棗花
棗花是北方麵食,過春節的時候家家戶戶都要蒸棗花。用和好的發麵揉成各種漂亮的造型,有時候還要用剪刀小擀麵杖作為輔助工具來造型,做好了花朵模樣,再把泡好的大紅棗安插在上面。有的棗花是單個體的,有的是組合成棗山,三角形,這是給男孩子的,還有組合成棗園,這是給女孩子的,代表着吉祥的祝福。
目錄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棗花
主要原料 面
是否含防腐劑 否
適宜人群 男女
副作用 無 }}
簡介
棗花是一種麵食,又稱為棗花饃。是出嫁的女兒回娘家拜年時的必備禮品,因此家鄉又有把女兒稱為"大饃"的說法。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糊窗戶;二十六,燉豬肉;二十七,宰公雞;二十八,蒸棗花……"一到臘月底,童謠陣陣響起,年味愈加濃厚,村莊裡到處都飄溢着煮肉和蒸饃的芳香。
做法
臘月二十八前後,鄉親們就開始蒸棗花了。先從貯藏了一冬的大紅棗里挑出光潔飽滿的,然後用水洗淨泡好,和好面,擀一個圓圓的大麵餅做底座,再揉搓出一些拇指般粗細的圓柱形長麵條,用手挽成各種花瓣形狀,用模具在花瓣上壓出花紋,最後在花的中心放上一顆大紅棗,宛如一朵含着花蕊盛開的花。這樣就做好了一個棗花面胚。放到蒸籠里蒸熟,就成了小媳婦們回娘家必不可少的首選禮品。一件件精美的棗花,與其說是食品,還不如說是一件件精美的工藝品。
淵源
過去由於生活困難,出嫁的女兒春節回娘家時帶的棗花越大越多,就被認為是越孝敬父母,因此家鄉農村有比棗花大小的習慣。誰家女兒回來了,左鄰右舍就都會爭着去看棗花。棗花大的,娘家人臉上也有光彩;棗花小了,做女兒的便自覺在娘家抬不起頭。久而久之,看棗花就成了拜年的一項有趣的活動,漸漸地也成了人們看女兒家窮富的標誌。而過去那個年代,能把棗花做大的只有少數人家,大多數人只是把它作為表現孝心的一種象徵。
改革開放後,人們的生活一天天好起來,棗花也悄悄地發生了各種各樣的變化。先是女兒們春節回娘家不用再親手蒸製棗花,取而代之的是商店裡出售的蛋糕棗花,大紅棗也變成了大蜜棗。蛋糕棗花比面制棗花更甜更好吃,包裝也更華麗更精美。接下來看棗花的人們似乎也不再留意棗花的大小,人們更關注的是棗花的樣式、用料是否考究、生產廠家的名氣和價格的高低,與過去完全不同的是,越高檔的棗花個兒反而越小。
雖然拜年送棗花的風俗在家鄉被幸運地保存下來,但作為禮品的面制棗花已很少見了。其製作方法作為一種民間工藝也漸漸被人們淡忘,孩提時代記憶中的棗花早已成為歷史。但我總覺得無論時代怎樣變遷,那種蘊藏於棗花中的純樸真摯的親情和鄉情,就像窖藏的醇酒一樣歷久彌香。品嘗着可口的蛋糕棗花,我依然時常會懷念起當年家鄉人手工製作的棗花。
傳統保留
在我國農村,地區不同,所製作的棗花形像也有所不同,比如膠東的棗花,不僅僅在過春節時蒸製,平日如建房上樑,七巧節,以及婚喪擺設都有製作。而且有的地區,所制面品雖名"棗花",實際不一定有棗,農村婦女發揮她們的才智,把這一傳統藝術品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峰。
外部鏈接
騰訊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