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加爾德修道院
格加爾德修道院擁有非凡的岩洞教堂和墳墓,是中世紀亞美尼亞修道院迄今整體建築和裝飾藝術保存最好、最完整的代表;其不拘一格,開拓創新的建築風格對此後這一地區的建築形式產生了深遠影響。
目錄
簡介
2000年根據文化遺產遴選標準C(ii)被列入《世界遺產目錄》。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理由:格加爾德修道院,擁有非凡的岩洞教堂和墳墓,是中世紀亞美尼亞修道院迄今整體建築和裝飾藝術保存最好、最完整的代表;其不拘一格,開拓創新的建築風格對此後這一地區的建築形式產生了深遠影響。
格加爾德修道院位於首都埃里溫東南40公里的峽谷中,在7世紀到10世紀古代記載中,叫做「艾里凡克」,它在亞美尼亞語中的意思是「岩洞教堂」。修道院建築群坐落在13世紀所建的圍牆中,包括一座中心教堂及其門廊、兩個岩洞教堂和一座王公寢陵。在出口處有依山勢本身的層次修鑿的許多禮拜堂和小密室。圍牆外以西是在岩石中鑿成的禮拜堂,其歷史可以追溯到公元1164年。
修道院的中心教堂建於1215年,迄今為止保存完整。門廊建於1225年。一座岩洞教堂建於13世紀30至50年代,在中心教堂門廊西北,另一座建於1283年。寢陵位於第一座岩洞教堂斜上方,有外廊,12米見方,4排列拱坐「井」字型交叉,4個交點為4根粗壯的石柱,中間拱頂上是天窗,極為壯麗。寢陵及其外廊均建於1288年。
建築風格
基督宗教在其漫長的歷史發展中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教堂建築[1],在人類建築藝術中占有重要的位置。這種教堂建築隨着基督宗教的歷史演進而不斷改變、更新,從而體現出不同的建築藝術風格。大體而言,教堂建築經歷了從最初的「地下教堂」和「宅第教堂」到「巴西里卡式」、「羅馬式」、「哥特式」、「拜占庭式」、「斯拉夫式」、「文藝復興式」、「宗教改革式」、「巴羅克式」、「羅可可式」,以及「新哥特式」[2]等現代風格的發展。
參考文獻
- ↑ 歐洲中世紀教堂建築:拜占庭、羅馬風、哥特式建築風格簡介,個人圖書館,2015-01-15
- ↑ 法國最有名新哥特式建築 穆蘭聖心教堂,網易,2018-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