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鹿藿
昆明鹿藿 |
纏繞狀藤本。莖纖細,略具縱棱,被灰色短柔毛和腺毛。葉具羽狀3小葉;托葉披針形,長5-7毫米,被毛;葉柄纖細,長2.5-4.5厘米,被毛。鹿藿(學名:Rhynchosia volubilis Lour.)是豆科、鹿藿屬纏繞草質藤本植物。全株柔毛;莖略具棱。葉片為羽狀或有時近指狀;托葉小,披針形,小葉紙質,頂生小葉菱形或倒卵狀菱形,常有小凸尖,基部圓形或闊楔形,兩面均被灰色或淡黃色柔毛,下面尤密,並被黃褐色腺點;側生小葉較小,常偏斜。總狀花序;花排列稍密集;花萼鍾狀,裂片披針形,花冠黃色,旗瓣近圓形,冀瓣倒卵狀長圓形,龍骨瓣具喙;雄蕊二體;子房被毛及密集的小腺點,莢果長圓形,紅紫色,種子橢圓形或近腎形,黑色,光亮。5-8月開花,9-12月結果。分布於中國江南各省。朝鮮、日本、越南亦有分布。常生於海拔200-1000米的山坡路旁草叢中。根祛風和血、鎮咳祛痰,治風濕骨痛、氣管炎。葉外用治瘡疥。
目錄
基本內容
形態特徵
纏繞狀藤本。莖纖細,略具縱棱,被灰色短柔毛和腺毛。葉具羽狀3小葉;托葉披針形,長5-7毫米,被毛;葉柄纖細,長2.5-4.5厘米,被毛;小葉紙質,頂生小葉菱形,長2.5-3.5厘米,寬1.7-2.3厘米,先端短漸尖,基部寬楔形,兩面被短柔毛及極微細的腺點;基出脈3,側脈每邊2-3條;側生小葉與頂生小葉近等大,多少偏斜,基部圓形;小托葉缺;小葉柄短,長約2毫米,被毛。總狀花序腋生,多花;花序長7-14厘米,密被短柔毛。莢果倒披針形至倒披針狀橢圓形,長約2.5厘米,寬約7毫米,略被短柔毛,尖端具長喙,開裂後果瓣稍內卷。種子2顆,腎形,長約3毫米,寬約5毫米,黑褐色。果期11月。
分布範圍
產於雲南昆明附近。模式標本采自雲南昆明。
生長環境
主要生長於草地上。[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