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兴堤防
东兴堤防现址史称东兴庄,位于中港溪中下游,为头份最早开垦及人口聚集地区。在清朝道光年间,台湾仅有三座堤防,中港溪东兴堤防为台湾北部第一座兴筑之堤防,已有近200年历史。因古老的东兴堤防面临堤防老旧、文化没落及外来物种入侵,第二河川局提出三大对策来进行改善—第1、采科技探测修旧如旧;第2、串联故事唤醒记忆;第3、生态检核保留原生种并清除外来物种。
目录
杨人杰局长表示
第二河川局在工程规划设计时,透过公私协力合作与头份市公所、幼儿园、新兴国小及当地里民面对面沟通了解地方需求,使堤防改善对策更明确且妥适;除施工时利用透地雷达确保堤防无孔洞、强调堤防安全性外,借由干砌石古老工法修旧如旧达传承之功效,并融入在地客家智慧一字屋建筑,及重现早期先民义渡的历史,且将既有生态栖地榕树区整理作为后续环境教育使用。
苗栗县头份市东兴大桥下游堤坊环境营造工程,保留180多年前石头堤防,“一字屋”磁砖拼贴上堤坊,还融入义渡的元素,见证客家先民的生活智慧,连水利署第二河川局工程人员都赞叹,打造东兴河滨公园亲亮点,争取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员会公共工程金质奖荣誉。 中港溪东兴堤防环境改善工程以更安全、重历史、顾生态为主轴,与原有的东兴河滨公园结合,将空间活化、打造大树教室,并可串连周边观光景点,获得在地居民大力支持及肯定。完工后由头份市公所接手维护管理,期盼地方与中央携手合作,促进东兴堤防永续发展,让客家精神与水文化教育向下扎根![1]
荣获公共工程金质奖
经济部水利署第二河川局推动中港溪东兴堤防环境改善工程之中,特别将在地历史文化元素融入,向下扎根水文化教育,期待再现百年东兴古堤风华,促进堤防永续发展。第二河川局局长杨人杰指出,该局这项环境改善工程代表经济部水利署获得经济部110年度公共工程优质奖第一名,并代表经济部参选今年行政院第21届公共工程金质奖,更获得水利类特优的殊荣,创下连续两年获得水利类特优的佳绩。
二河局指出,工程保留东兴堤防一段清朝道光17年建造的石头堤防,也是北台湾历史最古老,采干砌石工法,就地取材石块,相互交错紧密连锁叠嵌,完全不使用水泥黏结,堤顶挑选较大堤心石铺于中间,供巡查行走,并将石块堆叠成堆成“土牛石”,以备防汛抢险之需。 二河局许多学习现代工法的工程人员到场都不禁赞叹,干砌石工法因石块间有孔隙,提供动植物生长空间,符合生态、透水、美学概念,环境营造特意留下堤防老榕树,拔除银合欢等外来植物,坡面设计植生,景色古色古香,提供环境永续的自然生态工法,见证先民的智慧。
二河局人员并津津乐道,堤防坡面磁砖拼贴的一字屋意象,一字屋是客家人早期为方便取水,选择在河边开垦,又担心房舍遭洪水冲走,因此兴建长条形、构造简单,且与水流方向平行的建筑,一字屋散见在中港溪畔,但几乎拆除殆尽。
罗雪珠表示
东兴堤防环境营造工程经县府与市公所积极争取,展现“中央地方社区协力、共兴头份百年旧堤新亮点”,并融入客家“义渡善行”等地景特色设计,成为河川生态、客家文化教室,期待东兴堤防、周边河岸好环境,更多人可以看见。[2]
老东兴堤防
位在头份市中港溪东岸,堤防全长绵延数公里,由东兴大桥下方开始,至北横公路相交,是清代道光年间就筑成的老堤防,堤防是以石块叠建而成,宽约5米,堤上植满老榕树,至今仍有防洪功能,守护著头份市下兴里等河背地区的安全。
过去,头份市公所将东兴堤防沿线修建篮球场及宠物公园等设施,订名为东兴河滨公园,负责管理维护中港溪的第2河川局,要在维护历史老堤防下,也希望透过更新景观等方式,让民众更能亲近老堤防,重现当年客家先民胼手胝足精神。
清代时期,因造桥技术不发达,所以当时来往头份市区及河背地区甚至是三湾、南庄进入头份市区,都依赖中港溪上的渡船,当时的渡船都以竹筏为主,当地官民为了公共利益,设立义渡,因此,新景观特别设置义渡碑,以提醒当年先民为公无私的胸怀。
义渡
由二河局负责建置新的堤防景观,并以义渡为景观设计重心,以传统的累石技术重修其中一段堤防。 而老堤防沿岸密生的老榕树,也被称为“会走路的树”,是历经数代留下来的自然生态工法,让老树成为老堤防最重要的守护者之一。 苗栗县长徐耀昌、罗雪珠等先后偕同杨人杰前往视察工程进度,希望将客家精神及历史文化相接合并向下扎根,让老堤防拥有新生命,代代相传。[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