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植物篇:开花的种类(红铧头草 (堇菜科 堇菜属植物))

植物篇:开花的种类(红铧头草 (堇菜科 堇菜属植物))

目录

红铧头草(学名:Herba Violae Acuminatae)

为堇菜科植物鸡腿堇菜的全草,夏、秋季采收,鲜用或晒干。具有清热解毒,散瘀消肿之功效。用于疮疡肿毒,喉痛,乳痈,肠痈,黄疸,目赤肿痛,跌打损伤,刀伤出血。

基本信息

  • 中 文 名:红铧头草
  • 拼 音:hóng huá tóu cǎo
  • 拉丁学名:Herba Violae Acuminatae
  • 别 名:走边疆 鸡腿菜 鸡蹬腿 胡森堇菜 𬷕鸽腿
  • 界 :植物界
  • 科 :堇菜科
  • 门 :被子植物门
  • 纲 :双子叶植物纲
  • 目 :侧膜胎座目
  • 属 :堇菜属
  • 种 :戟叶堇菜
  • 采集时间:夏、秋
  • 类 别:清热解毒药、消肿止痛药
  • 分布区域:华东、中南及陕西、甘肃、台湾、四川、云南、西藏

形态特征

鸡腿堇菜:多年生草本,高10-40cm。通常无基生叶。根茎较粗,垂直或倾斜,密生多条淡褐色根。茎直立,通常2-4条丛生,无毛或上部有毛。时互生;叶柄下部者较长,上部者较短;托叶大,叶状,草质,通常羽状深裂呈流苏状,或浅裂呈牙齿状;叶片心形、卵状心形或卵形,长1.5-5.5cm,宽1.5-4.5cm,先端锐尖、短渐尖至长渐尖,基部通常心形,边缘有钝齿,两面有细短毛或仅叶脉有毛。花淡紫色或近白色,具长梗;花梗细,超出于叶,上部有2枚线形小苞片;萼片5,线状披针形,基部有附属物,末端截形;花瓣5,近白色或淡紫色,较小;距通常直,长1.5-3.5mm,呈囊状,末端钝;雄蕊5,花丝短而宽;子房上位,1室,圆锥状,无毛,花柱基部微向前膝屈,向上渐增粗,先端具短喙。蒴果椭圆形,长约1cm,无毛,先端渐尖。花、果期5-9月。 [1]

主要价值

全草味淡;性寒。主治肺热咳嗽;急性传染性肝炎;疮疖肿毒;跌打损伤。需要内服时煎汤,9-15g;鲜品30-60g;或捣汁服。外用:适量,捣敷。

铧头草的功效与作用 铧头草的副作用

铧头草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它药食同源,每年春天它长出的嫩叶可以当蔬菜食用,在它果实成熟以后采集全株晒干则可以入药,它的食用功效与药用功效都很出色,但服用以后也有一定的副作用。

铧头草的功效与作用

1、清肠排毒

铧头草中含有大量的膳食纤维和一些植物果胶,这些物质能促进肠胃蠕动,也能清理肠道壁上淤积的垃圾和毒素,可以加快大便生成和排出,平时经常食用可以起到清肠排毒的重要作用。

2、补充营养

铧头草中含有多种人体必须的营养成分,人们把它当蔬菜食用时可以吸收丰富的营养,能吸收多种对人体有益的维生素和氨基酸,它们能提高身体各器官的功能,也能促进人体代谢,经常食用可以补充营养,也能增强人体素质

3、解毒止痛

铧头草是一种解毒功效特别出色的中药材,人们平时被毒蛇咬伤时,可以用新鲜的铧头草榨汁喝,这样就能快速解毒,能让人体内的蛇毒快速分解并排出体外,能让伤处的红肿和疼痛等症状很快减轻。

4、消炎止泻

铧头草含有多种天然的消炎成分,而且它能收敛止泻,平时它可以治疗人类的肠炎与痢疾,在治疗时可以把晒干以后的铧头草直接煎水喝,也可以给它搭配一些其他能止泻的中药材,那样会让它的止泻功效更加出色。 [2]

铧头草的副作用

铧头草在服用时没有明显的副作用,但过量服用时会加重肠胃负担,而且会引发脾胃虚寒和腹痛、腹泻等多种不良症状,对人体健康不利,另外那些本身就是寒性体质和脾胃虚寒的人群还不能吃铧头草,不然会让身体这些不良症状加重,会直接危害他们的身体健康。

铧头草 (中药)

入药部位:全草。

性味:微苦、辛,寒。

归经:归肝、胃经。

功效:清热解毒,散瘀消肿。

主治:用于疮疡肿毒,喉痛,乳痈,肠痈,黄疸,目赤肿痛,跌打损伤,刀伤出血。

相关配伍

1、痈疮肿毒:铧头草、红藤煎汤服或铧头草、芙蓉叶各适量捣烂外敷。

2、肠痈初起:铧头草、红藤、蛇倒退、败酱草各15g,水煎服。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鲜品30~60g;或捣汁。外用:适量,捣敷。

使用注意:孕妇慎服。

采集加工:夏、秋季采收全草,洗净,除去杂质,鲜用或晒干。

生理特征

戟叶堇菜,又名尼泊尔堇菜、箭叶堇菜。多年生草本,无地上茎。根茎通常较粗短,长5~10mm,斜生或垂直。叶基生,莲座状;叶柄较长,上半部有狭而明显的翅;托叶褐色,约3/4与叶柄合生;叶片狭披针形、长三角状戟形或三角状卵形,长2~7.5cm,宽0.5~3cm,先端尖,有时稍钝圆,基部截形或略呈浅心形,有时宽楔形,花期后叶增大,垂片开展并具明显的牙齿,边缘具疏而浅的波状齿。花白色或淡紫色,有深色条纹,长1.4~1.7cm;花梗细长;萼片卵状披针形或狭卵形,长5~6mm, 基部附属物较短;侧方花瓣长圆状倒卵形,长1~1.2cm,下方花瓣通常稍短,距管状,稍短而粗,长2~6mm;雄蕊5,花丝短,花药环生于雌蕊周围;子房卵球形,柱头前方具明显的短喙。蒴果椭圆形至长圆形,长6~9mm,无毛。花、果期4~9月。

生长环境

生于田野路边、山坡草地、灌丛、林缘等处。分布于华东、中南及陕西、甘肃、台湾、四川、云南、西藏等地。

药材鉴别

多皱缩成团。主根较粗短。叶丛生,灰绿或枯绿色,具长柄。叶片湿润展平后,叶片箭头状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基部稍下延于叶柄,边缘有浅波状齿。花柄长于叶,花黄白色,可见紫色条纹。蒴果椭圆形。气微,味微苦带粘性。

药理作用

  • 1、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卡他球菌、甲型链球菌、绿脓杆菌、变形杆菌、大肠杆菌、伤寒杆菌、痢疾杆菌均有抑制作用。
  • 2、促进白细胞吞噬细菌的作用很强。

[3]

相关论述

1、《本草省常》:“止痛散血,消一切肿毒。”

2、《草本便方》:“直攻命门停滞精,月瘕胀满能消散,刀刃斧伤涂即清。”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