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李仁元(清朝官员)

李仁元(清朝官员) 李仁元(?-1853年),字资斋,河南济源人。道光二十七年进士,中国清朝官员。 初,乐平土匪度仁元去必复来,伏不敢动。及闻殉难,乃倡议迎贼。仁元母顾其妇及女曰:“祸将及矣,曷早计!”皆死之。城陷,仁元父及弟并不屈死。事闻,诏赠知府衔。与衍庆合祠於鄱阳,别於乐平建仁元专祠,父予墀、母陈氏、妻金氏、弟诚元、妹三人、妾杨氏及仆、妇等均附祀。

目录

个人简介

李仁元为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丁未科进士,与李鸿章、沈葆桢、马新贻等同榜。初任内阁中书。咸丰元年(1851年),改授乐平(今乐平市)知县。当地民风剽悍,仁元教之以礼让。对熟习兵器者,仁元指出:“民不畏死,然后可以致死。今天下多事,正此辈效顺之时也。”于是招纳乡勇六百人,日加训练,周边土匪畏惧,气焰有所收敛。乐平与鄱阳县相邻,仁元的政绩也与鄱阳县令沈衍庆齐名。 咸丰三年(1853年),太平军攻南昌,沈衍庆率兵助剿,由李仁元统摄鄱阳事务。不久,衍庆为防御太平军来攻,返回鄱阳。衍庆念及仁元的父母妻儿都在乐平,劝其离开。仁元说:“贼旦夕且至,临敌易令,是谓我不丈夫也。”于是二人商议,协同防守。当时正值雨季,鄱阳湖水涨,城墙倾圮,无险可守。二人审度地势,衍庆屯军南门,仁元守北门,为犄角之势。部署方定,太平军乘船来攻,被守军以炮火击毁。太平军于是绕道东门登岸,入城,衍庆迎击,敌军略微退却,又向北进攻,仁元率乐平兵勇与太平军巷战,阵亡。其部力战,死者过半,最终抢得仁元遗体退出。 此前,乐平土匪恐怕仁元归来,尚不敢动。死讯传来,土匪攻城迎接太平军。仁元老母对仁元妻女顾其妇及女说:大祸将至,应早作打算!女眷皆为仁元殉死。不久城破,其父、其弟也不屈而死。朝廷下诏追赠理李仁元知府衔,并在鄱阳与衍庆合建祠祭祀,另在乐平县建专祠,其父予墀、母陈氏、妻金氏、弟诚元、妹三人、妾杨氏及仆、妇等人均附祀。

清朝进士

在殿试由取得“贡生”资格的应试者参加,进京入朝上殿,由皇帝亲

自出题考。考试录取的人十分有限,只取三甲,各甲只取三名。凡考

中各甲头三名的都称为“进士”。考中一甲第一名的叫做“状元”,

又称“殿元”、“鼎元”;第二名叫“榜眼”;第三名叫“探花”。

李姓起源

李姓源出有三: 1、 出自嬴姓,为颛顼帝高阳氏的直系后裔。颛顼生大业,大业生女华,到女华之子皋陶之时,作了尧帝的理官(相等于现在的法官)。其子伯益被赐为嬴姓,后子孙历三代世袭理官的职务,其子孙按照当时的习惯,以官为氏,称理氏。理氏改为李氏的说法有两种。一种说法是:商纣时,皋陶后裔理徵,在朝为官,因直谏得罪了商纣王,理姓家族将面临灭族之灾。在这种情况下,理徵有一儿子叫利贞,便逃至伊侯之墟避难。因食李子充饥,才得以活命,故不敢称理,便改姓李氏。另一种说法是:据《姓氏考略》记载,周之前未见有李氏,自从有老子姓李,名耳,为利贞的后裔,因祖上世代为理官,理、李两字古音相通,便也以李为氏。显然,李氏是始于李耳称姓的。 2、 出自他族改姓。三国时,诸葛亮平哀牢夷后,赐当地少数民族赵、张、杨、李等姓。鲜卑氏有复姓叱李氏,汉化后,改为汉字单姓李氏。 3、 出自他姓改李氏。据有关资料所载,唐开国元勋有诸将徐(徐氏、安氏、杜氏、郭氏、麻氏、鲜于氏等16氏. [1]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