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益
李益 |
中文名称: 李益 出生日期: 746年 逝世日期: 829年8月 职业: 唐代诗人、官员 代表作品: 《塞下曲三首》《夜上受降城闻笛》 |
李益(746年-829年),字君虞,陇西姑臧(今甘肃武威)人,后迁河南洛阳,唐代诗人。
出身甘肃 李氏姑臧房,大历四年(769年)进士,初任郑县尉,久不得升迁,建中四年(783年)登书判拔萃科。初因仕途失意,后弃官在燕赵一带漫游。后官至幽州营田副使、检校吏部员外郎,迁检校考功郎中,加御史中丞,为右散骑常侍。太和初,以礼部尚书致仕。
李益以边塞诗作出名,擅长绝句,尤其是七言绝句。其作品有: 江南曲、从军北征等。[1]
目录
人物生平
李益祖籍甘肃武威,后迁居河南洛阳。生于天宝五年(746年),卒于文宗太和三年(829年)八月,享年八十四岁,是唐代较长寿的诗人之一。
《唐才子传》:大历四年齐映榜进士。这一年(769年)科举有长安和洛阳两个考点,齐映为此年状元。《登科记考》:大历四年,进士二十六人。上都,礼部侍郎张渭;东都,留守张延赏。李益到底是在洛阳参加考试还是在长安参加考试,学术界尚有争议。
李益进士及第之后,于大历六年(771年)参加制科考试,授官郑县(今陕西华县)主簿。有《华山南岳》《入华山访隐者经仙人石坛》等诗。
三年满秩后,从大历九年(774年)至大历十二年(777年),李益西游凤翔,到凤翔节度使李抱玉幕府任职。参与了大历九年郭子仪、李抱玉、马璘、朱泚分统诸道兵八万的防秋军事行动。写下了《从军有苦乐行》等诗。
大历十二年李抱玉去世后,李益赴渭北。期间可能到过灵武,后转回内地。
建中元年(780年)深秋或初冬,李益再次到灵武,依附朔方节度使崔宁。期间写下了《夜上受降城闻笛》《祝殇辞》《军次阳城烽舍北流泉》《从军北征》《盐州过胡儿饮马泉》《塞下曲三首》等著名诗歌。
建中四年(782年)李益在长安,再次参加制科考试,登第。徐松《登科记考》:"建中四年,李益、韦绶登拔萃科。"
贞元十二年(796年)到元和元年(806年),李益到幽州刘济幕府。
元和初,宪宗召李益回京,任都官郎中。后官中书舍人,后出为河南尹,后转为秘书少监,元和八年后,转太子右庶子,元和十五年后,为右散骑常侍。太和初,以礼部尚书致仕。
李益与霍小玉的故事
唐人蒋防的传奇小说《霍小玉传》记载了李益负心薄幸,辜负妓女霍小玉的故事。是唐朝传奇的名篇。蒋防是唐宪宗时期的人,当时李益还活在世上,造谣的可能性不大。霍小玉原是霍王府上的婢女的女儿,十五岁时,霍王死了,霍小玉和她母亲都被赶出王府,沦为娼妓。十六岁时遇到李益。当时李益二十岁出头。应该是在大历六年(771)参加制科考试之前。
霍小玉明白自己的地位无法和李益真正在一起,于是她和李益约定:"妾始年十八,君才二十二,迨君壮室之秋,犹有八岁,一生欢爱,愿毕此期。"霍小玉希望和李益一起相爱八年,之后任由李益选取名门闺秀为妻,自己出家为尼。但是,李益自授官郑县(今陕西华县)主簿之后,立即与高门卢氏女子成婚,并且躲避霍小玉不肯相见。霍小玉相思成疾而死。
李益因为这等负心行径受到当时舆论的普遍谴责,自己的内心也留下了阴影。《霍小玉传》《旧唐书》等书记载李益对自己的妻子非常不放心,出门要把妻子绑起来,甚至脱光了用浴盆盖起来才放心。
文学形象
《霍小玉传》是唐代传奇小说。作者蒋防。生卒年不详。字子徵,一作子微。义兴(今江苏宜兴)人。元和中,蒋防作《鞴上鹰》诗说:"几欲高飞天上去,谁人为解绿丝绦。"意思是,我好象是被人拴住了脚的一只老鹰,可是谁替我解开脚上的绳子呢?再次显示了蒋防高飞远举的抱负。李绅识其意,与元稹共荐之(《旧唐书·庞严传》)。长庆元年(821),自右补阙充翰林学士。二年,加司封员外郎。三年,加知制诰。四年,李绅被逐,蒋防亦贬为汀州刺史。不久改连州刺史。
本篇写陇西李益与妓女霍小玉的爱情悲剧。李益初与霍小玉相恋,同居多日。得官后,聘表妹卢氏,与小玉断绝。小玉日夜思念成疾,后得知李益负约,愤恨欲绝。忽有"豪士"挟持李益至小玉家中,小玉誓言死后必为厉鬼报复。李益娶卢氏后,因猜忌休妻,"至于三娶,率皆如初焉"。作者同情霍小玉的悲惨命运,谴责李益的负心,爱憎分明。与元稹《莺莺传》为张生抛弃崔莺莺辩护判然不同。
作品中写李益少有才思,丽词嘉句,时谓无双;又写韦夏卿为其"密友"。因此研究者认为蒋防所写即是唐肃宗时宰相李揆族子、著名诗人李益。鲁迅评《霍小玉传》说:"李肇(《国史补》)中云:'散骑常侍李益少有疑病',而传谓小玉死后,李益乃大猜忌,则或出于附会,以成异闻者也。"(《稗边小缀》)汪辟疆也说:"(李益)夫妇之间无聊生者,或为当日流传之事实。小说多喜附会,复举薄□之事以实之。"(《唐人小说》)至于本篇的艺术价值,前人给予很高评价。明代胡应麟称赞唐人小说纪闺阁事绰有情致,并认为"此篇尤为唐人最精彩动人之传奇,故传诵弗衰"(《少室山房笔丛》)。明代汤显祖演作戏曲《紫钗记》。
艺术风格
李益诗风豪放明快,尤以边塞诗为有名。他是中唐边塞诗的代表诗人。《送辽阳使还军》、《夜上受降城闻笛》2首,当时广为传唱。其边塞诗虽不乏壮词,但偏于感伤,主要抒写边地士卒久戍思归的怨望心情,不复有盛唐边塞诗的豪迈乐观情调。他擅长绝句,尤工七绝,名篇如《写情》、《夜上西城》、《从军北征》、《受降》、《春夜闻笛》等。其律体亦不乏名篇,如五律《喜见外弟又言别》"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是历代传诵的名句。七律《同崔邠登鹳雀楼》、《过五原胡儿饮马泉》(又名《盐州过胡儿饮马泉》)等,均属佳作。今存《李益集》2卷,《李君虞诗集》2卷,《二酉堂丛书》本《李尚书诗集》1卷。
益长于歌诗,贞元末,与宗人李贺齐名。每作一篇,教坊乐人以赂求取,唱为供奉歌辞。其《征人歌》、《早行篇》,好事者画为屏障。其最著名的代表作为《江南曲》和《夜上受降城闻笛》,前者写一思妇因丈夫是瞿塘商贾,"重利轻别离",每天不得相聚,因此不由得暗中后悔:"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早知道还不如嫁给弄潮儿呢!毕竟潮水的涨落有确定的时刻,与弄潮儿总还能朝夕厮守,比作商贾之妇强多了),心理描写可谓传神入微矣;后者写受降城上的戍边将士的思乡之情,"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芦管悠扬激起乡思悠长,读来令人同情感伤。集一卷,今编诗二卷(全唐诗中卷第二百八十二和二百八十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