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高宗(韓語:조선 고종/朝鮮高宗 Joseon Gojong);出生:1852年9月8日,大韓民國首爾雲峴宮, 是朝鮮王朝的第26代君主,1897年朝鮮正式宣布脫離清國,建國號為大韓帝國。高宗是大韓帝國開國君主。姓李,諱㷩[1](韓語:이희/李㷩 Yi Hui;具體詳見右表),本名載晃,乳名命福,父興宣大院君李昰應,母為驪興府大夫人閔氏。
1863年,因朝鮮哲宗無子而逝,奉翼宗神貞王后趙氏之命,李㷩入承翼宗大統,封翼成君,12月12日行冠禮,改名為熙,12月13日即位, 是為高宗。在位期間, 自己並無實權, 養母趙大妃垂簾聽政;生父興宣大院君贊襄政務。1866年趙氏撤簾,大院君遂獨攬大權,實行鎖國政策,豎立“ 斥和碑 ”。在父親大院君掌權的狀況下,形同傀儡,終日沈湎享樂,不愛讀書。
1866年娶閔氏為王妃,閔妃是一個充滿權力慾和野心同時熟稔政治權術的女人。1873年閔妃批判大院君之上疏,鼓動高宗宣布“ 親政 ”,發動宮廷政變將大院君逼退。由於對閔妃言聽計從,實權由閔妃掌握。
1882年與美國簽訂《朝美修好通商條約》,正式對西方打開了國門。陸續各國接踵而來,簽訂了類似條約,從此門戶全面開放。開港以後,進入了一個空前複雜動蕩的時期。種種因由終於釀成了“ 壬午兵變 ”。
此時朝鮮正在受到列強的威脅,岌岌可危。國內則因政見不同,分為事大黨和開化黨兩派,互相爭權。1884年金玉均劫持高宗和閔妃,強迫高宗寫教旨,召事大黨大臣前往景佑宮保護國王。奉旨護駕的等六大臣等逐一在宮門內被開化黨刺客殺害。次日清晨,新政府宣告成立,將領吳兆有、袁世凱應朝鮮官民請求帶兵入宮,與日軍在宮內展開戰鬥。日軍抵擋不住,被迫出逃,此次變亂史稱“ 甲申政變 ”。
1905年在大批日軍的簇擁下,強迫韓國締約。外部大臣樸齊純代表韓國政府簽訂了《日韓保護協約》這樣,韓國就失去外交權,淪為日本的殖民地。消息一出,立即激起韓國人民的強烈反對。而形成了聲勢浩大的反抗運動和第二次反日義兵運動。
1907年高宗秘遣李儁、李瑋鐘、李相卨三人前往海牙,控訴日本對韓國的侵略,呼籲各國聲援韓國,宣布《乙巳條約》無效。但最終“ 海牙密使事件 ”還是失敗。
1907年高宗被逼退位,太子李坧正式即位,是為朝鮮王朝最後一位君主。高宗被迫退位後,被尊為太皇帝,被日軍監視居住於慶運宮內。1919年1月21日突然在德壽宮咸寧殿去世,享年六十八歲。諡號則為定為“ 文憲武章仁翼貞孝太皇帝 ”。[1]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