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文煊
梁文煊,(?-1722),字幾汀,號闇齋,為中國清朝官員,本籍安徽壽州。隸屬:漢軍正白旗。
目錄
生平簡介
建海東書院
於1718年任福建分巡台灣廈門道道員,於臺灣府學西側建海東書院,為當時台灣規模最大的書院,唯供考棚之用,書院的功能幾乎喪失。日本據台時期改為武德殿。今為忠義國小。
爆發朱一貴事件
1721年夏,因為任內爆發朱一貴與黃殿、李勇、吳外等率眾起義。以反清復明相號召,因他姓朱托稱明裔,被推為「大明重興元帥」,各地紛起響應,在諸羅的赤山、春牛埔接連大敗清軍,殺總兵歐陽凱、副將許雲等。
被罷黜,就地正法
台廈道梁文煊、知府王珍逃走,義軍進占府城。人數發展到三十萬,佔領全台。於是梁文煊於台灣被罷黜,朝廷令將梁文煊就地正法。[1]
石壁摩刻「咄湧」兩大字
福洲聖安寺位於羅源縣鳳山鎮南門外葛藤村、安井村(又稱上呂洞)與松山鄉前房村交界處,距縣城5公里。唐咸通元年(860年),僧智淨、慧泉結茅為寺。清乾隆十七年(1752年),僧昇明、定修募建大殿。嘉慶八年(1803年),僧能安建鐘鼓樓。道光六年(1826年),僧秋月、明才募塑十八羅漢像。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僧德煊(畬族、安井村人)捐建山門。今存大殿、石水槽,均乾隆年間造。寺後岩石罅有山泉,石壁摩刻「咄湧」兩大字,為康熙年間羅源縣令梁文煊題。[2]
重建府學大成殿記碑
本件碑記敘述分巡臺廈兵備道梁文煊重建台灣府學大成殿,由明制改為清制,悉與內郡相同,以崇先師而昭聖世之宏謨。殿成,於康熙五十九年(西元1720年)由李日煜撰文、諸紳士同勒石以誌之,以誌景從。本碑記錄大成殿之建築形制由明代規制改為清代規制之過程,乃臺南孔廟建築興修沿革之重要歷史紀錄。[3]
參考文獻
- 劉寧顏編,《重修台灣省通志》,台北市,台灣省文獻委員會,199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