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楊戟

來自 網絡 的圖片

楊戟,男,1961年6月出生,籍貫江蘇靖江,1990年在日本名古屋大學獲理學博士學位。1996年起任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員博士生導師。1996年獲國家傑出青年基金,2006年獲中國科學院「優秀研究生指導教師」獎[1]

曾任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台台長[2]

目錄

基本信息

人物說明----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台台長

出生地點----江蘇靖江

出生日期----1961年6月

國 籍 ---- 中國

職   業 ---- 科研管理工作者

教育背景----日本名古屋大學

人物履歷

1978年09月—1982年07月,南京大學天文系本科學習;

1982年09月—1985年09月,紫金山天文台碩士研究生;

1985年12月—1994年10月,紫金山天文台工作(期間:1988年11月—1990年10月,日本名古屋大學理學博士,1991年10月—1993年8月紫金山天文台博士後);

1994年10月—1996年10月,日本國立天文台外國人特別研究員;

1996年10月,紫金山天文台工作;

1999年09月,國家天文觀測中心「分子雲與恆星形成團組」首席研究員;

1997年09月,中國科學院射電天文重點實驗室主任;

2002年04月,紫金山天文台青海德令哈毫米波觀測基地首席科學家、國家天文台台長助理、紫金山天文台學術委員會主任;

2008年03月—2008年12月,紫金山天文台台長助理;

2008年12月—2011年9月,紫金山天文台副台長(常務)、法人代表;

2010年11月,中國天文學會第十二屆理事會秘書長;

2011年09月—2019年02月,紫金山天文台台長。

社會兼職

「分子雲與恆星形成研究團組」首席研究員和青海德令哈觀測基地首席科學家、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和院「百人計劃」獲得者、中科院射電天文聯合開放實驗室主任、973項目「星系形成和演化」首席科學家助理、國家基金十五重點項目主持人、國際天文學聯合會第六專業委員會「天體化學工作組」專家。

人物榮譽

2002年度江蘇省科技進步二等獎。

2006年度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2006年獲中國科學院「優秀研究生指導教師」獎。

人物成就

先後在國內外專業雜誌和會議文集上發表專業論文60多篇,取得了一系列的國際前沿領域天文觀測和理論研究、先進觀測設備研製等成果。各類研究成果在國際核心天文學刊物受到國際同行的百次引用和高度評價,三次應邀在國際天文學會專業大會和地區大會上作特邀報告。

從事星際分子雲與恆星形成的科學研究。

在星際分子雲和恆星形成、銀河繫結構、超新星遺蹟等方向的研究中取得了系列進展,牽頭「銀河畫卷」科學研究計劃。發表論文150餘篇,引用超1000次。從事射電天文技術方法研究,開闢亞毫米波天文觀測新領域。完成了13.7m毫米波望遠鏡系列技術升級。提出「3毫米波段多譜線系統」的原理設計並參與系統的研製。牽頭研製了我國射電天文學科首台多波束接收機「超導成像頻譜儀」。主持設計研製了中國首台亞毫米波天文望遠鏡「移動式亞毫米波望遠鏡"。牽頭南極太赫茲望遠鏡的關鍵技術研究,在極端台址環境下望遠鏡關鍵技術研究方面取得了系列進展。先後獲得2002年度江蘇省科技進步二等獎、2006年度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楊戟研究員正在推進中國毫米波VLBI項目和ALMA國際合作項目。

參考來源

  1. 楊戟 研究員 博導 ,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台
  2. 楊戟 ,活動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