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讓能
生平
杜如晦七世孫,父杜審權。咸通十四年(873年)登進士第,在宣武王唐鋅府裡當推官。歷官中書舍人、翰林學士。興元時為宰相。昭宗時任太尉。
景福二年(893年),昭宗因為節度使李茂貞表辭不遜,無法忍受,打算發兵進攻李茂貞,讓能反對說「茂貞地大兵強,而唐力未可以致討;鳳翔又近京師,易以自危而難於後悔,佗日雖欲誅晁錯以謝諸侯,恐不能也。」昭宗不聽,下令讓能率禁軍三萬人,直逼鳳翔。茂貞以六萬兵馬截擊。後禁軍大敗,茂貞要求詔殺宰相,二十日,處死西門君遂、李周潼、段詡等三人。李茂貞不退兵,揚言進兵京師,乘勝至三橋。讓能自知必死,曰「臣請歸死以紓難。」昭宗流淚曰:「與卿決矣!」又將杜讓能貶為雷州司戶。十月乙未,賜死杜讓能及戶部侍郎杜弘徽兄弟。[1]
杜讓能傳
杜讓能,懿宗咸通十四年(873)進士及第,初入仕途任咸陽縣尉。宰相王鐸鎮守汴州,奏請朝廷委任他為推官。後入朝任長安尉、集賢校理。他母親去世,杜讓能按喪禮規定守孝三年,以能盡孝聞名。守喪期滿,淮南節度使劉鄴徵召他任掌記室職務,後獲得殿中省職務,被賜給標示五品以上官階的緋色官服。入朝任監察。牛蔚鎮守興元,奏請朝廷委任他為本節度使判官。繼而入朝任右補闕,歷任侍御史、起居郎、禮部兵部員外郎。蕭遘兼任度支使,杜讓能以本官職兼度支案。
黃巢進犯京都,杜讓能奔赴皇帝出逃的所在地,被授予禮部郎中、史館修撰官職。不久他以本官職任知制誥,屬中書舍人編內正官。進宮向皇帝謝恩時,僖宗當面賜給他金魚袋、紫官服,不久召任他為翰林學士。這時,皇帝在蜀州,作戰在關東,徵調民力、財物,安撫戰區軍民,文書、詔令雲積。杜讓能文才敏捷,行文不加修改,論事切中機要,僖宗很讚賞他,提升他為戶部侍郎。杜讓能隨從僖宗返京,升職為禮部尚書,晉級為銀青光祿大夫,封爵為建平縣開國子,享有食邑五百戶。後轉任兵部尚書、學士承旨。
沙陀軍逼近京都長安,僖宗倉惶離京出走。這天夜裡,杜讓能在宮中值班,聽到發生禍變,步行出宮隨駕。走出長安城十餘里,得到一匹散失的馬匹,沒有韁繩和嚼口、籠頭,杜讓能解下官服大帶系住馬頭乘坐。僖宗在鳳翔,朱玫的叛軍突然到來,僖宗急忙奔往寶雞,近身侍臣中只有杜讓能一人隨從。次日,孔緯等六、七人趕來。朱玫的..寧軍隊攻打寶雞,僖宗逃奔梁州、漢州,棧道被石協毀壞,在一路上崎嶇險阻之中,杜讓能始終不離僖宗左右。僖宗對杜讓能深表愛重地說:「由於我的違背道義,致使再度招致流離遷徙的禍患。在險阻艱難之中,你一直在我身邊;古人所講的忠於職守,你可以說當之無愧了!」杜讓能謙讓地說:「我家世代歷受重任,蒙受國家優厚恩惠,陛下不以為我愚下,提拔擔任近侍職務。面臨禍難苟且逃避,這是做臣子的恥辱;能為國君護衛牛馬,這是做臣子的幸運。」到達褒中,杜讓能晉升官階為金紫光祿大夫,改任兵部侍郎,任同平章事。
這時,朱玫擁立襄王李誰行使皇帝權力,全國的州郡長官歸附李誰的占十分之六、七,僖宗朝廷收取的賦稅幾乎斷絕殆盡。中央機構的官員僅有十幾個人,僖宗出行所帶的府庫財帛告罄,隨從護駕的衛兵已經食不果腹。僖宗憂傷落淚坐臥不安,不知如何是好。杜讓能首先陳獻扭轉局勢的大計:請僖宗派遣重要大臣出使河中,以大義曉諭王重榮,如果真能接受詔令,請予洗刷以往對他的不公,以謀求討伐朱玫叛軍。京都平定收復後,杜讓能被授官為特進、中書侍郎、兼兵部尚書、集賢殿大學士,晉封為襄陽郡開國公,食邑二千戶。僖宗在鳳翔時,李昌符作亂,猝然禍變突發,杜讓能徒步前往侍奉。當時朝廷大臣中接受李誰偽朝委任的人很多,掌管司法刑獄的官署奏請皇帝對他們處以極刑,以期警戒謹慎侍奉君主;杜讓能一再力爭,使其中十分之七、八的人得以保全。文德元年(888),昭宗即位,賜給杜讓能「扶危啟運保..功臣」的榮銜,將他提升為開府儀同三司、尚書左僕射,封他為晉國公,另增賜食邑一千戶,並頒賞給他世代享受特權的鐵券。誅除秦宗權,平定許州、蔡州後,又給杜讓能加官為司空、門下侍郎、監修國史。昭宗舉行過登基祭祀天地的大典後,又給杜讓能晉位為司徒、太清宮使、弘文館大學士、延資庫使、諸道鹽鐵轉運使等職,又加賜他食邑一千戶。第二年,昭宗當面冊封他為太尉,再加賜給他食邑一千戶。
自大順年(890~891)以來,鳳翔隴右節度使李茂貞大肆積聚武器,倚仗有功驕橫放縱。適逢觀軍容使楊復恭逃跑到山南道,李茂貞想兼有梁、漢二州地盤,極力奏請向楊復恭興師問罪,朝廷未下詔允許,李茂貞便擅自出了兵。昭宗惱怒他不待命而專斷行事,但不得已而屈從了他。到山南被平定,昭宗下詔授職李茂貞鎮守興元,徐彥若鎮守鳳翔,仍將果、閬兩州劃割隸屬於武定軍。李茂貞大怒,呈上奏章,論評是非,措辭很不恭敬。
京都百姓聽說李茂貞聚積武器,人心紛擾不安,數以千百計的人群守在宮廷的兩階之下。等護軍中尉西門重遂一出來,就圍住他的馬陳述意見說:「乞求不要割裂山南,敬請寬容鳳翔長官,為百姓主持此事。」西門重遂說:「這不關我的事,由宰相拿出主意。」昭宗聽說以上情況後大怒,下詔讓杜讓能就在中書省調遣徵發、謀劃議事,不回自己家裡。一個多月後,宰相崔昭緯暗中與..州、岐州勾結,連成一氣,凡是杜讓能提出一個意見,當天就傳遞到了李茂貞、王行瑜那裡。李茂貞讓數百名軍士,在街上混雜於市民中間。崔昭緯、鄭延昌返回府宅,市民們圍住他們的轎子求告說:「岐州統帥沒有罪,希望相公不要進行討伐,致使都城不得安寧。」崔昭緯、鄭延昌在轎內告訴包圍他們的人群說:「大政方針聖上交付杜太尉制定,我們沒有參預其事。」人群中的豪強之徒撩起轎簾細看,卻不認得他們是誰,於是投擲瓦片石塊,砸崔、鄭兩個宰相的轎子。崔昭緯、鄭延昌下轎分開逃跑,躲藏起來才得以免遭意外之事。這天,丟失了宰相政事堂的官印和官員禮服,昭宗大怒,於是捕捉鬧事的頭領,處死他們,因此用兵討伐李茂貞、王行瑜的意志更加堅定。京都居民競相躲藏逃竄,嚴加懲治也無法制止。杜讓能進言說:「陛下初登帝位,國運尚不安穩。自從安史之亂造成國運艱難以來,多為奉行德宗貞元年間的老例,對總領一方的軍府首領儘量寬容。李茂貞地處國都附近,不宜激起怨恨。據臣料想,目前不可用兵。」昭宗說:「政令刑罰威嚴削弱,詔令效力不能超出京城,這種情況正是使賈誼痛哭的皇權孱弱那種形勢。《書》上不是講嗎:藥物下得不狠,疾病不能痊癒。我不能怯怯懦懦度日,眼看着賊人欺凌朝廷軟弱。你為我主持調遣徵發,派兵的事我委託諸王去辦。」杜讓能回答說:「陛下憤慨藩臣的傲慢不馴,一定要使主幹強盛、枝條削弱,以振興王室,這需要宮廷內外的大臣都一併努力,來成全陛下大志的實現,不適合僅僅只任用微臣一人。」昭宗說:「卿位居宰相之職,與朕同喜樂共憂慮,不應該逃避責任。」杜讓能哭着推辭說:「臣力不勝任地勉任台司之職,卻沒有乞請陛下賜還我骸骨而歸居,只不過是想對國恩有所圖報罷了,哪裡敢吝惜自己逃避職責呢?況且陛下的心意,即是先祖的志向。只是時機有不利行事的因素,態勢有必然如此的原因。日後,臣即使受到像晁錯那樣的屈殺,儘管不足以滅七國之禍,我豈敢不奉聖詔,以赴死受命?」
景福二年(893)秋,昭宗派嗣覃王李嗣周任招討使,神策將軍李釒歲為副使,率領三萬禁軍,護送徐彥若赴鎮任職。崔昭緯秘密與..州、鳳州方面勾結、請託,存心陷害杜讓能,聲稱:派兵討伐不是皇帝的意思,而是出於杜太尉的主意。九月,李茂貞出兵迎戰朝廷的軍隊,朝廷軍隊在周至遭到失敗。岐州軍隊乘勝追擊到三橋。杜讓能向昭宗稟奏說:「臣原先已經預言這種情況了。請皇上將罪責歸於臣下,可藉此解除禍患。」昭宗淚流不止,說:「我與你永別了。」當天就將杜讓能貶為雷州司戶。李茂貞在臨皋驛,請昭宗誅殺杜讓能,不久昭宗讓杜讓能自盡,這時他五十三歲。昭宗由石門返回京城後,思念杜讓能的遭冤而死,追贈他為太師。他的兒子杜光、杜..、杜曉,由於父親的屈遭橫死,不求聲譽顯達。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