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李沆(947年-1004年),字太初,洺州肥鄉(今屬河北)人。太宗太平興國五年(九八○)進士,爲將作監丞、通判潭州,召直史館。雍熙三年(九八六),知制誥。四年,遷職方員外郎、翰林學士,淳化三年(九九二),拜給事中、參知政事。出知河南府,俄遷禮部侍郎兼太子賓客。真宗咸平初,自戶部侍郎、參知政事拜同書門下平章事,監修國史,改中書侍郎,又累加門下侍郎、尚書右僕射。景德元年卒,年五十八。謚文靖。《宋史》卷二八二有傳。[1]

李沆
出生 947年
洺州肥鄉(今屬河北
逝世 1004年(56-57歲)
國籍 中國宋朝
職業 詩人
知名於 確實為政治道德化做出了貢獻,沆為人忠良純厚,始終如一。
知名作品 《宋史》

在繼承民本思想上,李沆確實為政治道德化做出了貢獻。李沆雖然不如後來的名臣寇準范仲淹等人出名,但他的言論與行節確是宋初的巨大道德資源,他被時人稱為"聖相",並因此深刻地影響了他以後的寇范等人。李沆幾乎每天收集各地水旱、盜賊等災害情況奏知皇帝。王旦認為這是些小事,不值得麻煩皇帝聽聞。李沆說: "君主年少,應當讓他知^道四方各地的艱難;不然,血氣方剛之時,不是留意聲色犬馬,就是吃喝玩樂。那麼,大興土木,黷武用兵、祈禱祀神等事就會發生了。我已老了,來不及看到,這是參政者他日所憂慮的。[2]"

目錄

軼事

宋真宗景德元年七月,李沆在待漏院等待五更上朝時,突然生病,只好返回家中。皇上多次派太醫和侍從前去探望,第二天還親自到李沆家中探望,看到他家裡很清貧,就贈送了五千兩銀兩給他,李沆隨後就還給皇上。隔天,傳來了李沆去世的消息。痛失這樣一位良臣,宋真宗當即痛哭說:沆為人忠良純厚,始終如一,豈意不享遐壽。[3]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