旬
旬是中國傳統時間單位。十天為一旬,三旬為一月。
旬的概念從夏朝開始已經存在,在甲骨文中就有旬字。中國古代使用天干紀日,以月亮圓缺的周期確定「月」的時間單位,每十日周而復始,因此專門用一個「旬」字來表示這個概念。現在華人仍然使用旬來表示十天這個時間段。
一個月的第一個十天為上旬,第二個十天為中旬,餘下的天數為下旬[1]。
旬還用來指人的年齡,十歲為一旬。引申用法包括旬年代表十年、八旬老翁代表八十歲老先生等。
周代以後也有王室部分後人改以旬為姓。
旬如今也常被用在年份表達上,一年的「中旬」通常指代6到7月份。
目錄
字形演變
指事字。甲骨文作圖1或圖2,標紅的部分是「甲」字,以下像迴環的形狀(「甲」字的甲骨文作「十」字形,一說此字是在迴環形狀加「十」字構成,「十」的甲骨文作「丨」形),中國從商代甚至更早用干支紀日。甲日到癸日,即甲子到癸酉、甲戌到癸未、甲申到癸巳、甲午到癸卯、甲辰到癸丑、甲寅到癸亥,都是十天。每月三十天中有三個甲日到癸日。為了便於計時,將一月分成三個等量單位,十天一個單位,叫做一旬。從初一到初十,或者從甲日到癸日,是一旬。過了一旬又是新的一旬,一個月三旬。旬與旬之間當然是直線銜接,但在人們的觀念中,好像循環不已。因此就將「甲」與循環結合起來造字。本義是十天。不過,甲骨文的這個字據學者研究來看,字形說解不一,董作賓先生說解為像周匝循環之形,也有認為像蛇、蟲纏繞之形。
發展到金文階段,內部加上「日」字,表示這是一個時間概念。春秋戰國文字以「勻」為聲符。《說文》旬之古文之形即春秋戰國文字形之訛變。
旬字在甲骨卜辭中使用頻率很高,大部分內容是「旬亡(無)禍」;還有同類性質的「旬㞢(之)殺」,即十天之內會發生邪祟。少量屬於天氣預報。《甲骨文合集》12486片:「癸酉卜,自今旬不其雨。」
由十天義去掉「天」,只取其「十」。《三國志·魏書·劉廙傳》:「廣農桑,事從節約,修之旬年,則國富民安矣。」又擴大到十年。唐·白居易《偶吟自慰兼呈夢得》:「且喜同年滿七旬,莫嫌衰病莫嫌貧。」年滿七旬是年紀滿了七十歲[2]。
視頻
旬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古文中上下半月都怎麼說?,懂得網,2020-06-23
- ↑ 「年未五旬」和「賈母八旬之慶」,新浪博客, 2015-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