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月季黃刺蛾 學名:CnidocampaflavescensWalker 類屬:鱗翅目;刺蛾科

目錄

形態特徵

卵:橢圓形,扁平,長徑1.4至1.5毫米,短徑0.9毫米。表面有線紋,初產時黃白,後變淡黃色。多產在葉面上,常成數十粒的卵塊。

蛹:長11至13毫米,橢圓形,肥大,黃褐色。繭石灰質堅硬,橢圓形,繭上有數條灰白色與褐色相間的縱紋,似麻雀蛋,緊貼於枝幹上。

幼蟲:老熟幼蟲,體長16至25毫米,肥大,呈長方形,體色為黃綠色。頭較小,淡黃褐色隱於前胸第1節下方。前胸寬大,黃綠色,前胸盾,半月形,左右各有1黑褐斑。體背面有1紫褐色啞鈴形大斑,邊緣發藍。胴部第2節以後各節有4個橫列的肉質突起,上生刺毛與毒毛,其中以3、4、10、12節者較大,體兩側下方還有9對枝刺。氣門紅綠色,上下邊緣深綠色,氣門淡黃色,體側各節有瘤狀突起,上有黃毛,腹部淡黃色。臀板上有2個黑點,胸足極小,腹足退化,第1至7腹節腹面中部各有1扁圓形「吸盤」。體中部兩側各有兩條藍色縱紋。[1]

成蟲:體長12至16毫米,翅展35毫米左右。體肥大,黃褐色,頭胸及腹前後端背面黃色。觸角絲狀灰褐色,下唇須狀彎過頭頂。複眼球形黑色。前翅頂角至後緣基部1/3處和臀角附近各有1條棕褐色細線,內側線的外側為黃褐色,內側為黃色;沿翅外緣有棕褐色細線;黃色區有2個深褐色斑,均靠近黃褐色區,1個近後緣,1個在翅中部稍前。後翅淡黃褐色,無斑,邊緣色較深。腹背黃褐色,足棕褐色。

發生規律

東北、華北大多一年發生1代;河南、陝西、四川省一年可發生2代。以老熟幼蟲結繭在樹杈、枝條上越冬。2代地區多於5月上旬開始化蛹,成蟲5月底至6月上旬開始羽化,7月份為幼蟲為害期。下一代成蟲於7月底開始羽化,第二代幼蟲為害盛期在8月上、中旬。9月初幼蟲陸續老熟、結繭越冬。[2]

布與危害

別名為刺蛾、八角蟲、八角罐、癢辣子、毒毛蟲。全國各省幾乎都有分布。是危害月季常見害蟲之一。

月季黃刺蛾低齡幼蟲啃食月季葉肉,使葉片呈網眼狀,形成白色圓形半透明小斑,幾天後小斑連成大斑。幼蟲長大後將葉片食成缺刻和孔洞,嚴重時只殘留主脈和葉柄,成為光干。嚴重時,影響植物生長發育,甚至造成月季枯死。

防治方法

(1)秋冬季摘蟲繭或敲碎樹幹上的蟲繭,減少蟲源。

(2)在成蟲發生期,利用殺蟲燈誘殺成蟲。

(3)幼蟲群集危害時,摘除蟲葉,人工捕殺幼蟲,捕殺時注意幼蟲毒毛。

(4)幼蟲3齡前選用生物或仿生農藥,如可施用含量為16000IU/毫克的Bt可濕性粉劑500至700倍液、1.2%苦煙乳油800至1000倍液、25%滅幼脲懸浮劑1500至2000倍液、20%米滿懸浮劑1500至2000倍液等。

(5)幼蟲大面積發生,可採用化學防治方法:噴施國光依它1000倍,國光必治2000倍,國光樂克2000倍噴霧防治,連用2-3次,間隔7-10天牛。

(6)保護天敵,如刺蛾紫姬蜂螳螂等。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