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傑內古城被世人美喻為「尼日爾河谷的寶石」的傑內古城,位於馬里中部尼日爾河內三角洲最南端,以獨特的撒哈拉—蘇丹建築風格著稱於世。傑內古城建立於公元800年,毗鄰撒哈拉和多雨的蘇丹地區,位於遊牧地區和固定居住區的切換點上。它建造在尼日爾河流域一個防禦性的小島上,從河邊到有貿易往來的遊牧人城鎮廷巴克圖只有500公里。1988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傑內古城作為世界文化遺產,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中文名 傑內古城

外文名 Old Towns of Djenn

列入名錄年份 1988年

編 號 448-001

目錄

遺產描述

文化遺產「傑內古城」由五個遺產點組成:包括四個考古遺址,即傑內—傑諾(即老城區,Djenné-Djeno),哈姆巴凱特羅(Hambarkétolo),卡尼亞納(Kaniana)和托農巴(Tonomba),以及現在的傑內城,面積48.5公頃,分為十個區。被世人美喻為「尼日爾河谷的寶石」的傑內古城,位於馬里中部尼日爾河內三角洲最南端,以獨特的撒哈拉——蘇丹建築風格以及摩爾式建築和燦爛的伊斯蘭文化而馳名世界。傑內古城建立於公元800年,毗鄰撒哈拉和多雨的蘇丹地區,位於遊牧地區和固定居住區的切換點上。它建造在尼日爾河流域一個防禦性的小島上,從河邊到有貿易往來的遊牧人城鎮廷巴克圖只有500公里。城內的古建築約有2000座,都被完好地保存下來。為適應季節性洪水,房屋建在了小丘之上。碧綠的巴尼河緩緩流過這座歷史古城的市區。市內溝渠縱橫,小橋臥波,流水潺潺,各式建築掩映在高大挺拔、鬱鬱蔥蔥的芒果樹叢中,還有茁壯的棕櫚樹、香蕉果,鮮花繁茂,芳草如茵。王侯宅第、清真寺院、學者陵墓等各種建築展現出一派熱帶水鄉澤國的城市景象。傑內古城是前伊斯蘭教文化在尼日爾河內三角洲發展的傑出典範,整個傑內古城是一段輝煌歷史時期的展現。傑內古城以光輝燦爛的伊斯蘭文化和盛極一時的摩爾式建築聞名於伊斯蘭界和撒哈拉以南的熱帶非洲地區,是一座富有珍貴歷史文化價值的城市。1988年根據文化遺產遴選依據標準 (iii)(iv),傑內古城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批准作為文化遺產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沿革

傑內古城以光輝燦爛的伊斯蘭文化和盛極一時的摩爾式建築聞名於伊斯蘭界和撒哈拉以南的熱帶非洲地區,是一座富有珍貴歷史文化價值的城市[1] 。有資料顯示這個地區自公元前250年開始就有人居住,傑內古城正式建立於公元765年(另一資料:建立於公元800年)。從公元9世紀或10世紀開始,傑內古城在黃金貿易以及蘇丹地區其他商品貿易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公元11世紀,從穆拉比王國分離出來的一部分移民在當今城市的位置上建立了統治。

建築風格

傑內古城建築風格統一,是蘇丹建築藝術的代表。用灰泥塗抹的搗實粘土塊是這些氣候乾旱國家的常用建築材料。畫有裝飾的壁柱、築雉堞以及護牆使建築立面及其互不相連的通道精細別致。居城市景觀主體的大清真寺豐富了城市的立體線條。傑內古城是前伊斯蘭教文化在尼日爾河內三角洲發展的傑出典範,整個傑內古城是一段輝煌歷史時期的展現。

歷史影響

1300年,由於國王皈依了伊斯蘭教,從而建立了伊斯蘭教帝國。從此政治穩定、經濟繁榮;原始的黑人文化在這種曼丁哥王朝的統治下發展起來。傑內城參與了黑非洲、馬格里布以及歐洲之間的貿易往來[2] 。它和廷巴克圖相互聯繫,並擁有一支龐大的船隊。同時,它也是伊斯蘭教的傳播中心。公元15世紀和16世紀是傑內城的繁榮發展時期。16世紀末,該帝國在外敵的不斷入侵下衰敗了。傑內城作為一座著名歷史文化古城,為研究西非早期的水稻種植、青銅器和鐵器的使用以及伊斯蘭教在西非地區的形成和發展提供了極為珍貴的資料。市內最著名的建築是建於公元14世紀的傑內清真寺,占地6375平方米,建築面積3025平方米,為非洲典型的薩赫勒——蘇丹式建築。傑內清真寺的獨特之處在於,整座建築見不到一磚一石,是用一種特殊的粘土和樹枝修建的。數百根堅固的四方形泥柱支撐着沉重的殿頂,每根柱子底基邊長1米左右,殿頂有100多個直徑約10厘米的通氣孔,面向繁華大街的寺院正門主牆上有3座高聳的塔樓,塔樓之間有5根泥柱連結,寺門高大氣派。

遺產描述

文化遺產「傑內古城」由五個遺產點組成:包括四個考古遺址,即傑內—傑諾(即老城區,Djenné-Djeno),哈姆巴凱特羅(Hambarkétolo),卡尼亞納(Kaniana)和托農巴(Tonomba),以及現在的傑內城,面積48.5公頃,分為十個區。被世人美喻為「尼日爾河谷的寶石」的傑內古城,位於馬里中部尼日爾河內三角洲最南端,以獨特的撒哈拉——蘇丹建築風格以及摩爾式建築和燦爛的伊斯蘭文化而馳名世界。傑內古城建立於公元800年,毗鄰撒哈拉和多雨的蘇丹地區,位於遊牧地區和固定居住區的切換點上。它建造在尼日爾河流域一個防禦性的小島上,從河邊到有貿易往來的遊牧人城鎮廷巴克圖只有500公里。城內的古建築約有2000座,都被完好地保存下來。為適應季節性洪水,房屋建在了小丘之上。碧綠的巴尼河緩緩流過這座歷史古城的市區。市內溝渠縱橫,小橋臥波,流水潺潺,各式建築掩映在高大挺拔、鬱鬱蔥蔥的芒果樹叢中,還有茁壯的棕櫚樹、香蕉果,鮮花繁茂,芳草如茵。王侯宅第、清真寺院、學者陵墓等各種建築展現出一派熱帶水鄉澤國的城市景象。傑內古城是前伊斯蘭教文化在尼日爾河內三角洲發展的傑出典範,整個傑內古城是一段輝煌歷史時期的展現。傑內古城以光輝燦爛的伊斯蘭文化和盛極一時的摩爾式建築聞名於伊斯蘭界和撒哈拉以南的熱帶非洲地區,是一座富有珍貴歷史文化價值的城市。1988年根據文化遺產遴選依據標準 (iii)(iv),傑內古城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批准作為文化遺產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視頻

傑內古城被世界稱為尼日爾古的寶石,以撒哈拉蘇丹建築風格而聞名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