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架花(方荷儿)

架花
圖片來自免费素材网

《架花》中国当代作家方荷儿的散文。

目录

作品欣赏

架花

每当听到新年此起彼伏的鞭炮声,每当看着正月十五放焰火的绚丽夜空,总是情不自禁的想起我这辈子唯一一次看“架花”的情景。

那还是我七、八岁时的事情。

一年春节刚过,村里就传说邻县的第五村要放“架花”,许多大人都想一睹为快。

“架花”是一种现已失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将社火和焰火结合在一起的艺术。在打谷场中间,先用木头搭起一米多高二米多宽的椭环形舞台,在舞台上布置了具有戏剧人物和情节的造型,再把焰火与这些造型有机结合在一起。白天人们看社火,晚上欣赏焰火。因为投资大,技术性高,很少有村子能自发的办得起这样的大型娱乐活动。

正月十五下午,看架花的人们就三三两两的出发了。我缠着爸爸要去,娘不让去,她说二十里路,上坡下坡,还过一条河,走丢了咋办?我就偷偷的跟着一群大孩子跑了。娘不放心,就让爸爸去追我。我们一群孩子下了坡,刚要过石头河,爸爸就追上了我。

那时的石头河上没有桥,冬春时节过河要踩着“列石”过。所谓“列石”,就是在河水平缓的河道,一字儿摆开一排大石头,每个石头间距50-60公分,河水在石头下哗啦啦地流,人在石头上一步一步跨,尤其是孩子,个子矮,步子小,看着流动的河水,头一晕,一脚踩不准,就会掉到河里,浑身湿透。

爸爸不让我过“列石”,背着我过了河。

快到第五村,远远看见村子周围彩旗招展,锣鼓喧天,人声鼎沸。前去看架花的人们从四面八方向村外的打谷场涌动。

到了打谷场,首先涌入眼帘的是各色各样、栩栩如生的社火造型。有唐僧师徒、白蛇传、孟姜女、牛郎织女等民间传说人物,有秦腔《三滴血》、《铡美案》、《周仁回府》、《梁山伯与祝英台》等戏剧情景,有王祥《卧冰求鲤》、董永《卖身葬父》、周郯子《鹿乳奉亲》等养老敬孝故事,还有许多牛马猪羊等动物。有的用泥塑成,有的用纸粘糊,有的做成木架穿着衣服,真人般大小,描眉画眼,色彩艳丽。孙悟空扛着金箍棒,单腿站立,手搭额头,火眼金睛,去抓妖怪;猪八戒手抚着大肚皮,憨态可掬;沙僧扛着月牙铲,牵着白龙马,神态悠闲;唐僧骑在马上微眯眼睛,双手合十,似乎正忙着念经。白蛇白素贞打着绿伞,一身白衣飘飘欲仙;青蛇小青人头蛇身,环绕在白蛇身后。包青天包拯脸黑如墨,怒目圆睁,陈世美在铡刀下瑟瑟发抖

对孩子们最有吸引力的是打谷场周围偷偷卖吃食的。六十年代,不许农民自由买卖商品,打谷场边几个胆大的村民,提着竹篮,上面用白布盖着,里面是白馒头、煮鸡蛋、蒸红薯、麻花之类,孩子们用脏兮兮的手,捏着几分过年攒的压岁钱,买个麻花或鸡蛋解解馋,就很心满意足了。

天刚擦黑,穿着古戏装的锣鼓队,吹吹打打,绕场一周,拉开了序幕。场地上人头攒动,你拥我挤,我被挤在人群里,低头看到一双双穿着各种布鞋的脚,仰头看到一堵堵墙似的脊背,急得乱喊乱叫。爸爸背着我,一群人挤过来,我又掉在了地上。爸爸只得把我架在他的脖子上,我双手抱着他的下巴,这样才能看到架花。当时这个情景,我一辈子都忘不了。当我在中学阅读朱自清的《背影》时,我首先想到的是父亲坚实而温暖的肩膀。父亲的肩膀扛起了家庭的重担,父亲的肩膀也扛起了我童年的梦想和憧憬

首先施放的是“铁水礼花”。我想“铁水礼花”可能是农耕部落最原始的焰火。村民们将平时用坏了的农具梨呀铧呀等废铸铁,收集起来,熔化后用棒子击打出绚丽的礼花。一位长者头戴草帽,卖力地拉着风箱,正在熔化铁水,熊熊燃烧的炉火,勾勒出周围一群围观人的剪影。不一会儿,铁水熔化了,长者将铁水依次倒入碗大的泥罐中,几位头戴草帽的大汉,手持木棒,依次侧着砸向盛满铁水的泥罐。瞬间,火红的铁水呈扇状飞向天空,画出一道道如孔雀开屏般的绚烂,铁水落地的瞬间,地面上腾起一股柴草土壤烧灼的烟味。大汉们一棒一棒的砸下,焰火一屏屏地展现,映红了天空

随着火药烟花的兴起,随着电、声、光技术的发展,也许我们再也看不到最原始的“铁水礼花”了。

通、通、通,三声铳响,架花开始燃放了。

哗、哗、哗,鞭炮炸着红纸屑,燃放了一周;扑、扑、扑,火药信子吐着火花,环绕了两圈;啪、啪、啪,孙悟空的金箍棒向天空射出一枚枚炮仗。一只火凤凰拖着长长的尾巴,飞上了夜空。青蛇口里吐着红红的信子,似乎要扑向法海。一波又一波的高空烟火,就像天女散花,在夜空幻化出一幅幅千奇百怪的美丽图景,一支接一支的炮仗尖叫着划破夜空的宁静。

场地上到处弥漫着浓浓的硝烟味和呛人的黄土味,爸爸扛着我,随着人流转动着,我一会儿瞅着架花燃放,一会儿仰头遥望天空的绚丽图景,一会儿低头看着落满黄土的、攒动的人头,耳朵被烟花炮声震得痒痒,只恨自己眼睛少耳朵小,记录不下这永生难忘的场面。 夜深了,人们意犹未尽的谈论着架花,踏上返程。我早已趴在爸爸宽厚的背上睡着了……

[1]

作者简介

方荷儿,散文在线网签约作家。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