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代皇帝與國寶
內容概述
1911年辛亥革命以後,遜位皇帝溥儀繼續在紫禁城內呆了11年,這11年也是故宮文物流失最嚴重的時期。1923年6月26日深夜,神武門內建福宮的德日新齋起火,共燒毀房屋120間,金佛2665尊、字畫1157件、古玩435件、古書幾萬冊。後來清理火場,一個以50萬元的價格買下了灰燼處理權的金店,就從中揀出金塊金片17000多兩。據推測,這場引發國寶劫難的大火,是宮內太監和內務府官員為掩飾他們盜竊文物的行為而有意引燃。
溥儀被趕出故宮之前,曾多次以賞賜的名義,秘密地把宮內收藏的古版書籍和歷朝名人字畫盜運出宮。盜出宮的宋元善本209件,總計502函,絕大多數是宋版。盜出手卷1285件,冊頁68件。
1925年,在日本警察的護送下,溥儀偷偷潛到天津,在日租界中的張園安頓下來。為了維持「小朝廷」的活動和自己的奢華生活,溥儀開始通過各色人等搭橋出賣盜運出宮的字畫。有胡嗣瑗《直廬日記》手稿記錄的《寒林圖》等六件,有「賞賜」經手人陳寶琛的外甥劉駿業的40件。
「九·一八」事變後,日本軍國主義分子在長春製造了「滿洲國」偽政權。1932年4月,溥儀充任偽滿洲國傀儡皇帝,後來的幾年裡,溥儀將盜運出的故宮文物運到長春偽皇宮。其中古籍和書畫部分,整箱置於偽宮東院的圖書樓樓下,在這座時稱「小白樓」的建築中沉寂了13年。1945年8月日本投降前,溥儀擇選法書名畫精品120餘件攜逃,五代黃筌的《寫生珍禽圖》、北宋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等均裹在其中。逃往通化途中,溥儀一行人曾用攜帶的珠寶和名貴書畫,以低廉的價格換取生活用品。8月19日,溥儀一行在瀋陽東塔機場被蘇聯紅軍截獲。同時截獲的書畫珍寶,後來大部分被轉交給中國人民解放軍有關部門,少部分被蘇軍截留。
未被溥儀帶走的小白樓書畫,因看守小白樓偽兵的搶奪,形成了歷史上的又一次文物浩劫。書畫在爭搶中被全部盜走。一些國寶[2]級法書名畫,被撕扯為數段。明代無錫畫家王問所畫的七米長卷《萬松圖》,在「國兵」們的爭搶中被撕扯成碎片,再被燒成灰燼。
解放前後,解放軍花大力氣、大把金錢和糧食,僅換來為數不多的國寶。其他國寶至今音信全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