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昭儀

來自 網易網 的圖片

昭儀 為中國古代後宮 嬪御的一種。

昭儀始置於西漢元帝時期,當時為僅次於皇后的位號,位同丞相,爵比諸侯,北魏亦沿用

後世至明均曾設置,地位已經下降,多位列九嬪之一。

目錄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昭儀 [1]

釋義 中國古代後宮嬪御的一種

出現朝代 西漢元帝時期

地位 僅次於皇后的位號,位同丞相,爵比諸侯

拼音 zhāo yí

出處 《漢書.卷九七.外戚傳上.序》

釋義

昭儀,古代嬪妃封號。為中國古代後宮嬪御的一種。始置於西漢元帝時期,時為最高位妃嬪稱號,相當於丞相,爵比諸侯。魏晉至明均曾設置,為中等妃嬪稱號。

歷史沿革

西漢元帝時,元帝的妃子傅婕妤有殊寵,馮婕妤捨身救主有功,且都生有皇子(傅婕妤生定陶王劉康、馮婕妤生中山王劉興),為了顯示出兩位寵妃的異寵,但漢元帝仍在位,兩妃無法稱王太后,於是在婕妤之上新設昭儀一位,取"昭其儀"之意,封傅氏與馮媛為昭儀 。自此漢朝沿用之冊封最高級的妃嬪,位僅亞於皇后。

三國時曹魏後宮,夫人下有昭儀,爵比縣侯。

晉朝為給始祖皇帝司馬昭避諱,不設置昭儀封號。但同一時期五胡十六國依然時有採用。

北朝時期恢復昭儀封號,分左右昭儀,置2人,位在三夫人之上,用於冊封最高級妃嬪;

南朝則僅作為九嬪的其中一級,唐朝因之,為九嬪之首,地位僅次於四妃。

自明朝前期之後,後宮不再設置昭儀。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