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來自 孔夫子舊書網 的圖片

梁銘越(1941年-),作曲家、民族音樂學家、古琴及簫等多樣樂器演奏家。第一位以古琴為研究題材取得博士學位的華人學者。曾任美國加拿大台灣多所大學音樂系教授。其創作領域涵蓋管弦樂、中英文歌劇、室內樂、新世紀音樂、鋼琴獨奏等。曾獲得阿特沃特·肯特當代作曲獎、金鼎獎、中山文藝獎、國家文藝獎等多個獎項,基督教舊金山大學教師。

作為全球三大宗教(基督教、佛教、伊斯蘭教)之一[1],基督教(主要分為天主教、基督新教和東正教三大流派)在全球上百個國家獲得國教或准國教地位[2],信徒多達21億人,西方主要發達國家都是基督教國家,由此可見其影響力之廣。

目錄

簡介

1941年出生於湖南新晃縣,父親梁在平當時是土木工程師。四歲時,因抗戰搬到重慶,由於梁在平常和友人聚會、玩音樂,梁銘越從小耳濡目染。

舉家遷至台灣後,梁銘越開始向胡瑩堂學習古琴,並參與梁在平組織的「魯聲」國樂社,學習吹笙,除此之外,他還學了崑曲 、小提琴等,曾師從馬熙程。

梁銘越為國立台灣藝術科學校音樂科第一屆學生,主修小提琴,師從鄧昌國。畢業後考上美國夏威夷大學音樂系,主修作曲,大學期間補上了以前不足的基礎訓練,最後以六重奏《凌虛》和弦樂四重奏兩部作品畢業,其中《凌虛》還獲得「阿特沃特·肯特當代作曲獎」,更因此申請上加州大學獎學金,進入該校研究民族音樂學。

曾和許博允、陳茂萱、張邦彥等作曲家在1962年組成江浪樂集。

就讀加州大學期間,向羅伊·哈里斯、亨利·拉扎羅夫和約翰·樊尚等人學習作曲,並且第二度獲得「阿特沃特·肯特當代作曲獎」。參與梅利·梅塔指導的加州大學樂團,以及羅傑·華格納合唱團,亦從米夏·艾爾曼的學生布萊曼女士學習小提琴。碩士論文為 The Chinese Chʻin: Its History and Music 。後來又以 The Art of Yin-Jou Techniques for the Seven-Stringed Zither 一文取得博士學位。

1970年到舊金山大學創立民族音樂學系,兩年後改至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任教。

1982年離開加拿大至馬里蘭大學,開始研究合成器及電子音樂。

1990年受到東海大學的邀請回台任教,1992年任職文化大學藝術硏究所所長,1994年成為國立交通大學應用藝術研究所教授,又於1997年擔任北德克薩斯大學音樂學院客座教授。

梁銘越到過許多國家演出,曾舉行過一百五十多場演奏會,其中梁在平、梁銘越父子曾多次同台演出,例如:在台北市社教館舉行琴箏合奏,1987年的兩廳院「琴箏之夜」演出。

視頻

梁銘越 相關視頻

《舊約預覽2》耶利米書二
舊約縱覽28 雅歌傳道書二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