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興製糖
簡介
新興製糖株式會社是屬於陳中和的事業,因此陳中和紀念館會有糖鐵蒸汽火車保存。
新興製糖會社創立於1903年,當時資本額24萬日圓,其工廠壓榨甘蔗能力為每日156噸[2]。
後因增資自臺灣銀行聘請石川昌次入社,兼任董事。
新興製糖會社在1941年9月,被臺灣製糖合併[2]而消失,其山仔頂製糖所改稱大寮製糖所,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戰爭期間停閉,二戰後糖廠就關了,但糖鐵則一直使用到1990年代才拆除。
鳳山站最早是屬於「新興製糖株式會社」,該會社創立於1903年,為了糖業原料的運送與成品的運輸,興建有一條糖鐵營業線(當然還有其他通往原料區的鐵道),於1909年6月5日開始運行,從鳳山至林仔邊共11.4哩(約18.24公里),設有鳳山、山仔頂、會社、大寮、潮洲寮、赤崁、溪洲、林仔邊等站,除了載運糖廠相關貨物外,亦開辦旅客業務。
現況
日治時期「新興製糖合資會社」位於高雄市大寮區會社裡的五分車車站遺址,2011年業者整地做為夜市用途,文史人士擔心屋瓦殘跡、煤炭儲置場及五分車倉庫被夷為平地,奔走搶救。
高雄市前議長陳田錨祖父陳中和於一九○三年與股東創設「新興製糖合資會社」,為台灣人第一個創設的製糖所,在大寮區種植面積高達七千五百七十七甲,並從鳳山至林仔邊(林園區)鋪設鐵道廿五.五公里,沿途設置十個車站,載運貨物及乘客。
這條五分車鐵道帶動了地方發展,迄今仍為老一輩津津樂道,但早已功成身退,連鐵道、車站也幾乎拆除殆盡,年輕一代多數不知這段歷史。
歷史沿革
明治三十五年(1903年),陳中和與陳文遠、陳升冠、孫明輝、陳和信、陳晉臣、周明球等人合資,以24萬日圓資本於臺南廳小竹上里山仔頂莊(今高雄市大寮區)設廠成立新興製糖株式會社;該糖廠壓榨甘蔗能力達每日150噸(後增至850英噸[3])[2],是日治時期臺灣資本家所投資興建的新式糖廠中規模最大者[3]。
其經營初期並不順利,於明治三十九年(1907年)向臺灣銀行貸款34萬日圓,隔年股東增加陳光燦與石川昌次二人,以資本額60萬日圓的新會社承繼舊會社,其後經營狀況逐漸好轉,大正九年(1920年)一整年內即有利潤158萬圓;也是從此時開始,為確保原料來源,會社開始收購土地[2]。其原料採收區域主要在鳳山到下淡水溪(今高屏溪)一帶,耕作土地面積共計7300多甲(旱田4400多甲,水田2900多甲)[2]。
大正十四年(1925年),陳中和與其下之陳中和物產株式會社欲收回過去放租給佃農的農地,以作為新興製糖的自營農場;此舉嚴重影響佃農生計,使得農民組成鳳山農民組合,並與之發生衝突[3]。
昭和五年(1930年)陳中和逝世後,社長由陳中和四子陳啟峰接任,但經營實權被掌握在日本資本家手中,最後新興製糖在昭和十六年(1941年)9月被三井系的臺灣製糖合併[3][2]。
該會社所有的山仔頂製糖所則在昭和十七年(1942年)宣告停產關閉[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