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柞木 (中藥)

柞木 (中藥)

柞木,中藥名。為大風子科植物柞木Xylosma racemosum (Sieb. et Zucc.) Miq.和長葉柞木Xylosma longifolium Clos的根皮、莖皮、枝、根入藥。柞木分布於江西、湖北、湖南及四川等省,長葉柞木分布於廣西、廣東及雲南等地。具有清熱利濕,散瘀止血,消腫止痛之功效。根皮、莖皮用於黃疸水腫,死胎不下,根、葉用於跌打腫痛,骨折,脫臼,外傷出血。

目錄

基本信息

  • 中文學名; 柞木
  • 界; 植物界
  • 門; 被子植物門
  • 綱;雙子葉植物綱
  • 目; 側膜胎座目
  • 科; 大風子科
  • 屬; 柞木屬 種 柞木、長葉柞木
  • 分布區域; 秦嶺以南和長江以南各地
  • 採集時間; 秋季
  • 毒性; 根、皮:無毒

入藥部位

根皮、莖皮、枝、根入藥。

性味

味苦、澀,性寒。

歸經

枝:歸肝經;皮:歸肝、脾經;根:歸肝、脾經。

功效

清熱利濕,散瘀止血,消腫止痛。

主治

根皮、莖皮用於黃疸水腫,死胎不下,根、葉用於跌打腫痛,骨折,脫臼,外傷出血。

相關配伍

1、治痢疾:柞木根90g。煎湯服。(《湖南藥物志》

2、治肺結核咯血:鮮柞木根皮60-120g。水煎服。(《單方驗方調查資料選編》)

3、治鼠瘺:柞木皮五升。上一味,以水一斗,煮熟去皮,煎,令汁得二升,稍稍服盡。當有宿肉出即愈。(《外台》引張子仁方)

4、治鼠咬傷:柞木皮6g,當歸0.9g,川穹0.9g,金銀花3g,大黃1.5g,甘草0.3g。水煎服。(《救急選方》柞木皮湯)

用法用量

9-12g。外用:適量,搗爛敷患處,或用葉以30%的乙醇製成30%的搽劑,供外搽或濕敷用。

使用注意

孕婦禁用。

炮製

一、採集加工

全年可采,曬乾。

二、炮製方法

枝:擇淨雜質,用清水浸泡至透,切1cm咀,攤開烘乾或曬乾。篩去碎末,擇淨雜質即得。

形態特徵

1、柞木又名:鑿子木、鑿頭木、紅檬、柞樹、檬子樹、葫蘆刺、鼠木、刺柞、鑿樹。常綠大灌木或小喬木,高4-15m;樹皮棕灰色,不規則從下面向上反卷呈小片,裂片向上反卷;幼時有枝刺,結果株無刺;枝條近無毛或有疏短毛。葉薄革質,雌雄株稍有區別,通常雌株的葉有變化,菱狀橢圓形至卵狀橢圓形,長4-8cm,寬2.53.5cm,先端漸尖,基部楔形或圓形,邊緣有鋸齒,兩面無毛或在近基部中脈有污毛;葉柄短,長約2mm,有短毛。花小,總狀花序腋生,長1-2cm,花梗極短,長約3mm;花萼4-6片,卵形,長2.5-3.5mm,外面有短毛;花瓣缺;雄花有多數雄蕊,花絲細長,長約4.5mm,花葯橢圓形,底着藥;花盤由多數腺體組成,包圍着雄蕊;雌花的萼片與雄花同;子房橢圓形,無毛,長約4.5mm,1室,有2側膜胎座,花柱短,柱頭2裂;花盤圓形,邊緣稍波狀。漿果黑色,球形,頂端有宿存花柱,直徑4-5mm;種子2-3粒,卵形,長2-3mm,鮮時綠色,干後褐色,有黑色條紋。花期春季,果期冬季。

2、長葉柞木又名:跌破簕、簕鑿樹、雞達簕、朗釘樹、鐵梨木、鑿子樹。常綠小喬木或大灌木,高4-7m;樹皮灰褐色;小枝有枝刺,無毛。葉革質,長圓狀披針形或披針形,長5-12cm,寬1.5-4cm,先端漸尖,基部寬楔形,邊緣有鋸齒,兩面無毛,上面深綠色,有光澤,下面淡綠色,干後灰褐色,側脈6-7對,兩面突起;葉柄長5-8cm。花小,淡綠色,多數,總狀花序,長1-2cm,花序梗和花梗無毛或近於無毛;苞片小,卵形;花直徑2.5-3.5mm;萼片4-5,卵形或披針形,長2-4mm,外面有毛,內面無毛;花瓣缺;雄花:雄蕊多數,生在花盤的內面,花絲絲狀,長約4.5mm,花葯圓形,花盤8裂;雌花:子房圓形,長3.5-4mm,1室,側膜胎座2個,每個胎座上有2-3顆胚珠,花柱短,柱頭2裂。漿果球形,黑色,直徑4-6mm,無毛;種子2-5粒。花期4-5月,果期6-10月。

生長環境

1、生於路旁、溝邊土坎或墓地上,分布於江西、湖北、湖南及四川等省。

2、生於路旁、疏林或乾燥密林中。分布於廣西、廣東及雲南等地。

相關論述

1、《綱目》:「治腫毒癰疽。」

2、《草木便方》:「葉敷癰疽發背。」[1]

參考文獻

  1. 柞木,中藥材網, 2018-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