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暗胸朱雀

暗胸朱雀

中文学名: 暗胸朱雀
拉丁学名:Procarduelis nipalensis
别 称:尼泊尔朱雀
界: 动物界
门:脊索动物门
亚 门:脊椎动物亚门
纲:鸟纲
亚 纲:今鸟亚纲
目:雀形目
亚 目:鸣禽亚目
科:雀科
属:朱雀属
种: 暗胸朱雀 亚 种: 2亚种
命名者及年代:Hodgson,1836
英文名称: Dark-breasted Rosefinch
保护级别: 无危(LC) IUCN标准

暗胸朱雀[1](学名:Carpodacus nipalensis)为雀科朱雀属的鸟类。体重16-25克,体长131-165毫米。是一种体型略小的深色朱雀。分布于克什米尔、尼泊尔、不丹、锡金、印度、缅甸以及中国大陆的甘肃、四川、云南、西藏等地,一般生活于高山以及栖息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松柏林、矮灌丛和高山草地上。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尼泊尔。

目录

形态特征

暗胸朱雀雄鸟前额、头顶前部和一条宽阔的眉纹是玫瑰红色或粉红色,头顶后部至枕转暗呈深红色,眼先、脸颊上部、眼周一直到耳羽和颈侧暗褐沾红形成一条宽阔的黑红色贯眼带斑,位于红色前额和眉纹之下。后颈、背、肩、腰、两翅覆羽和尾上覆羽等上体暗褐色,羽缘色淡且沾玫瑰红色。飞羽和尾羽暗褐色,羽缘沾玫瑰红色,内侧次级飞羽外翈与背同色,所沾玫瑰红色换羽后不久就丧失。脸颊下部、颏、喉、下胸、腹玫瑰红色,上胸和两胁褐红色在胸部形成一宽阔的褐红色胸带,将喉和腹明显分开,尾下覆羽褐色,羽缘淡粉红色或粉红白色。腋羽和翅下覆羽褐色。

雌鸟上体暗褐色或橄榄褐色,羽缘沾。背微具不明显的暗色条纹,两翅黑褐色具窄的棕色羽缘,大覆羽、中覆羽和内侧次级飞羽与三级飞羽外翈具宽的棕色端斑。尾羽褐色或暗褐色具窄的棕色羽缘。头侧和整个下体淡棕褐色或赭褐色,尾下覆羽较淡,但羽片中央暗色,腋羽和翼下覆羽乌黑色,羽缘赭褐色。

虹膜褐色或暗褐色,嘴暗褐色或暗角褐色,下嘴较淡,脚肉褐色或角褐色[2]

相似鸟种的区别辨识

暗胸朱雀雄鸟棕朱雀酒红朱雀的区别为:暗胸朱雀额粉红嘴较细,眉纹不伸至眼前,胸暗色

暗胸朱雀雌鸟与棕朱雀的区别在无浅色眉纹,与酒红朱雀的区别在下体色单且三级飞羽无浅色羽端[3]

生活习性

留鸟,冬季游荡。

习性:常单独或成对活动,秋冬季多成3-5只或7-8只的小群,有时成单性别群或与红眉松雀混群。在岩石和灌丛中,有时亦集成大群觅食。性胆怯而善藏匿,频繁地在灌丛和岩石间进进出出,并不断发出一种单调的唧唧声以保持个体间的联系。

叫声:鸣声为单调的唧唧声。叫声包括哀怨而似嗷叫的双哨音、唧唧叫及告警时的cha-a-rrr声[4]食性:主要以草子、果实、种子等植物性食物为食,也吃昆虫等动物性食物。包括胡甲科幼虫和毛虫等。

栖身环境

栖息于海拔3000-4500米的高山岩石、灌丛和草地、森林上部针阔叶混交林和阔叶林中,栖于林线附近的栎树、针叶树及杜鹃的混交林。冬季也下到海拔2000-3000米的沟谷和山边林缘地带,有时也见于路边灌丛中。

繁殖方式

营巢于石隙、黑棘灌丛或蔷薇丛中,巢呈浅杯状,用草茎、草叶和细根构成。每窝产3-4枚卵,卵粉白色、被有红褐色斑点,卵的大小平均为22.4毫米×15.5毫米。

地理分布

分布喜马拉雅山脉至中国西部及青藏高原南部

指名亚种为不罕见的留鸟于西藏南部、东部及东南部。亚种intensicolor见于甘肃南部、四川西部及云南西北部。

国内分布: 甘肃、四川、云南、西藏。

国外分布: 克什米尔、 尼泊尔、不丹、锡金、印度、缅甸[5]

亚种分化

序号 中文名称 学名 命名者与年代
1 暗胸朱雀克什米尔亚种 Carpodacus nipalensis kangrae Whistler, 1939
2 暗胸朱雀指名亚种 Carpodacus nipalensis nipalensis Hodgson, 1836

种群现状

该物种分布范围广,不接近物种生存的脆弱濒危临界值标准(分布区域或波动范围小于20000平方公里,栖息地质量,种群规模,分布区域碎片化),种群数量趋势稳定,因此被评价为无生存危机的物种。

保护级别

该物种已被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6]。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 2016年 ver 3.1——无危(LC)。

参考资料

  1. 暗胸朱雀(附图),新浪网,2015-11-20
  2. 暗胸朱雀形态特征,专题库- 国家动物标本资源库
  3. 暗胸朱雀与相似鸟种的区别辨识,鸟类_百问中文,2016-11-14
  4. 暗胸朱雀叫声,鸟类_百问中文,2016-11-14
  5. 暗胸朱雀地理分布,鸟类_百问中文,2016-11-14
  6. 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党政机关,2017-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