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朱慶瀾(1874—1941),字子橋、子樵、紫橋。祖籍浙江紹興錢清鎮秦望村人,出生於山東濟南歷城縣(今山東省濟南市歷城區)。父錦堂,游幕山東,為歷城刑名師爺,慶瀾生於任所。6歲喪父,14歲喪母,自幼孤貧力學。17歲,為治理黃河河工。後隨友赴東北,投東三省總督趙爾巽部下,深受賞識,歷任三營統領[1],鳳凰、安東知縣,東三省營務處會辦,1907年(光緒三十三年)任陸軍步隊第二標標統。同年入陸軍將校研究所,充督練公所參議。 朱慶瀾還是國歌《義勇軍進行曲》的命名者。1968年獲韓國建國勳章。

目錄

收養災童

民國22年5月,馮玉祥吉鴻昌等在張家口組織察哈爾民眾抗日同盟軍,即送去銀元10萬,以充軍餉。 抗戰以後,在陝西創立黃龍山墾區,收容難民達5萬餘人。 生前關心桑梓,出資創辦漁後小學,招收本村兒童免費入學,並為家鄉修路,福澤鄉里。 民國30年1月,積勞成疾,卒於西安災童教養院。西安各界公葬於長安縣杜曲鄉東韋村,馮玉祥為之作碑文。

重修法門寺

1937年,朱慶瀾來到法門寺,眼前一片淒涼情景。自清初順治年間法門寺修葺後,到上世紀初三百年間,法門寺已經破舊不堪。」朱慶瀾為重修法門寺開展廣泛的義賑活動,朱慶瀾在救助災民、收養災童的繁重行程中募捐經費,1937年重修法門寺真身寶塔工程正式動工,這是1609年法門寺塔建成後330年第一次大規模整修。除真身寶塔之外,修繕工程還兼及法門寺大殿、山門、道路等項,為了妥善安全保管文物,朱慶瀾專門成立了文物保管委員會,制定了極其嚴格的制度,以便相互監督和制約。朱慶瀾組織力量,先後從塔上清理出68尊明代銅佛造像和一些石刻佛像,在對這些佛像進行了稱重、量高、背文、標誌等等之後,均進行了造冊登記。修塔人員還相繼發現了紅白珊瑚寶石、琥珀、紅瑪瑙、水晶珠、珍珠、骨圓珠和銅蓮座、銅寶塔等極為名貴的寶物。面對諸多寶物,朱慶瀾的處理策略是「原塔封存」,避免了散失和被盜的可能。同時,在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將「塔體傾斜,下層已多剝落,中多裂縫,全體雕殘」的法門寺塔修復一新,並使塔下唐代地宮秘密保存,不被人知,未曾擾動。 ]

參考資料

  1. 我所知道的朱慶瀾將軍. [2019-03-03].  已忽略文本「 思想家 」 (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