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松溉鎮隸屬於重慶市永川區,地處永川區南部,東與江津區朱楊鎮接壤,南臨長江並與江津區石蟆鎮隔江相望,西與朱沱鎮相接,北、西北與何埂鎮相鄰,距永川區人民政府駐地40千米, 區域總面積34.46平方千米。

民國元年(1912年),松溉鎮一帶名為松溉場;1987年1月,松溉鄉、松溉鎮合併建松溉鎮。截至2018年末,松溉鎮戶籍人口為21029人。截至2020年6月,松溉鎮下轄2個社區、5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文昌宮社區橫街子5號。

2018年,松溉鎮有工業企業24個,其中規模以上9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1個。[1]

目錄

建置沿革

民國元年(1912年),松溉鎮一帶名為松溉場。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為松溉鄉。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為松溉聯保。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10月,為松溉實驗鄉。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為松溉鎮。

1951年,劃出鎮屬農村部分建立松江鄉。

1953年,松江鄉分設為松江、新華2鄉。

1956年3月,2鄉合併仍為松江鄉。

1958年,鎮鄉合併建鎮江公社。

1963年2月,鎮社分開。

1978年11月,合併為松溉公社。

1980年3月,分為松溉鎮和松溉公社。

1983年9月,松溉公社改為松溉鄉。

1987年1月,鎮鄉合併建松溉鎮。[2]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2003年11月,聚美鎮保勝、魚嶺、打魚三個行政村劃歸松溉鎮。

2011年末,松溉鎮下轄文昌宮1個社區,松江、新街子、茅園、打魚河、魚嶺、旗山6個行政村;下設10個居民小組、94個村民小組。

區劃詳情

截至2020年6月,松溉鎮下轄2個社區、5個行政村:文昌宮社區、松江社區、旗山村、打魚河村、魚嶺村、新街子村、茅園村, 鎮人民政府駐文昌宮社區橫街子5號。

地理環境

地形地貌

松溉鎮地形為低山和丘陵;主要山脈有巴岳山脈,境內最高峰福子填寺位於旗山村,海拔405米;最低點位於長江邊,海拔199米。

氣候

松溉鎮屬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多年平均氣溫18.7℃;1月平均氣溫8.3℃,極端最低氣溫-2.9℃(1958年2月、1975年12月);7月平均氣溫28.2℃,極端最高氣溫40.1℃(2006年9月);生長期年平均272天,無霜期年平均324天,最長達351天,最短為268天;年平均日照時數1248.2小時,年總輻射85.45千卡/平方厘米;年平均降水量1053.7毫米,最大雨量2000毫米(1998年),最少雨量864.5毫米(2011年)。

水文

松溉鎮境內河道屬長江流域,流域面積48.5平方千米,主要河道有一級河道大陸溪河、新橋河、土地灘河3條。大陸溪河發源於仙龍鎮大磨子村,由東向南流經,境內總長8.6千米;新橋河發源于吉安鎮向前組,由北向東流經,境內總長10.6千米。

自然災害

松溉鎮主要自然災害有乾旱、狂風、暴雨等。

自然資源

松溉鎮境內已探明地下礦藏有河沙、大青石等。2011年,松溉鎮有耕地面積1.9萬畝,人均0.87畝。

人口

2011年末,松溉鎮總人口21809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7369人,城鎮化率33.8%;另有流動人口564人。總人口中,14歲以下4101人,占18.8%;15-64歲12596人,占57.8%;65歲以上5112人,占23.4%;以漢族為主,達21795人,占99.9%;有藏族14人,占0.1%。2011年,松溉鎮人口出生率6.2‰,人口死亡率7.2‰。人口自然增長率-1.0‰,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632.1人。

2017年末,松溉鎮常住人口為18931人。

截至2018年末,松溉鎮戶籍人口為21029人。[3]

經濟

綜述

2011年,松溉鎮財政總收入1256.6萬元,比2010年增長23%,其中地方財政收入786萬元,比2010年增長25.6%;人均財政收入576.2元,比2010年增長16.3%。2011年,松溉鎮農民人均純收入7452元。

2018年,松溉鎮有工業企業24個,其中規模以上9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1個。

農業

2011年,松溉鎮農業總產值達到3.5億元,比2010年增長16%,農業增加值2953萬元,占生產總值的3.0%。松溉鎮糧食作物以水稻、玉米為主。2011年,松溉鎮生產糧食1.2萬噸,人均570千克,其中水稻0.5萬噸,玉米0.2萬噸。蔬菜種植面積0.1萬畝,產量3000噸,主要品種有大白菜、茄子、蘿蔔。松溉鎮畜牧業以飼養生豬、肉鴨為主。2011年,松溉鎮生豬飼養量2萬頭,年末存欄0.4萬頭;肉鴨飼養量11.5萬羽,上市家禽25萬羽。2011年,松溉鎮生產肉類1685噸;畜牧業總產值4112萬元。2011年,松溉鎮水果種植面積0.3萬畝,產量625噸,主要品種有桂圓、柑橘。松溉鎮漁業以草魚、白鰱養殖為主,魚塘養殖面積50公頃,產量1130噸;有各類捕撈漁船7艘。

工業

松溉鎮是港橋工業園區核心鎮。2011年,松溉鎮工業總產值為到7.9億元,比2010年增長18%,工業增加值3.5億元,占生產總值的36%。2011年,松溉鎮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2家,職工453人,實現工業增加值3.45億元,比2010年增長18%。

商貿

2011年末,松溉鎮有商業網點237個,職工536人。2011年,松溉鎮社會商品銷售總額達到1.05億元,比2010年增長12%;有農貿市場2個,城鄉集市貿易成交額1.78億元,比2010年增長3.1%。

金融

2011年末,松溉鎮有2家銀行和金融機構在境內開設了分行或設立了辦事處;各類存款餘額為2.12億元,比2010年增長16%。[4]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2011年末,松溉鎮有幼兒園8個,在園幼兒300人,專任教師38人;小學3所,在校生1500人,專任教師131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1200人,專任教師57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100%,小升初升學率100%,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達98%;職業高中1所,在校生700人,專任教師42人。2011年,松溉鎮教育經費達1500萬,比2010年增長35%。

科技事業

2011年末,松溉鎮有各類科技人才573人,其中專業技術人才46人,經營管理人才126人,技能人才167人,農村實用人才234人。

文體事業

2011年末,松溉鎮有文化藝術團體1個,會員13個;有文化站1個,建築面積500平方米;公共圖書室1個,建築面積130平方米,藏書3萬冊;村村有農家書屋,藏書均達千餘冊;檔案館1個,建築面積460平方米。文化行業從業人員6人。2011年末,松溉鎮有學校體育場1個;83%的村安裝了健身器材,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占常住人口的21%。2011年末,松溉鎮有線電視用戶有4000戶,入戶率達35%。

醫療衛生

2011年末,松溉鎮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1個;病床60張,專業衛生人員25人。2011年,松溉鎮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2.8萬人次,住院手術23台次,出院病人0.28萬人次。松溉鎮重點醫院有松溉鎮衛生院。2011年,松溉鎮農村安全飲用水普及率95%,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100%,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2.0萬人,參合率96%;孕產婦死亡率、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嬰兒死亡率、新生兒死亡率均為零。

社會保障

2011年,松溉鎮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為104戶,人數167人,支出36萬元,比2010年增長12%,月人均200元,比2010年增長8%;城市醫療救助4000餘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1196人次,共支出6萬元,比2010年增長30%;城市生活無着人員救助56人次,支出3萬元,比2010年增長12%;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323戶,人數649人,支出146萬元,比2010年增長5%,月人均100元,比2010年增長6%;農村五保集中供養110人,支出54萬元,比2010年增長12%;農村臨時救濟300人次,支出9萬元,比2010年增長15%;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217人,安置義務兵、士官等30人,撫恤事業費支出78萬元,比2010年增長21%。2011年末,松溉鎮參加城鎮基本養老保險6100人,其中參保職工5500人;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農民工352人,參加企業基本養老保險1210人;參加城鎮基本醫療保險5830萬人,其中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2300人,參加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3530人,參加醫療保險的農民工412人;參加失業保險151人,其中參加失業保險的農民工54人,年末領取失業保險金5人;參加工傷保險2102人,其中參加工傷保險的農民工1750人;參加生育保險151人,全年共有5人次享受了生育保險待遇。[5]

交通運輸

2011年末,松溉鎮有永松路、松楊路、松朱路等縣鄉級公路3條,總長20千米;有通航河道--長江1條;有重慶港永川港松溉作業區,年吞吐量130萬噸。

歷史文化

地名由來

松溉鎮因境內有松子山和溉水,得名松子溉,簡稱為松溉。

文物古蹟

飛龍洞

飛龍洞系明代水利工程,刻有明萬曆年間(1573年-1620年)的摩崖造像一尊;洞壁上有清乾隆時期(1736年2月12日-1796年2月8日)的文字石刻和繁體的"飛龍洞"、"陳公堰"的文字石刻,洞壁上還刻有一尺見方的一個圖騰石像。

夫子墳

松溉鎮是南宋經學家、文人陳少南的墓室,位於永川市松溉鎮旗山村三社。

古縣衙

古縣衙--松溉人稱為"老官廟"。據《永川縣誌》載:"明萬曆二十一年(1593年)徐先登任永川知縣,將縣衙遷松既。""清順治十八年(1661年)趙國顯到永川任知縣,松溉鎮因戰亂,縣城被毀,居民無幾,縣衙仍駐松既。"它的四個廳的地基石板如舊,前廳衙門口還存留有一個墊木柱的油光石的園墩。

東嶽古廟

東嶽古廟在松溉鎮江邊行一華里;該廟建於明代盛於清代;為木結構,分前中後三殿。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