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心之器
有心之器是中國的一個中華思想文化術語。
語言一發即逝,不留痕跡。當人類意識到需要把說出的話記下來時,就發明了文字[1]。在世界範圍內,曾經獨立形成的古老文字除我們的漢字外,還有埃及的聖書字、兩河流域的楔形文字、古印度的印章文字以及中美洲的瑪雅文[2]。後來,這些古老文字的命運各不相同,或因某種歷史原因而消亡,如瑪雅文;或因文字的根本變革而遭廢棄,如楔形文、聖書字,只漢字沿用至今,而且古今傳承的脈絡清晰可見,成了中華民族文化的良好載體。
目錄
名詞解釋
本指有智慧情感的人,引申指由人類心靈智慧創製出來的文章及各種器物。無論是文章還是器物,它們都自然打上了人類精神創造的烙印,並帶有外在的文采或紋飾。南朝劉勰(465 ?—520 ?或 532 ?)在《文心雕龍· 原道》中指出,天地萬物無不具有文德,即外在的形式美,「夫以無識之物, 郁然有彩;有心之器,其無文歟?」從表面看這好像是疑問句,但實際上答案寓於問句之中,其肯定的態度是明顯的。劉勰這一論斷,指出了人類具有追求外在形式之美的天性,這是文學藝術作品以及文章形式之美得以產生的心理基礎。
引例1
夫以無識之物,郁然有彩;有心之器,其無文歟? (劉勰《文心雕龍·原道》) (那些沒有意識的東西,都有濃郁的文采;富有智慧情感的人類,怎能沒有文章呢?)
引例2
[ 剛柔交錯,] 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 (《周易·彖上》) ([ 剛柔相互錯雜,] 是天的法則。禮儀昌明有所節制,是人倫的法則。)
引例3
言之無文,行而不遠。 (《左傳·襄公二十五年》) (語言如果缺乏文采和技巧,就不可能流傳廣泛久遠。)
參考文獻
- ↑ 漢語是什麼語言,其本質是什麼?,搜狐,2020-10-19
- ↑ 精美絕倫的藝術瑪雅文字,搜狐,2021-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