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参
梅花参 |
中文名称: 梅花参 别称: 红刺参 门: 棘皮动物门 分布区域: 东非,马尔代夫,印尼等 |
梅花参(学名:Thelenota ananas):刺参科。海参纲中最大的一种,体长可达1米。背面肉刺很大,每3-11个肉刺基部相连呈花瓣状,故名“梅花参”。又因体形很象凤梨,故也称“凤梨参”。腹面平坦,管足小而密布。口稍偏于腹面,周围有20个触手。背面橙黄色或橙红色,散布黄色和褐色斑点;腹面带赤色;触手黄色。
常栖息于深3-10米而有少数海草的珊瑚砂底。泄殖腔中常有隐鱼(Carapus hoemi)共栖。个体大,品质佳,为食用海参中最好的一种。由于商业市场的极度竞捕,在中国、日本、马来西亚、泰国、印度尼西亚而被过度捕捞,至少由50%下降到了80-90%的范围。已经濒于灭绝。[1]
目录
形态
梅花参形似长圆筒状,背面的肉刺很大,体长一般的为38-72厘米,最大者可到一米,宽到11厘米以上,在海参纲中是最大的一种。背面肉刺很大,每3-11个肉刺的基部相连成花瓣状,所以各地都叫它“梅花参”,又因为它的外貌有点象凤梨,也称它为“凤梨参”。在瓣状肉刺中还生有小而单一的肉刺。又因为它的形状象凤梨,所以也叫做“凤梨参”。腹面平坦,遍布小而密挤的管足。口稍偏于腹面,具20个触手。
触手叶状或盾形,身体腹面有时具发达的管足,有呼吸树。体壁厚而柔软,背面疣足发达,呈肉刺状。触手一般为20个,楯形,基部有坛囊。生殖腺2束,位于背悬肠膜的两侧。呼吸道通过异网与消化道相连。石管常与体壁相连。无居维氏器。骨片多为桌形体和杆状体,常有C形体。
生活习性
以小生物为食,吞食海沙,然后消化吸收里面的微生物,所以营养比较丰富,在它的泄殖腔内长有一种隐鱼(Carapus hoemi)共生。它的色彩十分艳丽,背面上显现出美丽的橙黄色或橙红色,还点缀着黄色和褐色的斑点;腹面带红色;20个触手都呈黄色。
梅花参对环境变化敏感,当受到刺激时,如海水污染、海水比重和温度剧变,会引起自身腐烂或自行吐出内脏。排脏后的海参,在良好水质条件下,又会再生。更有趣的是,梅花参的泄殖腔内有一种鱼共生。此鱼象手指般大,全身呈棕红色,头部稍大,身体光滑细长,约20厘米左右。当它感到水恶化时,会从参体内部伸出头来。因而,凭它可观察梅花参对环境变化反应。
分布情况
分布于澳大利亚、孟加拉国、文莱达鲁萨兰国、柬埔寨、中国、科科斯群岛、科摩罗、库克群岛、吉布提、埃及、厄立特里亚、斐济、法属波利尼西亚、关岛、印度、印度尼西亚、伊朗伊斯兰共和国、以色列、日本、约旦、肯尼亚、基里巴斯、马达加斯加、马来西亚、马尔代夫、马绍尔群岛、毛里求斯、马约特、莫桑比克、缅甸、新喀里多尼亚、纽埃、北马里亚纳群岛、阿曼、巴基斯坦、帕劳、巴布亚新几内亚、菲律宾、留尼旺、萨摩亚、沙特阿拉伯、塞舌尔、新加坡、所罗门群岛、索马里、南非、斯里兰卡、苏丹、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泰国、汤加、图瓦卢、瓦努阿图、越南、也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