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紀澤
曾紀澤(1839年-1890年),中國清代著名外交家,字劼剛,號夢瞻。漢族。湖南雙峰荷葉人。清代著名外交家,曾國藩長子。初襲父一等毅勇侯爵。光緒年間曾擔任清政府駐英、法、俄國大使,也是當時秉承「經世致用」新思維的官員。其後與俄人力爭,毀崇厚已訂之約,更立新議,交還伊犁及烏眾島山,帖克斯川諸要隘,有功於新疆甚大。中法戰爭時,力與法人爭辯。官至戶部左侍郎。光緒十六年(1890年)卒,年五十一,贈太子少保,諡號惠敏。
目錄
生平
曾紀澤是曾國藩的長子。其實在他之前,曾國藩還有一個兒子,叫曾紀第。可是很不幸,曾紀第在很小的時候,就意外得了天花而夭折。所以出生在曾紀第之後的曾紀澤,名正言順就成了曾國藩的長子,1877年,承襲了他的爵位。
1878年 , 任命為清國駐英、駐法公使,同時補任為太常寺卿。1880年, 兼任駐俄公使。1881年,簽訂《中俄伊犁條約》(《改訂條約》)。1884年,因與清廷對當時的中法戰爭持不同政見而免除駐法公使職務。1885年,免除駐英、駐法公使,回國後任海軍衙門幫辦、戶部右侍郎、總理衙門大臣。1890年,病逝於北京,諡號惠敏。[1]
外交
曾紀澤一生的主要功績,就是出使俄國,就伊犁問題和俄國開展交涉。最終在曾紀澤的據理力爭之下,俄國同意將伊犁以東的大片土地交還給中國。成為了中國晚清外交史上唯一的一次勝利。
1864年浩罕汗國貴族,軍事首領阿古柏發動叛亂,建立「哲德沙爾」政權,遭到清朝陝甘總督左宗棠的西征軍討伐,兵敗身亡。同治十年,公元1871年,俄國卻趁着西境混亂之時,奪取了包括伊犁在內的中國領土。中國政府派出戶部右侍郎署盛京將軍崇厚為談判代表,與俄國商討歸還伊犁事宜,但其草簽的《里瓦幾亞條約》卻割地賠款,令中國損失了太多的利益。清廷拒絕承認此條約,在命令左宗棠繼續整軍備戰的同時,派時任駐英法公使的曾紀澤兼任駐俄公使,赴莫斯科與俄國談判改約。
剛到達俄國,曾紀澤去俄國外部拜會,就遭到格爾斯的冷眼相對,格爾斯認為雙方既然已經簽訂了《里瓦幾亞條約》,就應該按照條約內容執行,沒有什麼好談判的了。曾紀澤和他針鋒相對,他說,大清朝廷並沒有認可這個條約,只是俄國單方面認同而已。所以他的這次來,是為了條約內容進一步談判。而俄國方面又認為,既然大清朝廷不同意這個條約,關於如何執行這個條約的內容,理應由俄國派出使者到北京進行詳談。曾紀澤知道,一旦俄國使者到達了北京,逼迫朝廷就範,到時事情恐怕會不可收拾,所以他趕緊向朝廷上書,制止俄國使者去北京。
俄國見識到了曾紀澤的能言善辯,所以他們只好用武力威脅,他們威脅曾紀澤說,如果不答應他們的要求,他們就派遣海軍逼近清朝海域。但是曾紀澤並不為其所動,他直言相對,說左宗棠現在率領的軍隊正在附近,如果俄國敢貿然犯邊,清朝也將就此作出強烈的反應。
1881年,在曾紀澤通過堅韌的據理力爭,以及左宗棠西征軍對俄國的有利勢態下,經過修改的《中俄伊犁條約》(也就是俗稱的《改訂條約》)出爐,將中國的損失減少到最低程度:收回了伊犁九城的主權,以多付400萬盧布的代價,換回了兩萬多平方公里的領土。雖然俄國通過隨後的《勘界議定書》,使中國又損失了1萬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但這個改訂的條約仍然減少了中國的權益損失,使得曾紀澤博得朝野的好評和西方外交界的尊重。[2]
書法
書法家
曾紀澤學貫中西,有詩古文及奏疏若干卷,早歲所著,有《佩文韻來古編》、《說文重文本部考》、《群經說》等傳於世,後人輯有《曾惠敏公全集》。工詩文,書法篆刻,善山水,尤精繪獅子。
曾國藩對於科舉考試深惡痛絕,他希望兒子們,應有自由之心、做個正人君子,不被科舉八股所束縛,最好別當官。所以,雖然給他們教授傳統國學,卻並不希望他們去考試。
曾紀澤練書法,在很小的時候,就已經培養,據說,四五歲後,曾紀澤就對寫毛筆字非常著迷:父親寫他也寫,父親不寫了,他還不停筆。他雖然還不懂書法,卻天然地對筆墨痴迷,一寫,幾個小時就這麼過去了。
與此同時,曾國藩為兒子找當地有名的老師,將《大學》、《論語》、《中庸》、《尚書》、《爾雅》,在短短几年中,就讓他融會貫通。因此,曾紀澤並沒有因不學「八股文」而荒廢學業,反倒視野更開闊,自小就顯得與眾不同。
曾紀澤的書法,書體涉獵廣泛,「真草隸篆」樣樣精通。字裡行間,展現出大家的法度,端正典雅,一點一畫,遊刃有餘,風流瀟灑。
曾紀澤的書法和父親曾國藩的字,雖然各具風貌,卻都有一股正氣流淌。[3]
參考資料
- ↑ [ http://shop2537152.youzan.com/wscshop/feature/zyboxssu?cid=7266219&calias=qm5pkwjg 曾紀澤 行書七言聯 ]
- ↑ 曾紀澤是怎麼死的. 歷史趣聞. 2016-09-22 [2019-02-12] (中文).
- ↑ 曾國藩告訴兒子:別學「八股文」、別當官,於是,他成了書法家. 大中國. 2017-11-03 [2019-02-12] (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