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枋寮 (高雄市)

枋寮
图片来自高雄旅游网

枋寮位于台湾高雄市杉林区集来里金兴社区,为大武垅族部落。明郑时期,原居于台南市玉井盆地大武垅族人因受汉移民西拉雅族进逼,其中芒仔芒社大武垅族人约于 1781 年迁徙至此,建立枋寮部落,并于 1799 年迁徙至六龟、荖浓等地[1][2],至今枋寮与六龟仍有便道能互相往来,两社族人有长期通婚关系。1871 年,英国摄影家约翰・汤姆生(John Thomson)即曾在此停留[3]

地理与文化

沿著高雄市杉林区台29线往北疾驶,途经过上平、新庄等客家聚落后,便能见到小份尾山麓地突现一条通往山上的巷道(司马路),紧接著是一段两公里爬升、弯绕凤梨田、荔枝与芭乐园的升降坡。倘若在望月夜里,在弯道处的路灯明灭之间,还能乍见月光映照环山的丘陵棱线,当迎来桥下枋寮溪的潺潺水声与虫鸣后,旋即见到象征庄界的七星石剑座落庄头,此时庄落高处的公庙──伍龙庙,便会捎来朔望之夜全庄为了迎神起驾的喧嚣锣鼓声,这是一处由玄天上帝信仰临照的聚落,同时也是环山、溪畔间将近二十多座山神土地祠庇荫的处所──枋寮金兴社区。

枋寮(金兴社区)位处楠梓仙溪中游地区的东岸,在行政区域上属杉林区最东北角的集来里(1-3邻),由玉山山脉延伸而下的内英山与紧邻东边的六龟区相隔。整个聚落位在海拔200至230 m的丘陵地,在往南不到300 m傍有枋寮溪,该溪由东向西汇入楠梓仙溪,让四面丘陵层抱的枋寮还留有一道水脉贯穿而出,成为早期居民走溪埔路上学、买卖的共同记忆。枋寮便是这样一处由丘陵掬捧又亲水的庄落,你能将身子满蓄的忧劳浸入枋寮溪中,任它西向淌入楠梓仙溪中,或是往东处中上游走去,去和19世纪英国摄影家(探险家)约翰‧汤姆森擦肩而过。幸运的话,还能穿梭于跃跃翩跹的紫斑蝶,仰望上空盘旋的大冠鹫与凤头苍鹰作为向导,翻山横越至六龟追寻与枋寮同为“大武垅”的族裔身影。如今,这一路走来盎然轻快,杳无日本时代以前既属番界外域、鲁凯下三社猎场的胆战心惊,昔日大量种植御敌的刺竹林,已成为腌罐中的酱笋,回到庄内凭著味蕾,倒也能在酒饭野味之间与上个世纪的枋寮神交领会。  

以潘姓为多数姓氏的枋寮金兴庄,靠著这片山林的农垦与采集经济滋养。为数约86户的人口,在这漫山的山道间留下耐人寻味的旧地名,“竹湖仔”、“公馆”、“蜻蜓仔顶”、“咬人狗窟”、“七命坪”等,每个地号名都是承载枋寮人的故事与迁徙历史,每个戮力胼胝处就会长出一座石砌的土地祠,而这些土地祠从石片推砌到砖造小庙的变迁同时见证了庄落产业变迁。自日本时代政府大规模栽植柚木林后,庄民便利用零星山坪地粗耕旱稻(埔针仔)与苎麻。庄民也趁著雨季过后,采收柚木林所滋发的木耳,或采集无患子以及柚木种籽来贩卖。直到1956年前后,搬来一批约40人的外省老兵住进枋寮东边“双溪仔”,开始垦辟林班地并引进粉质优良的树薯。至此,枋寮殷盼的好日子来临,60、70年代藉著大规模采收树薯后,开始修建大厝,并由玄天上帝为新厝牵座向、踩风水地理(划地基),几乎将全庄安排为背山望溪的南北座向,留下要全庄“同向仝心”语重心长的谕令,也形成现今具三合院与透天厝交错的聚落景致。  

光阴荏苒,2009年枋寮因应莫拉克风灾于三年后迁住大爱里,留下20多户守护原乡,让返家的心急驶往来一段台29线七公里的路程,也让“枋寮”随著石头土地神向新居地扩展延伸。老厝犹然懒懒地沐浴在日照光华里,伸手抱住每一位返家或探访的来人,如果有机会走进枋寮金兴社区,记得在转角泡茶处答嘴鼓,喝杯茶。让心像茶叶舒展、浸润在枋寮泉水茶汤里,亲人,亲土。

目录

参考资料

  1. 张运正. 六龟乡文化与特色 (PDF). [2018-06-10]. 
  2. 胡家瑜. 大武垅平埔的衣饰收藏与刺绣工艺. 高雄市立历史博物馆. 2014: 2–10. ISBN 978-986-04-1415-8.
  3. 锺瑞玲. 社区营造中的艺术展演---以高雄杉林金兴社区的灾后重建为例. 台湾人类学与民族学学会暨世界人类学会联合会. 2014 [2018-06-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