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感·群儿鞭苔学官府
《有感·群儿鞭苔学官府》是北宋中晚期重要的文学家张耒的作品。
张耒(zhang lei)(1054~1114年),字文潜,号柯山,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州市)人。北宋时期大臣、文学家,人称宛丘先生、张右史[1]。
张耒对诗文创作亦有他自己的观点,其核心则是以理为主,辞情翼之。"学文之端,急于明理,如知文而不务理,求文之工,世未尝有也。夫决水于江、河、淮、海也,顺道而行,滔滔汩汩,日夜不止,冲砥柱、绝吕梁,放于江湖而纳之海,其舒为沦涟,鼓为波涛,激之为风飙,怒之为雷霆,蚊龙鱼鳖,喷薄出没,是水之奇变也。水之初,岂若是哉!顺道而决之,因其所遇而变生焉。……江、河、淮、海之水,理达之文也,不求奇而奇至矣。"(《宋史》本传)。又云:"文章之于人,有满心而发,肆口而成,不待思虑而工,不待雕琢而丽者,皆天理之自然而情性之道也"(《贺方回乐府序》[2]),一时之学者奉为至言。
“ |
群儿鞭苔学官府,翁怜痴儿傍笑侮。 翁出坐曹鞭复呵,贤于群儿能几何。 儿曹相鞭以为戏,翁怒鞭人血流地。 等为戏剧谁后先,我笑谓翁儿更贤。 |
” |
— [北宋]张耒 |
目录
作品风格
由于他自己早年生活穷困,颠沛流离,后又屡遭贬谪,长期任地方卑官,对社会现实体察甚深,因而对劳苦百姓的关心也颇切,如在《劳歌》[3]一诗中对那些"筋骸长彀"、"半衲遮背"的"负重民"以怜悯;在《和晁应之悯农》一诗中对那些"夜为盗贼朝受刑"的"南山壮儿"以同情等等,等等。也正因为其"哀哉天地间,生民常苦辛"(《粜官粟有感》[4])的悯农意识,才使他在政治观点上追随苏轼,反对王安石的"变法",而在实践中则主张富国强民,改革弊政,以减轻人民负担,这与司马光等人纯粹的因循守旧乃是有着本质区别的。与此同时,面对辽、夏对北宋的侵凌,他也积极主张开边御敌,建立奇功。他的《少年行》、《昭陵六马》[5]、《听客话澶渊事》等无不洋溢着一股勃郁的爱国主义精神,读来令人感奋不已。
视频
有感·群儿鞭苔学官府 相关视频
参考文献
- ↑ 张耒简介,古诗文网
- ↑ 唐宋词之《张耒《秋蕊香》》,可可诗词网,2019-05-25
- ↑ 《劳歌》诗词详情,诗词网
- ↑ 粜官粟有感,古诗词名句,2017-12-09
- ↑ 《昭陵六马唐文皇战马也琢石象之立昭陵前客持》,诗词名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