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化石“乾隆宸翰”宝
藏品简介
藏品鉴赏
昌化石“乾隆宸翰”宝,清乾隆,昌化石质,随形雕荷塘小景方形玺,汉文篆书。面8.4厘米见方,通高15.2厘米。 此玺用昌化鸡血石刻制,印石鸡血虽然不多,只丝丝缕缕散布于顶端,但质地却极温润,近似于牛角冻。尤其是雕刻者依据材质表面不同的色彩巧妙构思,精心布局,使之成为一件难得的艺术佳作。如篷的荷叶密密而布,点点红蕊或含苞,或怒放;荷丛中双鹤漫步,悠闲自得;鸳鸯比肩而游,鱼儿嬉于水底。荷叶间有蜻蜓、蜘蛛、青蛙、小蟹、鹭鸶等鸟虫,生机勃勃,使人自然联想起南国水乡的迷人景色。整个作品设计新颖独特,雕琢精微细腻,形象生动传神,被人喻为“巨灵妙手,小幅丹青”,达到了相当高的艺术水平,是乾隆帝宝玺中雕制最为精美者之一。 该印本为文人印章。印体四周山石间有时人题记多处,书法灵动,词句隽永,极富韵致。其中前面石上作者题款云:“莲塘三十里,四面起清风。鸳鸯飞不去,只在藕花中。己卯夏日过西湖,见莲花烂漫,摹之于石,以博大雅一哂云尔。”可知此印制作于乾隆二十四年(1759),取材于西湖景色。通过题记,不难想象作者对自己的作品相当满意,并经常和朋友同好一起品评的情状。 这件当初抒写文人雅兴的案头清供,是什么时间、通过何种途径进入宫中收藏的,今天已无从了解。乾隆帝将其刻成御用玺印后,同样爱不释手,经常钤盖于其御笔书画之上,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这位风雅皇帝的文人情调。
藏馆介绍
故宮博物院,簡稱故宮或北京故宮,是位于中国北京紫禁城内的博物馆。其前身是明清兩代皇宮紫禁城。[1]。 民國元年(1912年)清帝溥仪退位後仍居於宮內。至民國十三年(1924年)十一月五日,黃郛攝政內閣公布修正清室優待條件第五條,廢除皇帝尊號,請廢帝溥儀出宮。政府代表李煜瀛、京 師警衛司令鹿鍾麟、警察總監張璧,於六日接管皇宮,封存文物。後經攝政內閣核准,經一年之整理,故宮博物院於民國十四年國慶節(1925年10月10日)正式成立開幕。[2]它位于北京中轴线的中心,佔地面积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始建于明成祖朱棣永乐四年(1406年),永乐十八年(1420年)落成;藏品也主要是以明、清两代皇宫及其收藏为基础。2012年单日最高客流量突破18万人次,全年客流量突破1500万人次,可以说是世界上接待游客最繁忙的博物馆。[3]。
参考文献
- ↑ “神道设教”中的人文精神,中国社会科学网,2014-5-6
- ↑ 故宫博物院将在北部新建北院区 已公布5份设计方案,观察者网,2016-10-25
- ↑ 论礼器的文化意义与哲学意义,道客巴巴, 2014-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