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秀峰
杨秀峰(1897年2月27日~1983年)[1],原名碧峰,字秀林。1897年出生于直隶省(河北)迁安县杨团堡村的一个书香门第,曾祖父杨德,是“四知堂”的始立者,其尊崇孔孟之训,讲求为人处事不愧对天地良心,昭守“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故称“四知”。祖父杨静修,在本县办教育一生,都是秀才[2]出身;父亲杨叙伦,是清末举人。
杨秀峰 | |
---|---|
出生 |
1897年2月27日 直隶省迁安县杨团堡村四知堂 |
逝世 | 1983年 |
杨秀峰受家庭影响,5岁入私塾读书。之后进本村初级小学学习。1911年,他在县立高小毕业后,考入滦县直隶第三师范,从此,也与教育结下不解之缘。
在读书和任教期间,他目睹了辛亥革命的成败,积极求索改造社会、救国救民的真理和途径。他先后参加了五四、五卅等革命运动,在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中,他成长为一个坚定的民主主义者。
1929年秋,杨秀峰以公费赴法国留学,入巴黎大学社会学院学习。在这里,杨秀峰接受了马克思主义。1930年3月,经张畏凡等人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由一个民主主义者跃升为共产主义者[3]。是一个文武兼备的领导者。
全国解放后,任河北省人民政府主席,高教部部长,教育部部长,最高人民法院院长。为中共八届中央委员,五届人大常委,人大常委会法制委员会副主任。
目录
主要事迹
投笔从戎
1934年10月,杨秀峰回到中国。他先在天津市河北法商学院任教授,自1935年起,又先后在北平师范大学、中国大学、东北大学等校兼课。他在中共中央北方局的直接领导下,以大学教授的公开身份,从事革命活动,领导文化教育界的上层人士开展抗日救亡运动。
1937年“七七事变”后,杨秀峰根据党中央和北方局的指示,毅然放弃北平师范大学教授的优越生活,投笔从戎,深入太行,建立抗日武装,开辟冀西抗日根据地。
1938年8月在冀中深县成立了以杨秀峰为院长的河北抗战学院。他还陆续创办了冀南抗日干部学校、冀南抗战学院、冀太行政干部学校、晋冀鲁豫边区行政干部学校,均兼校长。
创办干校
1939年杨秀峰在饶阳同于时雨等同志培养近千人优秀人才,干校和训练班,培养训练了多种类型干部,输送到党、政、军、及贺龙120师各部门,成为各方面的中坚力量[4]。
杨秀峰在紧张的战斗空隙还抽出时间赶到培训班讲课。他为学员们讲解了“根据地的教育如何为民族解放战争服务”的问题。在抗日游击区和接敌边缘区举办“游击学校”和“伪装学校”,进行多种形式教学;废除旧课本,编写抗日需要的新教材等。
创办高校
1945年11月杨秀峰、副主席戎子和遵照中共中央指示,向边区政府委员会提出在本边区创办高等学校,培养急需的建设人才的意见。经边委会讨论,决定创办新华大学,后定名为北方大学。
1946年5月21日北方大学在河北邢台正式开课。并对师生发表了《对于时局应有的认识》的讲话,勉励大家要“在认识时代的客观基础上,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
1952年11月15日,中央人民政府决定成立高等教育部,任命马叙伦为部长,杨秀峰、黄松龄、曾昭伦、刘皑风为副部长。
教育改革
1953年7月,杨秀峰在全国高等工业学校行政会议上,提出我们应该运用苏联的先进经验,有计划、有准备、有步骤地进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组织和制度等一系列的全面的改革。
1954年9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毛泽东根据一届人大一次会议的决定,任命杨秀峰为高等教育部部长。
1956年暑期高等学校校院长和教务长座谈会上做了冷静的分析,既肯定了成绩,也指出了问题。着手改革旧中国遗留下来的高等教育。
落实基础
1959年教育工作的方针主要是巩固、调整和提高,并在这个基础上有重点地发展。在会议上,杨秀峰说:“前年是个大政治,去年是个大生产,今天来个大军训,明年来个大文化,我们教育就办不成了。”
中心环节是在贯彻方针方 面,对于教学、生产劳动、科学研究,以及政治课与业务课、学习与生活等各方面进行全面合理的安排。
学生毕竟是学生,有些课程他们根本没有学过。有些虽然学过也懂得很少。结果无非是抄材料,虽然也有好处,但耽误了上课,只能使学生对自己编写的一部分有较深入的了解。
1961年6月,中共在三年调整时期,杨秀峰用较大的力量抓了普通教育。主要抓了提高教学质量,“重点办好一批中、小学”和“小宝塔”的工作。中央书记处举行会议,讨论了1961年至1963年教育事业发展计划问题。这次会议确定了“整顿秩序,总结经验,提高质量,保证小塔”的方针。
教育方法
启发式教学,创造性地进行学习;少而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方法,突出重点,说明难点,避免死记、硬背、填鸭式的学习。
“学生学习本是一种艰苦的、循序渐进的脑力劳动,学校的责任在于不断改进教学制度、内容和方法 来逐步提高教学效果,而不能靠搞运动、搞竞赛的方式来推进教学工作,企图速成。”他一再指出:要办好教育,首先必须遵守教育自身的规律。教育工作对象是有思想的活着的人,“造就人”的事业是一个复杂过程,它的每一个循环,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整个过程需要稳定,有秩序、有节奏、有章法。教与学是一项艰苦的脑力劳动,应该循序渐进,质量的优劣不是短期能够看出来的。不能搬用搞工农业生产办法,更不能用搞运动、搞评比竞赛的办法。 杨秀峰的教育思想和实践是十分丰富的,涉及了我国教育上的许多重大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如:教育方针、知识分子政策、教师队伍建设、因材施教、教劳结合等。这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应该认真地发掘和研究[5]。
视频
杨秀峰相关视频
参考文献
- ↑ 杨秀峰,个人简历网
- ↑ 秀才、举人、进士相当于现在的什么学历?,张姓祖根, 2019-06-13
- ↑ 杨小冀:杨秀峰同志——中国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纪念杨秀峰同志诞辰120周年(组图),中红网,2017-12-12
- ↑ 杨秀峰:书香门第中的共产党员 无产阶级革命家,西陆网,2015-06-18
- ↑ 杨秀峰在逆境中发展抗日武装,人民网,2014年08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