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登岳陽樓》題解,譯文,注釋賞析
《登岳陽樓》唐代宗大曆二年(公元767年),那一年杜甫57歲,當時的杜甫年老體衰,又飽受肺病和風痹症的折磨,悽苦不堪。只有靠喝藥才能勉強維持生命。大曆三年(公元768年),杜甫沿江由江陵、公安一路漂泊,來到岳州(今屬湖南)。登上嚮往已久的岳陽樓,憑欄遠眺,面對煙波浩渺、壯闊無垠的洞庭湖,詩人發出由衷的讚美,繼而想到自己晚年飄泊無定,國家多災多難,不免感慨萬千,於是在岳陽接連創作三首詩,分別是《登岳陽樓》《泊岳陽城下》和《陪裴使君登岳陽樓》。[1]
目錄
原文
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
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
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
注釋
洞庭水:即洞庭湖,古稱雲夢、九江和重湖,在今湖南北部,是中國第二淡水湖。
岳陽樓:位於湖南省岳陽市古城西門城牆之上,與湖北武昌黃鶴樓、江西南昌滕王閣並稱為「江南三大名樓」,在湖南省岳陽市,下臨洞庭湖。
吳楚:吳地和楚地,分別在我國東面和南面。
坼:分開。
乾坤:指日、月。浮:飄浮。
無一字:音信全無。
字:這裡指書信。
老病:杜甫時年五十七歲,身患肺病,風痹,右耳已聾。有孤舟:唯有孤舟一葉飄零無定。
戎馬:指戰爭。
關山北:這裡指北方邊境。此句指當時吐蕃入侵,威脅長安,戰爭不息,國家不得安寧。
憑軒:靠着窗戶。
涕泗流:眼淚禁不住地流淌。
譯文
很久以前就聽聞洞庭湖的大名,今天終於登上了岳陽樓,而且還在岳陽樓上觀看了洞庭湖。
寬闊的洞庭湖水浩浩蕩蕩地向東南伸展,將大地一下子分裂成為吳地和楚地兩大板塊,向四面眺望,仿佛日月乃至世間萬物都漂浮在洞庭湖水之上。
在這兵荒馬亂的年代,我的親朋好友,至今音信全無,年老多病的我唯有一葉孤舟相伴,孤獨地漂泊着。
北方邊境的戰火一直沒有停息,國家百姓終日裡不得安寧,我站在岳陽樓上倚窗北望,不禁老淚縱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