棕夜鹭
棕夜鹭 |
---|
图片来自flickr |
基本资料 |
学名 Nycticorax caledonicus 目/科/属 鹈形/鹭/夜鹭 迁徏状态 留鸟 普遍性 稀有 体长/体重 55-59cm/550-990g |
棕夜鹭,雌雄同型。虹膜黄色。嘴黑色。脚黄色。
- 成鸟
- 头顶到后颈黑色。眼先黄绿色,有白眉纹。
- 头后有2至3根饰羽。背至尾羽棕红色,脸颊与颈侧淡棕红色。
- 喉以下至尾下覆羽乳白色。繁殖期眼先转蓝,㓮呈粉红色。
- 亚成鸟似夜鹭亚成鸟,但色泽略染棕红色,翼覆羽及飞羽有密布暗色横斑。
目录
栖地&习性
内陆或沿海地区淡水或微咸水湖泊,公园,沼泽,海岸河口,红树林。
通常于夜间或晨昏活动。
繁殖
在澳大利亚,时间安排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与降雨和水况有关的粮食供应;可能全年发生,但主要是十月。
保育
不受全球威胁(最不关注)。
鸣声
告警发出响亮"kweuk"爆破音,也作连续"kee-kee-kee-kee-"声。
外观相似性
夜鹭虹膜红色。背蓝黑色,翼覆羽淡棕灰色。亚成鸟羽色较灰褐色,翼覆羽及飞羽无暗色横点。
分布
亚种和分布
- N. c. crassirostris Vigors, 1839 – Bonin Is.
- N. c. manillensis Vigors, 1831 – 菲律宾,婆罗洲,爪哇和巴厘岛。
- N. c. australasiae (Vieillot, 1823) – 苏拉威西岛,莫卢卡斯,小苏打斯和阿鲁伊斯通过W Papuan Is和低地新几内亚(包括比亚克岛)到达西北部Bismarck Archipelago([[尼尼哥·伊至金钟岛)和澳大利亚(干旱内陆除外)。
- N. c. mandibularis Ogilvie-Grant, 1888 – Bismarck Archipelago(西北诸岛除外)到所罗门群岛。
- N. c. pelewensis Mathews, 1926 – 帕劳(Palau)和卡罗琳(Caroline Is)(丘克(Chuuk))。
- N. c. caledonicus (J. F. Gmelin, 1789) – 新喀里多尼亚。
参考书目
台湾野鸟手绘图鉴
视频
参考文献
- ↑ rufous-night heron,hb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