曐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曐
拼音; xīng
繁體; 星
部首; 日
五筆; JJJG
倉頡; AAAM
鄭碼; KKKM
總筆畫; 17
注音; ㄒ一ㄥ
結構; 上下
現代釋義
基本字義
● 曐
xīng ㄒㄧㄥˉ
◎ 古同"星"。
古籍釋義
康熙字典
曐【辰集上】【日部】康熙筆畫:17畫部外筆畫:13畫
《玉篇》古文星字。注詳五畫。亦作໖。
又作皨。皨字原從生,作皛下生。
說文解字
萬物之精,上為列星。從晶生聲。一曰象形。從口,古口復注中,故與日同。,古文星。星,曐或省。桑經切
說文解字注
(曐)萬物之精。上為列星。管子云。凡物之精。此則為生。下生五穀。
上為列星。流於天地之閒謂之鬼神。藏於胷中謂之聖人。星之言散也。引伸為碎散之偁。
從晶。從生聲。桑經切。十一部。一曰象形。從○。從三○故曰象形也。大徐○作囗。
誤。古○復注中。故與日同。
古文從三○。而或復?其中。則與晶相似矣。依此說則當入生部。解雲從生、象形。
()古文。所謂象形從○。
(星)或省。春秋說題辭雲。星之為言精也。陽之榮也。陽精為日。日分為星。故其字日生為星。依此則又當入日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