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校園
智慧校園指的是以物聯網為基礎的智慧化的校園工作、學習和生活一體化環境,這個一體化環境以各種應用服務系統為載體,將教學、科研、管理和校園生活進行充分融合。2010年,在信息化「十二五」規劃中,浙江大學提出建設一個「令人激動」的「智慧校園」。這幅藍圖描繪的是:無處不在的網絡學習、融合創新的網絡科研、透明高效的校務治理、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方便周到的校園生活。簡而言之,「要做一個安全、穩定、環保、節能的校園。」
目錄
核心特徵
智慧校園的三個核心的特徵:
一是為廣大師生提供一個全面的智能感知環境和綜合信息服務平台,提供基於角色的個性化定製服務;
二是將基於計算機網絡的信息服務融入學校的各個應用與服務領域,實現互聯和協作;
三是通過智能感知環境和綜合信息服務平台,為學校與外部世界提供一個相互交流和相互感知的接口。
論述
如同智慧地球一樣,「智慧校園」與時下如火如荼的物聯網[1]技術密不可分。IDC的最新數據預測,截至2020年,全球將有310億個互聯設備聯網工作。屆時,人們將體驗到連續的、無處不在的互聯網[2]。
而「智慧校園」的首要目標,也正是通過物聯網技術,連接校園網中的各個物件。從技術上來說,智慧的地球涉及用RFID、二維碼、視頻監控等感知技術和設備。
但是「智慧校園」到底是什麼?作為一個嶄新的概念,不同的提出者給予不同的詮釋, 這現象類似於當初的雲計算。
廠商的參與使得「智慧校園」與特定的產品捆綁,如由江蘇省電信所倡導的「智慧校園」,其重要載體是校園「翼機通」,「通過融合物聯網與3G 技術的信息化應用平台,『翼機通』手機集門禁卡、借書證、零錢包等用途於一身。」中國電信的宣傳文章上寫着。同樣可以預見的是,在運營商對學校市場高度青睞的今天,有可能下一個想從「智慧校園」中分得一杯羹的會是移動或者聯通,還是微校通。他們同樣也會對「智慧校園」有基於自身產品的詮釋。因此,相關質疑免不了產生:
由廠商所提出並且實施的「智慧校園」是否可以讓高校的信息化健康、穩健、可持續發展?江蘇某高校一位信息化工作者旗幟鮮明地表示:「由廠商主導的『智慧校園』和以前由銀行主導建設一卡通存在着同樣的機遇和問題。」
此外,智慧校園與數字校園的區別是什麼?這幾乎是每個接觸到「智慧校園」概念的人共同的問題。一些人認為,「智慧校園」是數字校園升級到一定階段的表現,是數字校園發展的一個階段。由此,可以看到的是,「智慧校園」的基石是前期數字校園的建設與發展。也就意味着,「智慧校園」首先要有一個統一的基礎設施平台,要擁有有線與無線雙網覆蓋的網絡環境;其次,要有統一的數據共享平台和綜合信息服務平台。
視頻
智慧校園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專科(高職)物聯網應用技術,掌上高考
- ↑ 「互聯網+教育」構築智能教育新生態,搜狐,2020-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