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疫腐病
梨疫腐病
梨疫腐病,是梨在種植期間容易發生的真菌性病害。危害的真菌為惡疫霉,屬於鞭毛菌亞門。梨樹受感染後,葉片捲曲變紅,枝條基部或枝幹變為暗綠色,後逐漸變為黑褐色條斑,病段干縮、凹陷,成環狀萎縮,並產生裂痕,韌皮部組織變褐壞死。這種疾病可以通過生物、化學等多種方式防治。
目錄
基本信息
中文學名:梨疫腐病
拉丁學名:Phytophthora cactorum (Lebert et Cohn) Schrot.(病原)
別 名:梨樹疫病、 梨黑脛病、干基濕腐病
分布區域:中國梨產區皆有分布
病原類別:真菌
病原分類地位:鞭毛菌亞門
病原中文名稱:惡疫霉
危害對象:梨、蘋果、草莓等
危害部位:主要危害果實,還可危害樹幹基部
病原形態特徵
菌絲粗細較均勻,無色,無隔膜,粗5.1~7.2μm。孢囊梗簡單合軸分枝,孢子囊頂生,近球形,卵形,淡色,乳突明顯,33.4~51.4μm×18.0~37.5μm,長寬比為1.3~1.6。孢子囊在水中能釋放大量遊動孢子。
生理生化特徵
適宜惡疫霉分離培養的培養基是番茄汁培養基、V8汁培養基和PDA培養基。適宜惡疫霉生長的pH值範圍在3~10之間,最適pH值為5~6,適宜生長的溫度範圍為在10~30℃之間,最適生長的溫度為20~25℃。惡疫霉對果糖、麥芽糖、蔗糖等碳源的利用好於其它碳源,對酵母膏、天門冬酰胺、牛肉膏等氮源的利用好於其它氮源。
症狀及危害
1、梨果實染疫腐病後,產生顏色深淺不一、邊緣不明顯的水漬狀病斑,嚴重時擴展至全果,果肉變褐變軟,高濕度下產生白色稀疏絮狀菌絲體。
2、梨幼樹染疫腐病的,發生於幼樹枝幹基部,枝幹病斑初期暗綠色,後變為黑褐色腐爛,病部干縮凹陷,後期病斑若圍繞枝幹一周時,常造成病部以上死亡。
3、成齡梨根頸部染疫腐病後,樹皮呈黑褐色水漬狀腐爛,樹皮內呈紅褐色至黑褐色,質地較硬,有的爛到木質部,後期失水干縮下陷,病、健交界處龜裂,嚴重時整株枯死。
傳播途徑和發病原因
梨疫腐病的病菌以菌絲體在發病枝幹皮層內越冬,翌年春季開始活動侵染梨樹枝幹。病菌是土壤習居菌,土壤中病菌隨雨水或灌溉水傳播,侵染地下根根頸部。病菌具潛伏侵染特性,潛伏期數月至兩年不等。以6~9月為發病高峰期。
如梨園地勢低洼,園土黏重,大水漫灌,陰雨連綿,地面潮濕,果園濕度大易發病。氣溫12~18℃適於發病。
如果梨樹苗定植過深,嫁接口被埋或接近地面發病重。
防治方法
1、嚴格檢疫苗木,嚴禁栽植帶病苗木。
2、採用高位嫁接與橋接的梨樹,和培育易感品種苗木時,利用二至三年生大山梨、杜梨、木梨作砧木苗,在距離地面30厘米處嫁接或直接採用上述多年生大山梨、杜梨、木梨苗建園,成活後高接栽培品種。對重病樹,可用杜梨、木梨橋接或腳接於病斑上下健康組織。
3、給梨樹灌水時避免大水漫灌,並遠離主幹基部。雨季及時排水,嚴防梨園長期積水。
4、在梨樹樹冠下覆蓋地膜,適當提高結果部位。
5、如梨樹根莖部發病可於春季扒土晾曬並刮治消毒,用50%烯酰嗎啉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或70%甲霜靈·錳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塗抹病部並澆灌根頸部。也可在發病前或發病初期用64%殺毒礬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50%烯酰嗎啉可濕性粉劑2000倍液噴霧預防。[2]
相關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