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旬邑泰塔

來自 呢圖網 的圖片

旬邑泰塔,在陝西旬邑縣城內。泰塔是樓閣式磚塔,八角七層,高五十六米。據塔身第六層北面東側檻窗上的一塊磚刻題記,起塔的時間為嘉祐四年正月中,即公元1059年。由此證明,此塔已有九百多年的歷史了。[1]

目錄

歷史沿革

滄桑泰塔泰塔坐落於旬邑縣城中學院內,修建於北宋嘉祐四年(公元1059年),塔高53米,占地120平方米,為八角七層樓閣式磚石結構,塔內中空,有木梯盤旋至頂,每層有拱形門洞與長方形的假門相間。各層門兩側砌有窗子,並刻有菱花格子和曲尺欄杆,整個建築遠視古樸壯觀,雄偉挺拔,近觀做工精細、靈巧雅致。

修繕時期

泰塔又名旬邑寶塔,其原在僧人寺院,後由於歷史變遷以及戰亂的破壞,寺院早已不復存在,剩下這一寶塔歷經近千年仍巍然屹立。泰塔之名,是根據我國傳統的八卦學說而定的,這座塔的建築基址在八卦學說中位於八卦的「泰位」,因此旬邑寶塔又稱為「泰塔」。由於戰亂的破壞,新中國成立前該塔破損嚴重,1959年對該塔進行了修繕。塔下豎立的石碑就是修繕寶塔的紀念碑。

文物保護

泰塔經歷955年的風雨滄桑,地基下陷,現已向東北方向傾斜,據測定已偏離中心線2.296米,因此,人稱該塔為「中國的比薩斜塔」。2001年泰塔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古塔現狀

民間有歌:「南方的才子北方的將,咸陽塬上埋皇上。」這些陵墓見證輝煌歷史的同時,被遺忘的咸陽古塔,同樣訴說着這個城市的往昔風情。

咸陽境內現存古塔15座,其中有「全國第一高塔」之稱的涇陽崇文塔和陝西境內唯一一座木質古塔三原文峰木塔外,還有旬邑的建於北宋嘉祐四年(公元1059年)的泰塔,因偏離中心線2米多,被稱為「中國的比薩斜塔」。

2013年11月25日,經最新一次測量,泰塔已經向北偏東方向偏離中心線2.296米,這一數字還在繼續增長。自2006年2014年,各級部門已經投入50多萬元對泰塔進行修繕和測量。

泰塔會不會倒下,已經成為眾多專家甚至旬邑老百姓關心的問題。

歷經事跡

2008年5月12日下午2時30分,汶川地震,泰塔巍然屹立。

2008年5月22日,旬邑縣博物館委託機械工業勘察設計研究院對泰塔進行了傾斜測量,當時的測量結果為偏離2.275米。從此泰塔開始定期測量傾斜度,並從2008年6月18日至2009年4月18日,每隔2個月就會測量一次。從2013年8月26日開始,對泰塔的測量頻率更改為每隔3個月測量一次,至今如此。

最新測量傾斜2.296米

2013年11月25日,機械工業勘察設計研究院對泰塔進行了第15次測量,測量結果為:傾斜方向北偏東27°36′10″,傾斜2.296米,傾斜變化量為22毫米。

三次大修

1998年,陝西省文物局撥專款對泰塔的塔基排水做緊急處理,當時在地磚下面用三七灰土打了30厘米厚的防滲層,並向四周造坡,院外周圍同時鑿了排水溝。並初步判定泰塔傾斜最主要原因是地基排水不暢。

加之1998年的這次維修,泰塔總共進行了三次重大修繕:上世紀50年代末,國家撥專款進行了為期11個月的全面維修和加固,修建院牆,鋪設地磚,在塔內修補了樓梯,在塔頂安裝了避雷器,並立了《旬邑寶塔重修記》石碑。

在2006年,省文物局對泰塔做了頂層漏水修補等四個方面的工作。

泰塔傾斜的原因很多,最主要的原因是塔基排水不暢,導致地基不均勻沉降所致。

傾斜測量

據研究院對泰塔觀測後,所作《泰塔變形觀測技術說明》中報告,「由觀測成果可見,東北角2號點與西南角6號點差異沉降達7.6毫米,其特徵為東北角下沉,西南角抬升。」

2006年後每年投入約5萬

自2006年至今,省市縣各級政府及文物部門總共對泰塔累計投入50多萬元,這些錢基本全部用來對泰塔修繕和傾斜測量。

相關視頻

航拍旬邑縣泰塔(咸陽市)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