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桂柳运河

桂柳运河
图片来自itsfun

桂柳运河[1]别称古桂柳运河桂柳古运河又称相思埭南运河,旧称“陡河”,开凿于唐代长寿元年(692年),距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与灵渠同为广西古代的两大运河。

目录

地理

历史

  • 明代有斗门,保持通航,见于文献记载的整修至少7次。 乾隆十九年(1754年)陡门曾达22处。过去为桂林至柳州的水路交通要道,曾与灵渠一道构成贯穿湘桂走廊的水路,旧《临桂县志》曾称“北有灵渠,南有陡河”。民国后只用于灌溉。现已淤塞,不能通航,但存留陡门、石刻、石桥等文物20多处。1987年公布为桂林市文物保护单位[2]
  • 古桂柳运河是历史上朝廷通过西南重镇桂林联系少数民族地区的纽带和军需通道,沟通了漓江柳江水系,并称为桂林东西渠。据史书载:“临桂陡河与兴安陡河(灵渠)并称为桂林府东西二陡河。兴安陡河居桂林之东,又称东渠,临桂陡河位于桂林府西南,称西渠,亦称南渠”。

湿地开发

会仙湿地位于会仙镇境内,主要分布于睦洞村委,距会仙镇人民政府驻地约3.5公里,于2012年被国家林业局正式列入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并命名为“广西桂林会仙喀斯特国家湿地公园”。公园规划总面积586.75公顷,其中湿地面积为493.59公顷。会仙湿地是中国最大的岩溶湿地,被誉为“漓江流域之肾”,是漓江流域最大的喀斯特地貌原生态湿地,具有保持水源、净化水质、蓄洪抗旱、维护生物多样性等重要的环境调节功能和生态效益。湿地内山水相得益彰,集“山、水、田、园、林、沼、运”等景观要素于一体,以其岩溶湿地之典型、山水景观之秀丽、历史文化之深蕴而著称。该湿地风貌及其周边环境不仅在广西是独一无二的,在全国乃至全球峰林岩溶平原风貌中也极为罕见,是极具研究价值的典型湿地。

自然资源

古桂柳运河,位于桂林市临桂区境内。主要工程有分水塘、滚水坝、东西渠、陡门等,东渠全为人工开凿,西渠则以原有沟渠加以疏浚,东渠全长约15公里,西渠全长约13公里。运河水源于临桂区泮塘村狮子岩,在分水塘分水;东经安龙、新陡门、社门岭村(又名东陡门),在竹园村入口(北纬:110.29,东经:25.08)进入相思江(又名良丰河),再经广西师范大学、良丰村、大埠头、良丰农场三队、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良丰农场七队、良丰农场四队、奇峰镇、于家、湖子岩(北纬:110.35,东经:25.20)进入著名的桂林漓江;西经王家、江头、江岸、老汴塘、汴塘、新汴塘、全村、凤凰岭、福定桥、在苏桥镇的枫木塘出口(北纬:110.05,东经:25.09)进入洛清江,最终通过永福洛清河以达柳江。为调节水位,减少落差,便于通航,设泥湖陡、磨盘陡等22处陡门。为便于行人往来,在渠上建良丰桥庙门桥等10馀座桥。现存陡门、石桥及碑刻文物20馀处。运河所经地段为岩溶峰林地带,峰环水绕,风光明媚,一派田园风光。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