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莊古鎮
李莊鎮,地名,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四川省宜賓市翠屏區下轄的一個鄉鎮級行政單位,李莊鎮隸屬四川省宜賓市翠屏區,位於酒都宜賓東郊19公里處的長江南岸李莊壩,面積67.2平方千米,李莊古鎮核心保護區0.46平方公里,轄21個村委會和4個居委會,總人口31256人(2017)。
李莊鎮素有「萬里長江第一古鎮」的美譽,作為中國抗戰大後方的四大文化中心(重慶、成都、昆明、李莊)之一,堅持文化抗戰的四川李莊,被譽為「中國文化的折射點、民族精神的涵養地」。李莊鎮先後評為國家歷史文化名鎮、全國環境優美鄉鎮、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國家級小城鎮建設試點鎮、四川省百鎮建設試點鎮、全國首批特色小城鎮。
李莊古建築群規模宏大,布局嚴謹,體現了明、清時期川南民居、廟宇、殿堂等建築特點[1] 。有大量特色的廟宇、殿堂、古戲樓,如明代建築、全國重點文保單位旋螺殿,省級文保單位東嶽廟、張家祠以及慧光寺、玉佛寺等古建築(「九宮十八廟」),均具有極高的考古和欣賞價值,其上的木雕石刻藝術更極具代表性。
中文名:李莊鎮
外文名:Lizhuang Town
別 名:李莊
行政區類別:鎮
所屬地區:四川省宜賓市翠屏區
地理位置:東經104.80,北緯28.81
面 積:67.2 km²
下轄地區:6社區13行政村
政府駐地:李莊鎮文星街1號
電話區號:0831
郵政區碼:644009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
人口數量:31256人(2017)
著名景點:李莊古鎮景區、惠光寺、張家祠、旋螺殿等
機 場:宜賓菜壩機場
火車站:宜賓站,宜賓西站
車牌代碼:川Q
目錄
歷史沿革
李莊歷史悠久,春秋戰國時即為古僰人聚居地,屬古僰國、僰侯國地。
南朝梁武帝太清二年(548年)置南廣縣,治設今李莊。清咸豐時李莊為南溪縣最大的場鎮。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李莊為南溪縣第三區公所治所,1983年9月隨李莊區劃歸縣級宜賓市領屬,1996年10月隨縣級宜賓市改設為宜賓市翠屏區管轄。
行政區劃
李莊鎮轄2社區居民委員會21村民委員會。李莊鎮人民政府駐李莊鎮文星街1號。
511502101007同濟社區
511502101008奎星社區
511502101201長勝村
511502101202永勝社區
511502101203南勝社區
511502101204雙橋村
511502101205九溝村
511502101206安石社區
511502101207伏光村
511502101208高橋村
511502101209中和村
511502101210興文村
511502101211下壩村
511502101212雙塘村
511502101213沿江村
511502101214新勝村
511502101215龍金村
511502101216長慶村
511502101217新房村
511502101218雙溪村
511502101219上壩村
511502101220九洞村
511502101221長虹社區
鎮情概況
李莊位於四川省宜賓市浩蕩長江的南岸,因鎮境有一天然大石柱俗名"李莊"而得名。錯落有致的木閣樓、青石板鋪就的狹窄的小巷、高大的木門檻和沉重的木門、一座座造型精美保存完好的古宅古廟[2] ,使它在全國早已聲名遐邇,更使其成為省級歷史文化名鎮,所以,在我國又有「東有周莊,西有李莊」之說。
李莊距今已有1460年建鎮史,是長江邊上的千年古鎮,依長江繁衍生息,形成了「江導岷山,流通楚澤,峰排桂嶺,秀流仙源」的自然景觀。而由廟宇、宮觀、殿堂組成的「九宮十八廟」、省文物保護單位中國營造學社舊址、保存完好的古街古巷、眾多的古民居四合院以及被譽為李莊「四絕」的旋螺殿、奎星閣、九龍石碑、百鶴窗,形成了李莊獨特的古民居文化和獨特的建築風格。
由於它位於長江的起點處,所以有「萬里長江第一鎮」之稱,而在江邊每日有班輪和汽墊船各一班上下;一級水泥公路里程25公里,每日有近百班大、中客車往返,交通十分方便、快捷。
李莊文化
文物古蹟
李莊鎮文物古蹟眾多,人文景觀薈萃。原號稱有"九宮十八廟"的古建築群,現較完好地保存的有明代的慧光寺、東嶽廟、旋螺殿,清代的禹王宮、文昌宮、南華宮、天上宮、張家祠等10餘處。古建築群規模宏大,布局嚴謹,比較完整地體現了明、清時期川南廟宇、殿堂建築的特點。古建築群中的木雕石刻做工精細,圖像生動,有較高的藝術欣賞價值。鎮內的羊街、蓆子巷等,風格古樸,反映了明、清時代川南鄉鎮的民風民俗。
文化中心
李莊鎮還是抗日戰爭時期大後方的文化中心之一。1939年,國立同濟大學、中央研究院、中央博物院、中央營造學社、中國大地測量所、金陵大學文科研究所等知名度很高的高等學府、研究機構等陸續從北京、南京、上海等地輾轉內遷李莊鎮,直到抗戰勝利後的1947年才先後遷回原處。這對李莊的社會、經濟、文化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老街名巷
李莊的老街上除了那些豪華的建築,還有普通的民居,保存最為完好的是蓆子巷。這是一條建於清朝初年的老街,長不過60餘米,寬不過2.5米,卻引來無數的遊人,有美國的、法國的、日本的,前來採訪的電視台更不少,黃金旅遊線萬里長江第一鎮4黃金旅遊線中央電視台、四川電視台、香港鳳凰電視台等都曾來此拍攝紀錄片。初一看,覺得只不過是一條老街,沒有什麼特別的地方,仔細一瞧,才發現確有特色。整條街都是一樓一底的木建築,穿逗結構,二樓清一色的木挑吊腳樓,上有屋檐,這一來就把不寬的街覆蓋了,街兩旁的檐口僅40厘米的距離,站在街市往上眺望,僅看見一絲天空,故而蓆子巷又被稱作一線天。這一條青瓦遮擋陽光雨水的小街,也遮擋了外界的喧囂,人們不急不緩地過着悠閒的日子,挑水的,拉車的,搖蒲扇的,步履都那麼舒緩。以前這裡是加工、出售草蓆的地方,蓆子巷也由此得名。
今天,已沒有了往昔的熱鬧,極為清幽。「李莊通」左照環老師就住在蓆子巷,他的家似乎是最為熱鬧的地方。知道他的一些遊人或記者,時常去他家打聽有關李莊的故事,他總會滔滔不絕地講述一些李莊的過去。在距李莊鎮西南5公里的板栗坳有一座栗峰山莊,山莊內有一塊立於1946年的石碑,碑名為「留別李莊栗峰碑銘」,碑文下部是一長串人名,細一看,還都是些當時的文人名士,如傅斯年、梁思永、梁思成等。1937年,日寇侵入華北,北京城淪陷,當時的國民政府節節敗退,創建於1929年的中國營造學社幾次內遷,先後輾轉於武漢、長沙、昆明等地,隨着日軍鐵蹄和轟炸的進,滇緬交通也被切斷。1940年12月,中國營造學社遷入李莊,隨同遷入的還有中央研究院、中央博物院和同濟大學,這樣,李莊迎來了不少文人學者名士,師生人數多達1萬餘人。在戰火紛飛的年代,他們在這裡繼續科學和文化的研究,並培養了大量的人才,僅目前新中國的科學院院士中,就有11人曾在李莊就讀。大建築學家梁思成在李莊完成了他的扛鼎之作——《中國建築史》,梁思成與妻子林徽因女士及兒女就住在李莊上壩村的張家大院,其故居今天尚存。
李莊特產
李莊白肉
李莊白肉,全名為「李莊刀口蒜泥白肉」,是四川宜賓歷史文化名鎮李莊的漢族傳統美食,選用皮薄肉嫩、肥廋比例恰當的「長白山」或「約克」或「巴克夏」豬肉,加以多種醬料製成,有清香爽口,肥而不膩,咀嚼化渣等特點。李莊白肉選料精、火候准、佐料香,特別是刀工片制,堪稱一絕。成菜白肉把瘦均勻,晶瑩剔透,每片長20厘米,寬10厘米,厚1至2毫米,肥而不膩,爽口化渣,無窮回味。
李莊農副產品出產十分豐富,飲食文化源遠流長。李莊白肉經過歷代廚師的探索、總結和提高,使之達到爐火純青,成為李莊一個遠近馳名的金字招牌。
李莊白酒
白酒是李莊三白:白肉、白酒與白糕之一。
李莊白酒是以本地盛產的高粱為釀酒主料,經傳統工藝發酵蒸煮後獲得原酒,再經一段時間的存放和勾兌後才作為商品酒出售。這種用糧食釀製的白酒飲後不上頭,有「李莊五糧液」之美稱,不僅本地人愛喝,不少到李莊旅遊觀光的遊客走時都要打幾斤、幾十斤回去泡枸杞。
李莊白糕
李莊白糕主料是採用優質糯米經炒熟後,加進一些能幫助消化的中藥材如淮山等,再磨成細粉加入白糖後,用模具壓製成型,若是加入炒熟磨細的芝麻則稱為「麻糕」。無論是白糕麻糕,都具有香甜軟糯、入口化渣的特點,特別適宜老年人和兒童食用。
白砍雞
李莊白砍雞是選用不加添加劑飼養和剛開口鳴叫的公雞,俗稱「童子雞」為原料,煮製的水溫掌握極有講究,以雞的大腿骨中尚有絲絲血色為上佳,稱為血骨雞,斬塊裝盤才能保持成型美觀,肉質鮮嫩。蘸上諸味協調的作料,不失為一道色香味形俱佳的美食。
白砍兔
李莊白砍兔選用1.5公斤左右的仔兔,去皮和內臟入鍋,在火候要求極為講究的水溫中煮熟,過火太粑沒嚼勁,反之未斷生影響成菜感觀。斬塊裝盤,配以鮮香麻辣的作料,真是嫩滑爽口的佐酒佳肴。
白花生
李莊擁有約15平方公里的河灘衝擊平壩,土質肥沃,適宜種植花生。經淘洗後的花生果極為白淨,無論是煮或加工成鹽花生系列,白亮的色澤十分誘人,口感也屬上佳。特別是李莊的鹽花生系列,作為饋贈親友,是再好不過的價廉物美禮品。
榮譽稱號
2020年7月,全國愛衛會決定命李莊鎮為2017-2019周期國家衛生鄉鎮。
交通信息
宜賓南岸汽車站乘坐發往李莊的郊縣公交,公交車車費4.5元,行車時間大約40分鐘。(每天6:25-19:00時有車,每12分鐘一班)。宜賓高客站也已開通發往李莊的39路公交車,每天6:20-19:20,發車間隔15分鐘,行車時間大約1個小時。
自駕車從宜賓南岸出發,在大溪口立交南廣河路口上鹽李路,沿長江行駛約15公里即可到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