉,在水中浮去秕粒,再在清水中隔2天換水一次浸泡5-7天,使種子充分吸水,撈出瀝乾後與種子2-3倍的濕沙混勻,裝入木箱或編織袋內,置於室外場地高燥處事先準備好的深約50厘米的土坑中,上覆10-15厘米厚細土,再蓋上柴草或草簾進行處理,到5-6月有70%左右種子裂口時,即可進行播種;或將果穗採回後藏放至翌年2月中、下旬,取岀浸水清除果肉後,撈出瀝乾與濕沙拌勻後裝入木箱或編織袋中,保持5-15℃藏放於室內陰涼處,至5-6月有70%左右種子裂口,取岀進行播種。也可於當年的8-9月上旬選擇果穗成熟度一致、粒大飽滿的果穂,浸水搓去果肉漂洗後,撈出瀝乾即行播種。

播種時選擇生產條件好,排灌管理方便,地勢平坦,陽光充足,土質疏鬆,肥力較好的砂壤土地塊作苗床,結合翻耕每畝施農家有機肥1500-2000千克或商品有機肥200-225千克作基肥,敲碎土塊後,整成高約15厘米、寬1.2米的苗床,視土壤墒情每畝用人糞尿400-500千克或沼液600-750千克對水澆施苗床,待露干後攤平床面,將30克/平方米的種子與10-15倍的泥沙混勻後,均勻地撒播於床面上,播後覆細土2-3厘米厚,上蓋以稻草等保持土體濕潤,播後約20天岀苗後,及時將稻草等覆蓋物揭除,搭建起1-1.5米高的棚架,上蓋草簾或葦簾等遮陽,並視天氣狀況做好抗旱防漬工作,以保土壤呈濕潤狀態。根據雜草生長情況,及時做好除草工作,以免草害發生,影響幼苗生長,待苗高長至5-6厘米時可將遮陽簾揭除,並按苗株距5-6厘米刪密留稀進行定苗,待到翌年4月中旬至5月上旬,用水澆濕床土後,便可起苗移栽。

分根

鐵箍散具有根莖發達、萌芽力強的生長習性,可於每年的4-5月,利用自然野生或栽種後3-4年的種株在土壤表層向四周橫向延伸的橫生根莖上生根萌發所形成根苗後,將其分2-3個苗芽進行擴繁種植。

壓條

於春季藤蔓萌芽後,新梢長至10厘米左右時,先在準備壓條的藤蔓近旁處挖一條15-20厘米深的溝,將壓條用木或竹叉固定壓在溝中,先期填入5厘米左右的土,當新梢長至20厘米以上且基部呈半木質化時,再培土與地面相平,到秋季將埋壓的藤蔓挖岀分剪成各自帶根的種苗,即可用於栽種。

主要價值

經濟:鐵箍散還可用於釀酒製作果汁編制工藝品竹製品包邊固着和裝飾、綁紮掃把等。 [1]

藥用價值

鐵箍散根、莖、葉、果均可藥用,具有健腦安衶調節神經收斂固澀益氣生津補腎寧心祛風活血解毒消腫提膿生肌活血調經理氣止痛、止血、促進肝臟細胞再生等攻效,可用於治療久嗽虛喘夢遺滑精遺尿尿頻久瀉不止津傷口渴短氣脈慮心悸失眠皮膚瘙癢急性菌痢肝臟受損風濕麻木筋骨疼痛跌打損傷癰腫瘡毒癆傷吐血毒蛇咬傷外傷出血月經不調、白帶、盜汗、蕁麻疹、濕疹、病毒性肝炎、胃痛、腹脹、骨折、肺膿瘍等多種疾病和外傷。

《保嬰撮要》卷十一:鐵箍散

處方:芙蓉葉 黃柏 大黃 五倍子 白及 [2]

製法:上藥為末。

功能主治:治瘡癤癰疽。

用法用量:用水調搽患處四圍。

摘錄 《保嬰撮要》卷十一

鐵箍散,見過嗎?別名野五味子,能祛風活血,解毒消腫,止血

來源產地

木蘭科北五味子屬植物鐵箍散和黃龍藤,以根及葉入藥。秋季挖根,洗淨曬乾;夏季采葉,鮮用或曬乾研粉。生於300-1500m的向陽低山坡或山溝灌叢中。分布於陝西、甘肅、湖北、湖南、四川、雲南、貴州等地。別名】鑽骨風、八仙草、鑽石風、五香血藤、滑藤、爬岩香、滿山香、香血藤、天青地紅、血糊藤、鑽岩尖、香巴戟、土巴戟、川巴戟、秤蛇根、老蛇斑、野五味子。

【原形態】

落葉或半落葉木質藤本,長2-3m。根圓柱形,木質而堅硬,略彎曲。老枝灰色,小枝棕褐色。單葉互生;葉革質;葉柄長0.5-1cm;葉片卵狀披針形或長圓狀披針形,長5-12cm,寬1-3cm,先端長漸尖,基部寬楔形呈圓形,邊緣具不明顯的疏齒,上面綠色,嫩葉上面有時有淺色斑紋,下面略被白粉,側脈6-8對,不明顯。花雌雄異株;花單生葉腋或簇生,直徑約1cm;花被6-9,排成3輪,最外3片較小;雄蕊6-9,花絲基部稍連合,雄蕊嵌於肥大的花托縫穴中;雌蕊群球形,心皮10-30,離生,結果時花托伸長約3-7cm。小漿果球形,直徑5-7mm,熟時鮮紅色。種子腎圓形,種皮光滑。花期6-8月,果明7-10月。

《全國中草藥匯編》

甘、辛,平。祛風活血,解毒消腫,止痛。根:風濕麻木,跌打損傷,胃痛,月經不調,血栓閉塞性麥管炎;葉:外用治瘡癤,毒蛇咬傷,外傷出血。

【用法用量】3~6錢,

《中藥大辭典》

辛,溫。行氣,止痛,活血,散瘀。治跌打損傷,風濕麻木;筋骨疼痛,癆傷吐血,經閉,腹脹,癰腫。 [3]

《中華本草》

辛;性溫。祛風活血;解毒消腫;止血。主風濕麻木;筋骨疼痛;跌打損傷;月經不調;胃痛;腹脹;癰腫瘡毒;勞傷吐血

【用法用量】內服10-15g;水煎或泡酒服;外用適量,鮮葉搗爛敷患處,或干葉研粉撒患處。

【注意】根、莖:反甘草。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