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杏儿藏族乡

杏儿藏族乡位于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县境西南部,距县府驻地110千米。人口0.4万,以藏族为主,占总人口的68%。面积65.4平方千米。辖大庄胜利、日扎、峨哇、乱石头、卡洒哇、协拉7个村委会。[1]

2019年,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推荐。

中文名称: 杏儿藏族乡

外文名称: Xing Er Zang Zu Xiang

地理位置: 青海省民和县杏儿乡

目录

历史沿革

民和县杏儿乡。解放初为兴文乡,1954年改称杏儿乡,1956年成立杏儿藏族乡,1958年并入公社,1961年分设杏儿公社,1984年复设杏儿藏族乡。

主要景观

才旦寺

才旦寺亦称“杏儿沟寺”、“杏儿寺”,藏语称“才旦具喜讲修洲”。位于川口镇南偏西45.5公里,在今杏儿藏族乡东北6公里处。初建于明天启三年(1623)。清康熙五年(1666)建成释迦佛殿(觉康),嘉庆三年(1798)建成五间转七大经堂,成为民和西南部和化隆东南部最有影响的寺院之一。

管辖区

下辖有民和县的赵木川寺,化隆县的丹斗寺、上哇寺、尕洞寺、工什加寺以及后来的石大仓寺等。才旦寺所在的杏尔沟及赵木川、丹斗、土哇、尕洞、工什加诸寺香火庄统称为才旦寺六族,藏语叫“噶尔哇克周”,归才旦寺寺主才旦堪布和才旦复茸管辖,形成区域性的政教合一统治。

据1956年民和县统战部统计资料,该寺1949年有寺僧89人,1956年70人,除寺主外,另设管家、僧官各2人。全寺共有经堂等殿堂147间,二寺主昂欠及僧舍等463间,有旱山地184.4亩,马20匹,骡27头,牛58头。信仰者有周围藏、土、汉族群众277户。每年正月举行祈愿法会,初五日跳欠,群众往观,规模盛大。该寺的大经堂、觉康、贤康、拉康噶玉玛、才旦堪布昂欠、才旦夏茸昂欠等建筑均于1966年拆除。1980年批准开放重建,现有殿堂25间,昂欠12 间,僧舍18院72间,僧侣20余人,由白多杰任寺管会主任,主管寺务。

发展历史

该寺才旦堪布与才旦复茸于十九世纪末一度不和,争夺属寺财产。才旦堪布从华旦嘉措到晋美柔贝宁布,传有四世,晋美柔贝宁布(1910—1958),俗名祁进福,今互助县人,藏族。才旦夏茸第一世玛热仓加央扎巴,系才旦堪布华旦嘉措弟子,传为德合喇嘛罗桑图登宁布的转世,第二世罗桑热赛,化隆金源人;第三世存布玛晋美图登诺尔布(1804—1862),金源人;第四世晋美图登嘉措(1863-1909),俗称“安大人”,清末曾于循化厅供职;第五世晋美柔贝罗哲(1910—1985),又名阿旺央丹柔贝多觉,循化县积石镇人,解放后曾在青海省人民政府、青海民族学院工作,晚年为西北民族学院教授,培养古藏文研究生。

他与西卜沙格西罗哲嘉措继承了格塘罗桑华旦和晋美三丹的学说,是当代最出名的藏学专家,曾在藏文古体诗、藏文文法、历史学、宗教学、宗教史、藏历、藏文书法、梵文等方面写过不少论著,影响较大的有《藏文字典》、《诗学通论》、《藏文文法》、《藏族历史年鉴》、《丹斗寺志》、《夏琼寺志》、《才旦夏茸自传》、《经师晋美丹却嘉措传》等,现由青海民族出版社陆续出版其全集。

基础设施

杏儿乡通过政府扶持、社会捐助等方式,实施了一大批惠民富民工程,使当地百姓十分欢迎。其中,投资100万元的杏儿乡电信光缆工程的建成,使杏儿乡彻底告别了无宽带网的历史,对杏儿乡未来的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杏儿乡政府、乡中心学校、卫生院等3家单位开通了32台电脑的宽带网络,已有160余户农户安装了有线固定电话,结束了农村无固定电话的历史。

视频

青海省民和县杏儿藏族乡四哇美丽风景。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