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無夢到徽州(林小嫻)

《無夢到徽州》中國當代作家張小嫻寫的散文。

目錄

作品欣賞

無夢到徽州

三月的北方雖然是「草色遙看近卻無」的蕭瑟,但江南已是大片的油菜花開的過份張揚濃烈了,以致面對那耀眼的金黃,我的眼睛竟有些不適應,有一種被覆蓋後的迷朦。當柔風夾挾着一絲濕潤的花香向我襲來的時候,我的目光所到之處是遠山樹影,翠竹碧水,還有那田野彎腰鋤草帶着斗笠的村婦。

我在心裡對自己說,這就是曾顯赫一時的徽商夢中的故園嗎?這是曾誕生過多少歷史文化名人的故里嗎?答案是肯定的,這是我夢中的美妙,無夢的真實。

就是這自古多山的貧瘠的土地,使山地民族生長出了另一種生存智慧,棄農經商,兼把山上的特產:茶、墨、硯、紙、漆、竹,通過這泱泱水路,下蕪湖,沿長江而行到上海,再行到全國各地。

就是這條水路,走出了一代代徽州人,就是這些徽州人,他們在外忍孤寂,學本領,家族氏的團結和打拚,形成了徽商這一有強烈地域特色的群體,並有「無徽不成鎮」之說。

自古商人被人誤說成「商人重利輕別離。」又有誰能解個中味?在外發達了的徽州人,他們把大筆的銀錢寄回家,擴廳堂、修宗祠,把在外所有的辛苦全融在這廳堂廊柱間。他們明白樹人之本,在於興學,又有多少人家的兒郎從這裡走上讀書入仕之路,有「十戶之村,不廢誦讀」之說。這當數程朱的理學;「績溪三胡」的「朴」學之正宗;最近者當數胡適也。他與「三胡」不是同宗,續不上家學的淵源,但可說是學貫中西的大學者,他在美國獲得的35個名譽博士學位,至今無人打破。

我倘佯在這皖南民居里,在那長方的天井裡,望見的是一方藍天,還有藏在白雲後面高遠的世界,我想,那當年的讀書郎,一定是從這裡把心放飛到外面世界的。朗朗的讀書聲在社學高大的牆壁上慢慢的下滑,隨夕陽沉入大地,一天的功課也在炊煙的升騰中告一段落。

石橋、流水、落日溶金。橋下的石階盡處,有一浣衣的女子,正是漿洗的時候,半條街都傳來棒槌敲打砧板的聲音。時光在這裡仿佛停止不前,一切都慢了下來,這時的老街像一位安祥的老人,邁着蹣跚的步子,被夕陽拉長的影子輕撫過每扇門楣,轉瞬便把不多的天光關在門外,院落內暮色四合。說實話,這裡很美,美的莊重而厚實,但又蘊含着一種氣息,在不經意間徐徐地向你傳遞着。

在這建築的斗拱里,我看到了民間的精湛和淳樸,那木刻的浮雕,精細到毫髮間,有一份不事張揚的端淑。素柱雕廊,不施粉黛,有一份自然的親近。隨便進入哪一家,都有人招你喚你,如進自家廳堂。

徽州商人,早已形成了一種徽州文化,讓人沉浸其中。今天的徽州,留給我們的不單是歷史的痕跡,更多的是人文的厚博。

已是入夜,睡不着,披衣站在窗前,已有新月掛在中天,不禁想起《樂隱詞》中的句子:    短短橫牆

矮矮疏窗

花楂兒小小池塘

高低疊障

綠水旁邊

也有些風

有些月    有些涼

今晚的月是有點涼,我想那是獨在異鄉的緣故吧,不如摁滅床頭的燈盞,把月光請到屋裡來,好享受這份孤獨的月光吧!就這樣想着,滿屋的清輝便搖曳起來,我朦朧中竟想起那痴情的女子曹誠英,這位曾留學美國康乃爾大學的女才子,她把自己連同一片痴情全交於胡適之先生,有煙霞洞的青山綠水可以作證,他們在西湖泛舟,在寺院聽禪品茶,過翁家山看桂花。欲愛不能,欲罷心痛,只能發憤讀書,為愛的人獨善其身。七十一年的生命,七十一年的相思路,最後孤獨地躺在了故園的土地上。

斯人已去,連在這荒野外的墓碑也久無人打掃,荒草依依,大概也只有今晚的月色相伴了!    月是好月,飽滿而鼓脹,仿佛掬一把就可以在手上開出花來,但一絲隱隱的東西卻從心底升起,沒有緣由地席捲了我-------

在徽州,在這滿月清輝的夜晚!那半捲簾兒的背後,該有多少秋娘與泰娘們期艾的目光吧,心線悠悠飄向那千里之外,遙問:「何日歸家洗客袍?」天地寂寥。 [1]

作者簡介

張小嫻,1967年11月3日出生於香港,當代女作家,阿里文學簽約作者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