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朱壬葆中國籍,生理學家、放射生物學家、實驗血液學家和醫學教育家。中國最早從事放射生物學研究者。在性激素的功能,垂體、甲狀腺、性腺之間的關係,胃運動等方面有許多發現。

目錄

簡介

朱壬葆(1909年—1987年),金華嶺下朱人。1932年,浙江大學心理系畢業後留校任教。1936年,考取介紹公費留學,入英國愛丁堡大學研究院研究動物生理學。 1938年畢業,獲哲學博士學位。次年回國。歷任金陵大學農學院、中央大學醫學院、上海醫學院教授。早年對內分泌生理有較深研究,闡明性激素、促進腺激素與甲狀腺素作用的相互關係,被寫進生理學專著。抗日戰爭勝利後,在上海醫學院擔任教授會主席,支持學生進步活動。1951年,籌建軍事醫學科學院生理學系。主持進行的空胃運動和消化運動的規律及其神經機制研究,出血性和燒傷性休克研究、放射性病的基本性質和發病機理研究等,均獲重大成就。60年代,領導研製成功中國第一代抗輻射藥物,完成中國放射病第一個藥物預防方案。是中國造血幹細胞實驗研究的創始人,發表造血幹細胞專題論文20餘篇。帶領科技人員在進行「戰時特種武器傷害的醫學防護」重大科研成果攻關過程中,作出卓越成績。此成果於1985年獲國家級科學技術進步獎特等獎。

195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科學院生物學地學學部委員,一級研究員,軍事醫學科學院學位評定委員會主任委員、院專家組組長。擔任《生理學報》、《生理科學進展》、《中華醫學雜誌》、《中華放射醫學和防護雜誌》、《解放軍醫學雜誌》等刊物編委以及《應用生理學雜誌》主編。多次出國考察,參加國際學術交流。

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學部委員)。

1986年,獲中國科學院頒發的榮譽獎狀、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後勤部頒發的榮譽證書。

生平

早年生活

朱壬葆,英文名Chu Jen-pao。1909年2月8日生於浙江金華嶺下朱一個農民家庭。自小在農村生活,經常幫助家裡做些農活和家務。幼時家庭經濟並不富裕,農業生產的年收入也只能勉強維持一家生活,遇有天災或其他特殊情況,即須告貸度日。後來其叔任中學教師資助全家,家庭經濟狀況稍有好轉。但家庭人口日漸增多,經濟情況始終未能好轉。他4歲時上學,父母為了使他有更多時間學習,寒暑假或節假日都不讓他參加農業勞動,但他仍盡一切可能抽出時間幫助家中車水放牛。12歲高小畢業,13歲進入金華浙江第七中學。1922~1928年(13~19歲)中學時代,他積極投身到愛國運動中去。1925年初中畢業,當時政局動盪不安,他的家庭日益貧困。因高中師範科可免費入學,故決定進入金華高中師範科。同年秋季蓬勃的革命運動波及到金華,一些帶有進步思想的書籍和文藝作品也在學生中傳播,他開始接觸和閱讀了一些進步書刊和宣傳革命的小冊子。

經歷磨難

1928年19歲時他畢業於高中師範科,在姐夫資助下考入浙江大學教育系,後轉到心理系學習。1931年他與沈霽春隨心理系教授郭任遠轉到南京中央大學借讀。正值日寇侵略中國東三省,上海又發生「一·二八」事變,各地學生到南京請願,要求出兵抗日,他積極參加學生組織的各種示威遊行和聲援活動。處在這個時期,他感到極端沉悶和失望,認為只有認真讀書,掌握科學知識,使國家強盛起來才是救國之道。1932年大學畢業,為了求職而東奔西走,最後不得不回到杭州,得到貝時璋的同意留浙江大學生物系任助教。1932~1936年期間,他在貝時璋指導下在動物學各專業方面都打下全面堅實的基礎。

1949年5月人民解放軍進入上海。他擔任了上海醫學院工會主席。1951年參加上海郊區土改運動。朝鮮戰爭開始時,他以工會主席的名義積極動員各學科實驗室支援藥品器材,為組織抗美援朝醫療手術隊作出了努力。1951年9月,朱壬葆調至軍事醫學科學院,積極參加籌建工作。翌年生理實驗室已初具規模,他即開始專題研究。

科研事業

朱壬葆50多年來在生理學和軍事醫學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先後在國內外發表論文近百篇。 朱壬葆既重視科研實踐又重視人才的培養。他為人正直、胸襟寬闊。在學術上有民主作風。他對青年強調主動和自覺,培養他們的獨立思考能力。他審閱修改論文時謹慎仔細,對標點符號也從不漏過,經他修改後的論文,邏輯性強,文字流暢簡潔、文理通順。 「文化大革命」中,朱壬葆受到迫害,但他不計較個人得失,再次投入到科研事業中去。 1978年全國科學大會後,他信心百倍地為中國生理科學和軍事醫學科學的進步而努力,他參與制訂較長遠的任務和規劃。並曾多次出國訪問和參加各種會議。

中國科學院

朱壬葆1980年被遴選為中國科學院生物學部學部委員,還擔任中國生理學會常務理事,《生理學報》、《生理科學進展》、《中華醫學雜誌》、《中華放射醫學》、《防護雜誌》、《解放軍醫學雜誌》和《軍事醫學科學院院刊》等刊物的編委,《中國應用生理學雜誌》主任編委。同時又擔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後勤部學術委員會常委,軍事醫學科學院學術委員會副主任、主任委員,軍事醫學科學院放射醫學研究所副所長兼所學術委員會主任等職務。他是英國內分泌學會成立時第一批參加的會員。

成就

研究

1936年朱壬葆在英國愛丁堡大學的兩年中在A.W.Greenwood博士領導下研究甲狀腺和性腺對家禽的羽毛和卵巢功能的影響。他用不同性別的來亨雞的羽毛結構和色素為觀察指標,了解它們與性激素的關係,以及甲狀腺在這裡所能起的作用。他觀察到甲狀腺切除後,母雞的冠停止生長但它仍能繼續排卵,從此得出一些新的見解和認識。1938 年9月他轉到倫敦國立醫學研究所隨A.S.Parkes博士繼續研究內分泌生理。這所英國醫學科學最高研究機構條件較好,擁有一批知名科學家。他在該所一年期間,主要研究鳥類的雄性激素對睾丸的影響,觀察到垂體切除後睾丸日漸萎縮時若注射雄性激素,睾丸又重新生長發育。這說明雄性激素不僅作用於雄性器官和雄性副性徵,對睾丸的精子生成也可能起着調節作用。 抗日戰爭期間朱壬葆在四川成都繼續從事內分泌生理研究,主要研究課題是性激素與性器官功能之間的關係,以及甲狀腺在垂體與性腺系統中的調節作用。他發現雄性激素不僅對睾丸有一定的刺激作用,對卵泡發育也有同樣的作用。這樣就提出一個新的觀點:雄性激素的生理功能對雄性副性徵的發育與睾丸精子生成都是不可缺少的;雌性動物的卵巢也能產生雄激素,它對卵泡的生長與成熟也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他觀察到雌性家兔的甲狀腺切除後,卵泡增生,但不排卵。這說明甲狀腺對卵泡生長具有抑制作用而對排卵則有刺激作用,而且證明這種作用是通過垂體前葉所分泌的促卵泡成熟激素(FSH)和黃體生成激素(LH)表現出來的。因此他設想甲狀腺在卵巢的周期性活動中起着重要的調節作用。如果切除雌性家兔的甲狀腺,並待卵泡增生到頂峰時再讓它交配,隨即注射垂體黃體生成激素使之排卵,這樣就可產生多胎。但由於子宮中胎兒數目過多,難以保持正常生長,在受孕後不久大部分胎兒即被吸收。如果在交配後每日再餵以甲狀腺粉末,則可使大部分胎兒維持至足月。這對垂體、甲狀腺和性腺之間的相互關係又增加一個有力的佐證。這些規律性實驗結果,已被寫入一些生理學教科書。

消化生理研究 1950年代後他研究空胃運動和消化性運動的規律及其神經機制。觀察了空胃運動的特點及波型,分析了從安靜期過渡到收縮期的四個階段,並用各種不同小胃的運動方式作比較,認為正常周期性的空胃運動是反映神經中樞活動情況,而消化性運動則有別於空胃運動,它是一種連續不斷快速而均勻的節律波並無周期性表現。同時認為從空胃運動轉變到消化性運動是一個迅速抑制過程,反之,則為解除抑制過程;而消化性運動則可能是食物刺激胃壁神經叢產生局部反射的結果。同時他還證明假飼對空胃運動具有很強的抑制作用,後作用也很長且不易消退。食物性條件刺激對胃運動的抑制作用較弱,後作用也不穩定。為了闡明精神緊張對胃運動功能的影響,他觀察到動物在過度緊張狀態時,胃運動功能出現紊亂失調,活動規律也有所改變,表現在收縮波型、強度、時間以及胃肌緊張度等方面。這些變化因神經型的不同而有差異,並可持續很長時間。因此,他認為胃運動功能的失常與大腦皮質功能的改變密切相關。 為了了解電離輻射對胃分泌的影響,他還研究了射線對空胃分泌、食物性分泌和「組織胺分泌」的影響。他觀察到射線非但能抑制胃的分泌功能,也能興奮胃腺,引起分泌波動過程,此時分泌量和消化力的改變比胃酸改變更明顯。如果動物受到重複照射,則變化較輕,恢復也較快。如果將去神經的海氏小胃與小彎小胃的分泌功能相比較,則可看到照射後海氏小胃的分泌功能漸漸增強,而小彎小胃出現嚴重抑制,這說明此時神經中樞受到抑制,從而引起小彎小胃分泌減少;而幽門產生的胃泌素可能增強,致使海氏小胃分泌亢進。因此,輻射對胃分泌的神經反射相是抑制,而對化學相則顯著增強。他還研究了射線對胰液分泌的影響,見到不論在安靜期還是注酸後胰分泌都減少,對酸反應潛伏期延長,胰澱粉酶和蛋白酶濃度下降,且效果可持續達半年之久。由於形勢的需要,他還進行了出血性和灼傷性休克的研究,揭示其機制,並觀察到用溴劑和咖啡鹼、含氧白明膠、右旋糖酐等藥物抗休克,都可降低死亡率和減輕休克症狀。

成就

1960年代朱壬葆以主要精力從事抗輻射藥物研究,並研究有效抗輻射藥物的作用機制;他重點研究胺巰類藥物,觀察它們對大小動物的抗輻射效果、用藥時間、用藥劑量、毒副作用和對機體的影響等,獲得大量和系統的實驗資料。1970年代以來,他考慮到造血系統的損傷和破壞是造成急性放射病的一個中心環節,認為對造血幹細胞的研究無論在理論上或在放射病治療方面都有極重要的意義。在1970年代初他就開始收集文獻,並寫了多篇綜述性論文,向國內介紹這方面的基本知識和最近的國外研究進展。1970年代中期起,他和他的同事們開展了造血幹細胞的實驗研究,這是國內該領域中起步最早的。十餘年來,他與他的同事和學生們對造血幹細胞的性能及其測試方法,在放射損傷中造血幹細胞的數量變化及其恢復特點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朱壬葆積極推進造血幹細胞的移植研究,同時,他本人又特別重視造血幹細胞的體外長期培養研究。他從事這項研究有三個目的,一是利用長期培養體系研究各類造血因子對造血幹細胞增殖與分化的調控;二是利用體外長期培養體系在體外大量培養造血幹細胞,開闢新的造血幹細胞來源;三是利用體外長期培養體系清除骨髓中的活性淋巴細胞,克服或者減輕在同種異基因骨髓移植中的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發生。儘管這項研究難度很大,影響因素複雜,但他不畏艱險,指導研究人員和研究生,克服重重困難,先後發表了8篇研究論文,增進了對骨髓體外長期培養中的一系列規律性認識。1984年朱壬葆指導研究人員開展了小鼠胎肝造血幹細胞體外長期培養和移植的實驗研究。在國內外首次成功地培養和繁殖了胎肝造血幹細胞,證明了經體外培養和繁殖的造血幹細胞具有正常的生物學性能,並且用這些造血幹細胞成功地治癒了重度急性骨髓型放射病,並用以克服或減輕GVHD的症狀。

簡歷

1909年2月8日 出生於浙江金華嶺下朱。 1928年 畢業於金華浙江第七中學高中師範科。 1929年 就讀於浙江大學心理系。 1930年 借讀於南京中央大學心理系。 1931年 畢業於浙江大學心理系。 1932~1936年 任浙江大學生物學系助教。 1936~1939年 赴英國愛丁堡大學攻讀生理學。 1940年 任成都金陵大學農學院畜牧獸醫系教授。 1943年 任中央大學生理學系教授。 1946年 任上海醫學院生理學系教授。 1951年 任軍事醫學科學院生理系研究員。 1958年 任軍事醫學科學院放射醫學研究所研究員、副所長。 1987年10月24日 病逝於北京。

論著

1 Chu JP.蚯蚓神經節的再生.浙大學報.1937. 2 Chu JP. Studies on plumage in the male brown Leghorn fowl.Trans Roy Soc Edin, 1938, 59:533. 3 Greenwood AW, Chu JP. On the relation between thyroid and sex gland functioning in the brown Leghorn fowl. Quart J Physiol,1939, 29 : 111. 4 朱壬葆.放射損傷中的神經與體液調節及其核酸代謝問題.原子能科學技術,1960,(3):127~136. 5 朱壬葆.射線的藥物防治問題.原子能科學技術,1961,(3):157~161. 6 朱壬葆,張雲祥,歐陽淹,石守謙,羅自強.狗空胃運動規律及其神經機制.生理學報,1961,24:196~205. 7 朱壬葆,歐陽淹,張雲祥,石守謙.空胃運動食物性抑制及其神經機制.生理學報.1961,24:206~213. 8 朱壬葆,歐陽淹,張雲祥,石守謙.狗胃消化運動的觀察.生理學報,1961,24:214~219. 9 朱壬葆,石守謙.X線全身照射對狗胃運動的影響,生理學報,1961,24:22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