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新疆自治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简称新疆位于中国西北边陲,首府乌鲁木齐,是中国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之一,也是中国陆地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面积166万平方公里,占中国国土总面积六分之一。

新疆地处亚欧大陆腹地,陆地边境线5600多公里,周边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巴基斯坦、蒙古、印度、阿富汗斯坦八国接壤,在历史上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现在是第二座“亚欧大陆桥”的必经之地,战略位置十分重要。新疆现有47个民族成分,主要居住有维吾尔、汉、哈萨克、回、蒙古、柯尔克孜、锡伯、塔吉克乌兹别克、满、达斡尔塔塔尔、俄罗斯等民族,是中国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之一。

新疆自汉朝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中国神圣领土的一部分。公元前60年,西汉中央政权设立西域都护府,新疆正式成为中国领土的一部分。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省。1949年新疆和平解放。1955年10月1日成立新疆自治区,新疆现有14个地、州、市,89个县(市),其中33个为边境县(市)。[1]

目录

建制变革

名称由来

新疆古称西域,西域一词特指新疆地域范围从古代一直延续至清朝中期乾隆帝统治时期。

清军入关以前,它所统辖的疆域仅限于中国东北地区。入关后,它迅速统一了中国大部。但在个别地区,它的统治也是经过了多年反复之后才最终确立的。清朝前期的几代皇帝,都视统一全中国为己任。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清政府在中国的控制区域不断扩大和巩固。到了乾隆皇帝(公元1736~1796年)时,清政府的政令终于可以施行于全中国的每一个角落。乾隆皇帝将最后由自己所确立的清政府统治的地区称为新疆。清政府平定准噶尔部的叛乱之后,将古称西域的天山南北地区也称为新疆 。

新疆这个名称,还有另外一层意思。继公元1878年左宗棠自阿古柏手中收复了新疆之后,1882年沙俄侵略者也被迫归还了伊犁地区。于是,左宗棠力主在天山南北建省。他在给清朝皇帝的奏折中称新疆是“他族逼处,故土新归”。于是以新疆为省名就有了一层新的意义。即新疆自古是中国固有的领土,但因为是新从阿古柏和沙俄手中收复的失地,故以新疆定为省名,有“故土新归”之意。 1884年新疆建省,正式定名新疆省。从口头传统上已经成为特指西域地区名词“新疆”一词正式成为特指中国西域地区的专用名词,沿用至今。

1949年新疆和平解放。1955年10月1日成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现有14个地、州、市,90个县(市),其中34个为边境县(市)。[2]

历史沿革

近代新疆各地考古资料表明,最晚在六七千年以前,新疆地区已有人类活动。在大约距今二三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天山南北各地,诸如哈密的三道岭、七角井、吐鲁番盆地的阿斯塔那、乌鲁木齐县的柴窝堡,以及木垒、奇台、伊犁、库车、巴楚、且末、于阗、皮山等地都已出现人类祖先活动的遗迹,其石器形制、打刻技术以及共存的陶器色彩、花纹与中国甘肃、内蒙、宁夏等地相近。新疆出土距今3000年前的彩陶三角形纹、涡纹、弦纹的绘制和诸如陶豆一类器形,说明甘肃和内地彩陶艺术已影响到新疆彩陶文化艺术的发展。

中国古史中对于西域地理历史的真实具体记载当始自汉代,同样也在汉代,中央政府在西域各地开始设置地方政府机构。所以,自汉代起,西域便已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至西汉初年,天山南北各地社会经济已有很大发展。

西汉王朝征服西域之大业是从讨伐匈奴开始的。匈奴是秦汉之际在中国北方草原地区活动的一个实力强盛的游牧民族,初弱,后强盛。汉朝对北方地区,包括西域的统一管辖,结束了该地区长期以来诸游牧部落不相统属的分割局面,为后来全国性的统一局面形成创造了条件。

汉武帝刘彻为了打败匈奴,巩固其统治,决定“通西域,以断匈奴右臂,隔绝南羌,月氏”。为此他先派张骞两度出使西域,以加强同西域诸地的联系,共同对付匈奴。汉武帝又命李广利于太初元年(前104年)、三年两伐大宛(在今中亚费尔干纳盆地),使西域的许多城国相继臣服于汉。前102年,汉军攻破大宛城(今费尔干纳),汉朝在西域各国中的威望大增。翌年,汉朝在西域的轮台、渠犁等地驻兵屯田,并置使者校尉统领之。

因匈奴内争,其主管西域的日逐王先贤掸率万余众降汉,汉使护鄯善以西使者郑吉迎之,匈奴在西域的统治力量随之瓦解。于是汉廷使护鄯善以西南道诸地的郑吉“并护(车师以西)北道,故号曰都护”。公元前60年,西汉中央政权设立西域都护府,新疆正式成为中国领土的一部分。

西汉时期,随着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传播,极大地带动促进了西域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西域的农作物胡麻、蚕豆、石榴、大蒜、葡萄、苜蓿等相继传入内地,被誉作“天马”的大宛马、乌孙马、各种毛皮也通过“丝绸之路”源源不断地进入到中原地区。同时,中原地区的丝绸和丝织品也传入西域并经此西传欧洲。此外,伴随着屯田士兵而传入西域的还有先进的生产工具和农业经验,如铁铧、铁锄等铁制农具及代田法,还有掘井技术和冶铁技术等。

东汉初立,无暇经营西域。最初欲通过莎车控制西域以达到对抗匈奴的目的,但西域诸国不满莎车王贤的奴役和侵凌,西域诸国皆附匈奴。公元73年,汉明帝遣将出塞北击匈奴,又遣班超至鄯善、于阗计杀匈奴使,鄯善、于阗遣子入侍,归属于汉。公元74年,疏勒归汉。该年冬,东汉置西域都护、戊己校尉,恢复了汉对西域的统治。

公元76年,焉耆、龟兹攻没西域都护陈睦,汉章帝放弃经营西域,罢除了戊己校尉与都护。公元91年汉军在阿尔泰山大败北匈奴,该年冬季,龟兹、姑墨、温宿降附,汉重置西域都护,以班超为都护,治龟兹它乾城,又置西域长史及戊己校尉,公元94年,班超破焉耆,西域50余国悉纳质属汉。

任尚任西域都护时,为政严苛,引发诸国不满。公元106年秋,西域诸国叛汉。汉廷征还任尚,以段禧为西域都护。公元107年,汉安帝以“西域阻远,数有背叛,吏士屯田,其费无已”为由,罢西域都护,迎还伊吾卢、柳中屯田吏士。汉廷弃西域后,北匈奴复收属西域诸国。公元123年、126年,班勇先后击败匈奴伊蠡王、呼衍王。公元127年,焉耆乞降,西域诸国俱归属汉朝。

隋唐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空前繁荣、昌盛的时期。隋朝从突厥人手中夺取了西域东部,又灭吐谷浑,把行政区扩大到今若羌、且末和青海湖西、兴海县东一带。大业五年,隋炀帝巡幸河西,高昌王麹伯雅等27国首领使者,到张掖觐见,盛况空前。大业六年,设立鄯善(今若羌)、且末、伊吾三郡,在伊吾城之东北设柔远镇。

唐太宗贞观十四年(640年),唐军占领高昌,于该地置西州,又于可汗浮图城(今吉木萨尔)设庭州;同年在高昌设安西都护府,后迁至库车,改置为安西大都护府。统安西四镇:龟兹、疏勒、于阗、碎叶(今吉尔吉斯斯坦的托克马克市),辖境相当今新疆及哈萨克东部、吉尔吉斯北部楚河流域。自显庆元年(656年)至麟德元年(664年),这期间,是武则天为皇后辅佐唐高宗到垂帘听政阶段。在之后的二十年间,唐军发动了对西突厥的一系列远征,唐高宗发大军分南北两道进攻西突厥,一举灭掉了西突厥,在657年西突厥彻底投降,西突厥领土全部为唐所有。显庆、龙朔年间(661~663年),唐军平定西突厥,辖区扩大至今阿尔泰山西至咸海及葱岭的东西各部直至阿姆河两岸城的诸城邦国包括今新疆大部分。670年安西四镇被吐蕃攻占,693年武周再次占领。唐朝咸亨元年(670年),安西都护府治所移至碎叶城。8世纪中叶安史之乱发生时,吐蕃再次在之后的三十年内逐步控制了天山山脉南部的和河西走廊的广大地区,甚至在763年洗劫了唐朝京城长安。同时,回鹘人控制漠北漠南甚至到中亚的广大地区,包括新疆北部。9世纪中叶后,吐蕃和回鹘都衰落下来,这一地区进入混战时期。

9世纪之后的中原王朝无暇顾及西域,西域出现了几个国家并列存在的局面。其中主要有高昌、黑汗王朝和于阗等地方政权。840年漠北回鹘汗国覆灭高昌与喀喇汗王朝后,由西迁西域的回鹘人汇同其他操突厥语诸族建立地方政权。于阗是古老的塞人居地。唐亡后,于阗尉迟王族执政,与中原地区往来密切,因曾受过唐朝册封而自称李姓。

黑汗王朝在10世纪和11世纪控制今日的新疆西部,同一时期回鹘的一支在新疆中部定居。辽国覆灭前夜,宗室耶律大石率部西迁,在占据西州回鹘和黑汗国旧地后,向西扩展到阿姆河流域,大石于1132年(一说1131年)称帝,建立西辽政权 。疆域包括天山南北,帕米尔高原以西至咸海以南的阿姆河西岸,巴尔喀什湖东北至蒙古西部。

1206年,蒙古帝国建立,1271年改国号为元朝。蒙元时期西域大部分地区为成吉思汗次子察合台的封地即察合台汗国。另外元朝在今伊犁河流域曾设置阿里麻里(阿力麻里)行省,但不久就并入察合台汗国。又在阿姆河南岸曾设立行省,后并入伊利汗国。今乌鲁木齐一带曾设置别失八里行省,后一度被察合台汗国占据,后期重新成为元朝的辖地。

明代在西域处于退缩状态,在今克什米尔东北和藏西设置俄力思军民元帅府;1406年, 又设立哈密卫,任用当地世族首领为各级官吏统辖当地军政事宜,维持商贸通道安全,对西域地区实施羁縻控制。洪武三年(1370年)察合台汗国灭亡后其后裔建别失八里,都城在别失八里(今吉木萨尔北破城子),永乐十六年(1418年)迁都亦力把里(今伊宁)。15世纪中叶,吐鲁番部强大,1472年,哈密等卫所一度被吐鲁番攻破,诸卫内迁,后复,1514年再度被并,明朝最后退守嘉峪关。明朝中叶,东察合台汗国演变为叶尔羌汗国。元、明两代,西域各族人民为保卫和开拓祖国边疆、繁荣西域经济、发展科学文化技术,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17世纪,准噶尔(蒙古的一支)叛乱,并攻打外蒙古。1697年,清军击败了准噶尔,控制了新疆东部。雍正皇帝时,贵州东南部新辟疆土亦称新疆。当时,西域新疆和云南、四川、贵州等地新纳入清王朝统治之下的地域,统称“新疆六厅”。《清史稿》载:“十二年,哈元生进新辟苗疆图志,以尹继善督云、贵,而复有黔苗之变。初,苗疆辟地二三千里,几当贵州全省之半,增营设汛,凡腹内郡县防兵大半移戍新疆。”1755年,清朝攻占固勒扎;1757年,清朝彻底平定了准噶尔叛乱。乾隆皇帝把这片土地命名为“新疆”,取因“故土新归”之意。1759年,清朝又平定天山以南因准噶尔部消失而趁机坐大的回部,即伊斯兰教白山派首领大小和卓反叛,从此完全确立了清朝对新疆的稳固统治,回部之前在准噶尔暴力统治之下。而准噶尔部被灭族也直接导致新疆及中亚部分完全伊斯兰化。 1771年,土尔扈特人在首领渥巴锡的带领下打败沙皇俄罗斯的阻拦从几千里外的哈萨克草原回归祖国。1755~1757年,清朝统一西北地区,解除了哈萨克汗国来自准噶尔贵族的威胁。大、中、小三个玉兹,曾先后表示归顺清朝,部分牧民迁回阿勒泰、塔城、伊犁地区放牧。清朝平定准噶尔后,要求归附的不仅仅是哈萨克和布鲁特,葱岭以西的各部落,如浩罕、今天新疆西部的巴达克山、帕米尔、布哈尔、山克、塔什干、爱乌罕(阿富汗)等纷纷表示归附。

1840年的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社会的开端,鸦片战争以后,新疆和祖国其他地区一样,逐渐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新疆各族人民反对外国入侵,反对分裂以及反对封建剥削压迫的斗争任务更为繁重。新疆同祖国的命运越来越密切。

第一次鸦片战争以后,大清王朝日益衰弱,中国领土主权遭到帝国主义的践踏。位处祖国西北边陲的新疆更深受沙俄侵吞之害。16世纪沙皇俄罗斯侵入西伯利亚,沙皇俄国在完成对西伯利亚的扩张之后,开始蚕食侵占中国领土。19世纪中叶,俄罗斯帝国威胁清朝的整个北部边境。1860年到1851年前,沙俄迫使清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中俄北京条约》《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订》《中俄伊犁塔尔巴哈台通商章程》。1864年的《塔城条约》将新疆西北部巴尔喀什湖以南大约44万多平方公里的领土割让给俄国,后归塔吉克斯坦。1865年春,由于清朝衰落,毗邻新疆的中亚浩罕国的阿古柏从喀什进入新疆,统治新疆绝大部分地区达6年无恶不作,给新疆人民带来沉着灾难。1871年,俄国侵占包括固勒扎城(伊宁市)在内的伊犁河谷,当时清朝在新疆只剩下塔城等少数据点。

1875年,清朝陕甘总督左宗棠就任钦差大臣,督办新疆事务。到1877年底,清军陆续收复了中亚浩罕汗国阿古柏侵占的天山南北诸地,史称“清军收复新疆之战”。 其后沙俄又借口伊犁农民起义和阿古柏势力威胁到俄国安全,打着保护和代守的旗号,公然出兵占领伊犁。新疆面临为外国瓜分侵占的危险。 1881年,清政府收复被沙俄占领长达11年之久的伊犁地区。1884年设立新疆省,实行与中国本部18省一样的行政制度,由巡抚统管全疆各项军政事务,新疆政治中心由伊犁移至迪化(今乌鲁木齐)。光绪七年二月,清政府使臣曾纪泽(曾国藩之子)经过与沙俄艰苦的外交斗争,几经周折,终于达成《中俄伊犁条约》,条约议定次年沙俄军队撤出伊犁,中国以赔款和允许俄商在新疆贸易不纳税,俄国在嘉峪关和吐鲁番设领事作为代价。1882年,伊犁终于回到祖国的怀抱。

光绪十年(1884年),清政府发布新疆建省上谕,刘锦棠被任命为首任新疆巡抚。1885年,沙俄吞并中亚大部分地区,盗走乾隆御界限碑。随后,俄国人又炮制了“帕米尔乃浩罕遗产”之谬论,妄图强占该地。1892年,俄国不顾清军在此已增设哨所而大举南侵,强占了中国清朝新疆西南萨雷阔勒岭以西两万多平方公里的领土。1880年代左宗棠抬棺率兵收复整个新疆,清朝和沙俄签定边界协议,按协议是山口往南的垂直直线划线,后来沙俄在原有割地基础上又侵占2.8万多,一直不还。

而不包含在条约中的被占领土也就一直悬而未决。 根据《中俄伊犁条约》而签订的《中俄续勘喀什噶尔界约》,将帕米尔西部割让给沙俄(见沙俄侵占帕米尔事件)。二十一年沙俄又在英国默许下,违约侵占萨雷阔勒岭以西中国领土。清政府对此提出了多次抗议,沙俄从此也就不再理会,一直霸占该地。但以后历届中国中央政府都不承认。清朝对新疆的经营,无论是规模和范围皆远胜从前历代,社会经济得到前所未有的进步和发展。1、屯田戍边,农垦事业规模空前。2、移民及人口增长。3、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进入一个新的时期。4、商业贸易有一定发展。5、兴办各种文化教育事业。

清王朝进入公元20世纪后,已是穷途末路,气数临近,资产阶级革命运动日益高涨。革命党人的足迹,也踏上新疆的土地。1911年10月武昌起义不久,新疆革命党人刘先俊等人计划于迪化城策动起义。因叛徒出卖而失败。翌年,以杨缵绪、冯特民、李辅黄为首的革命党人在伊犁起义成功。宣告清朝在伊犁反动统治的结束。之后因清朝宣统皇帝退位,袁世凯命杨增新为新疆都督,杨增新采用软硬兼施的手段,迫使革命党人妥协,资产阶级领导的伊犁起义失败。但伊犁起义作为新疆各族人在资产阶级革命影响下发动的旨在推翻清王朝,埋葬封建制度的伟大革命斗争功不可没。 伊犁起义还激发了新疆各族人民反帝爱国的热情和斗志。

杨增新窃取伊犁起义成果担任新疆都督后,实行专制独裁统治,制造民族不合,推行愚民政策,镇压不同意见,遭到社会各界的反对。在统治新疆17年后,终于死于统治集团内讧。1928年,愚昧不堪的金树仁继新疆都督,社会动乱进一步加深。1933年末,金树仁被迫出逃。阴险狡诈的封建军阀盛世才接任都督,开始其长达10年之久的反动统治。

盛世才是一个典型的反动政客。摆出一付积极治理新疆的虚伪面孔,积极发展同苏联的联系,妄图利用苏联人的支持保持自己“新疆王”的独裁地位。在一些进步青年的影响和苏联的帮助下,盛世才于1936年形成“反帝、亲苏、民平、清廉、和平、建设”的“六大政策”。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中国共产党为了团结一切力量共同抗日,同盛世才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937年10月,盛世才同意中国共产党在迪化成立八路军办事处,滕代远任主任。随后,党中央派遣了一百多位党员来疆工作。

中国共产党人在新疆工作取得的成就使盛世才十分不安,1939年有意制造摩擦,冷淡关系。1941年德国法西斯发动侵苏战争,盛世才错误估计形势,公开与苏联、中共对抗。制造所谓“四一二阴谋暴动案”捕杀中共党员,残酷杀害陈潭秋、毛泽民、林基路等中共党员,抛弃六大政策,投向国民党蒋介石。

抗战末期,苏联再次介入新疆事务。1944年,伊犁、塔城地区“解放组织”在苏联伊宁领事馆领导下起事,在伊犁、塔城和阿尔泰地区成立了东突厥斯坦伊斯兰共和国。1944年9月,蒋介石将盛世才调到南京,派吴忠信任新疆省长,并命令西北军阀甘肃省主席马步芳派一个军的骑兵驻扎在新疆各地,进行武装平叛。

苏联调解伊宁政权与国民党谈判,成立新疆省联合政府。但国民党反动派多次制造摩擦违反停战协议试图消灭代表新疆革命势力。人民革命党开始肃清三区政府与民族军中试图分裂新疆泛突厥主义分子,三区革命政府方面放弃了“东突厥斯坦共和国”的称号,与国民党反革命势力对峙直到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新疆为止。三区革命,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部分。

1949年,国共内战末期,邓力群奉命携带电台至伊犁和迪化(现乌鲁木齐)分别与三区革命领导人阿合买提江、伊斯哈克伯克、阿巴索夫等人以及陶峙岳、包尔汗见面。中央决定新疆派五名代表出席新政治协商会议,并希望维吾尔族、哈萨克族都有代表出席。五位代表因飞机失事不幸遇难,重新派出赛福鼎、阿里木江、涂治三人参加了全国政协会议。

同年,彭德怀的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8月26日占领兰州继而占领甘肃全境之后,经过张治中斡旋,新疆的国民革命军军政长官陶峙岳、包尔汗等宣布脱离广州的临时国民政府起义。9月25日第一野战军第一兵团在王震将军率领下攻占乌鲁木齐,1955年改新疆为自治区。

1962年苏联陆续对中国西北华北东北进行武装摩擦,4月阿勒泰、塔城、博尔塔拉到伊犁四个地区二十几个县,共有边民六万七千余人逃到了苏联,有两个县跑得还剩几百人。事件发生之后,新疆军区副参谋长祖农·太耶夫少将和马尔果夫·伊斯哈科夫少将率领40多名校、尉级军官叛逃苏联。史称“伊塔反革命暴乱事件” (或“伊犁暴乱”)。新疆本身亦存在主张独立建国的分离主义活动,有多个活跃海外的组织(如东突厥斯坦流氓政府、世界维吾尔代表大会等)获得相当程度的支持。详见新疆独立运动(东突厥斯坦独立运动) 2014年11月,新疆区被列入国家农村信息化示范省。

2014年2月26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双河市正式揭牌。 2014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境内设立县级双河市,实行兵团城市“师市合一”模式,归属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五师管理。双河市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成立60年来,继石河子、五家渠、阿拉尔、图木舒克、北屯、铁门关之后,成立的第七座城市。

2015年3月18日批准可克达拉建市,这是新疆兵团的第八座城市。

2015年4月经国务院批复,吐鲁番地区撤销,设立地级吐鲁番市,新设地级吐鲁番市实行市领导区、县的体制,原吐鲁番市建制(县级)改设为高昌区,鄯善县和托克逊县保持不变。

2016年2月18日,哈密正式撤地设市,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诞生最年轻的城市。这是继吐鲁番之后,新疆第二个撤销地区建制设立的地级市。[3]

地理环境

位置

新疆地处73°40′E~96°18′E,34°25′N~48°10′N之间。中国陆地面积第一大、面积第一大的省级行政区,新疆总面积占中国陆地面积六分之一(166万平方千米),边界线长度占四分之一(5000多千米),其面积比江苏省和浙江省加一起总和的八倍还多4万平方公里。其中,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的若羌县为中国占地面积最大的县。

地形

山脉与盆地相间排列盆地与高山环抱、喻称“三山夹二盆”。北部阿尔泰山,南部为昆仑山系;天山横亘于新疆中部,把新疆分为南北两半,南部是塔里木盆地,北部是准噶尔盆地。习惯上称天山以南为南疆,天山以北为北疆,把哈密、吐鲁番盆地为东疆。新疆的最低点吐鲁番艾丁湖低于海平面155米(也是中国的陆地最低点)。最高点乔戈里峰位于克什米尔边境上,海拔8611米。新疆的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北纬46度16.8分,东经86度40.2分)是陆地上距离海洋最远的地方,距离最近的海岸线有2648千米(直线距离)。

新疆-吉尔吉斯边境横贯着天山山脉。吐尔尕特口岸(海拔3752米)位于边境。

新疆北部有阿尔泰山,南部有昆仑山、阿尔金山和天山。天山作为新疆象征,横贯中部,形成南部的塔里木盆地和北部的准噶尔盆地。

气候

新疆远离海洋,深居内陆,四周有高山阻隔,海洋气流不易到达,形成明显的温带大陆性气候。气温温差较大,日照时间充足(年日照时间达2500~3500小时),降水量少,气候干燥。新疆年平均降水量为150毫米左右,但各地降水量相差很大,南疆的气温高于北疆,北疆的降水量高于南疆。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在准噶尔盆地为零下20℃以下,该盆地北缘的富蕴县绝对最低气温曾达到零下50.15℃,是全国最冷的地区之一。最热月(7月),在号称“火洲” 的吐鲁番平均气温为33℃以上,绝对最高气温曾达至49.6℃,居全国之冠。由于新疆大部分地区春夏和秋冬之交日温差极大,故历来有“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 之说。

水文

新疆远离各大洋的地理位置决定了新疆水汽来源不足,全年降水总量多年均值约为2400×108m3,年平均降水量为145mm,只占全国平均年降水量的23%。

降水在地域分布上极不均匀,占全疆降水量84.3%的山地是荒漠区

中的湿岛,成为我区地表径流的形成区,孕育了大小河流570余条,年地表水资源量793×108m3,包括国外流入的水量,总径流量884×108m3 ,为全国总径流量的3%。

新疆是我国最大的内流区,除额尔齐斯河最终流入北冰洋外,其余河流都属内流河。全区可分为中亚细亚内流区、准噶尔盆地内流区、塔里木盆地内流区及羌塘内流区和源于昆仑山南部的二条水系。就全区而言,我区河网密度小,具有干旱、半干旱特征。

从河流类型及径流变化特点来看,我区河流补给来源分五种类型:1、源于天山、昆仑山北坡及帕米尔,以冰川、永久积雪和地下水补给的河流,具有汛期长、夏水集中、水量大的特点。2、源于阿尔泰山和塔城山地的河流,以季节性积雪和夏季中、低山地带降水补给为主,其特点是春水集中,汛期短而枯水期长,年内分配相对不均匀。3、降雨和地下水补给的河流,多为中、小河流,水源赖以夏季降雨量大小。其特点是春水略大于秋水,夏水不及融雪补给的河流集中,洪峰陡起陡落,来势凶猛。4、全年以泉水和地下水补给的河流,水量受气象要素影响小,具有水量稳定、年内分配均匀的特点。5、平时干枯,因融雪或暴雨产生径流的河流。

因我区河流补给源中,高山融化冰雪占一定的比重,且冰雪融化与中、低山降水之间有互补调节作用,所以径流年际变化较小。其中以北部阿尔泰山诸河变化较大,南部昆仑山系河流次之,天山山区河流较小。全区河流径流年内分配情况是三——五月份占17%,六——八月份占56%,九——十一月份占18%、十二月——翌年二月占9%。

地表水水质表现在离子总量和总硬度增减有二个地带性特点,即从北向南、从山区到平原河水离子总量及总硬度逐渐增高的趋势。全疆除阿尔泰地区个别河流PH值低于7,其它河流皆大于8,南疆河流PH值大于北疆。河流的悬移质年平均含沙量自北向南亦呈递增趋势,源于阿尔泰地区的河流为0.1kg/m3以下,而源于昆仑山及南天山的河流可达2——5kg/m3。

水质天然污染在个别河流表现比较严重,如克孜河水中砷、镁含量过多,哈密、阿克苏地区有含氟较高的水流。

新疆的地下水具有以下特征:即补给源丰富且水量稳定,但地域分布不均。新疆的地形有利于大气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相互转化。水源来自山区,人类活动于盆地边缘,自山前至盆地分布有第四系构造形成的天然“地下水库”,且含水层深厚。地下水因北部、西部降水较多、径流丰富,地下水亦丰富;东部、南部气候干燥、降水少,因此地下水贫乏。[4]

自然资源

水源资源

新疆三大山脉的积雪、冰川孕育汇集为500多条河流,分布于天山南北的盆地,其中较大的有塔里木河(中国最大的内陆河)、伊犁河、额尔齐斯河(流入北冰洋)、玛纳斯河、乌伦古河、开都河等20 多条。许多河流的两岸,都有无数的绿洲,颇富“十里桃花万杨柳”的塞外风光.新疆有许多自然景观优美的湖泊,总面积达9,700平方公里,占全疆总面积的0.6%以上,其中著名的十大湖泊是:博斯腾湖、艾比湖、布伦托海、阿雅格库里湖、赛里木湖、阿其格库勒湖、鲸鱼湖、吉力湖、阿克萨依湖、艾西曼湖。

新疆境内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大冰川,共计1.86万余条,总面积2.4万多平方公里,占全国冰川面积的42%,冰储量2.58亿立方米,是新疆的天然“固体水库”。新疆的水资源极为丰富,人均占有量居全国前列。大沙漠占全国沙漠面积的2/3,其中塔里木盆地中的塔克拉玛干沙漠的面积为33.67万平方公里,是中国最大的沙漠,为世界第二大流动沙漠,仅次于阿拉伯半岛上的鲁卜哈利沙漠。准噶尔盆地的古尔班通古特沙漠,面积48,000平方公里,为中国第二大沙漠。

土地资源

新疆有着辽阔的地域,适宜的气候,复杂多样的地貌和土壤,因而不仅风光旖旎,而且特产资源十分丰裕。在群山峻岭、绿洲戈壁之间,有着数不尽的“粮仓”、“肉库”、“油盆”、“煤海”。周恩来总理生前曾赞誉新疆为祖国的“一块宝地”。新疆经济作物种植历史悠久,其中葡萄干,枸杞子等以质优而闻名中外。

在这块“宝地”上,拥有近331万公顷耕地,1000多万公顷可垦荒地。新疆日照长,光热资源丰富,昼夜温差大,水资源也较充足。这些都为发展农业提供了良好的条件。[5]

经济作物

新疆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水稻为大宗,全疆大多数地区均可种植,播种面积占粮食作物总面积的90%以上。伊犁谷地气候温和,雨水较多,土地肥沃,更宜谷麦生长,素有“新疆粮仓”之称。新疆的水稻50年代以后有很大发展,阿克苏、米泉等地的优质大米洁如玑珠,质细味美。在新疆的粮食作物中,还有高粱、大麦、谷子、黄豆、豌豆、蚕豆等等。

新疆主要产品有棉花、油料、甜菜、麻类、烟叶、药材、蚕茧等,其中新疆棉花尤以质优而闻名全国,1998年,棉花产量137.5万吨。在全国,几乎三分天下居其一,成为全国举足轻重的棉花产区。北疆玛纳斯河流域、吐鲁番盆地和南疆广大地区是棉花的集中产地。经济价值较高,对生长环境、耕作措施要求苛刻的长绒棉(又称海岛棉),60年代才开始大面积栽培的新疆啤酒花,蚕茧产量已达3800吨,比新中国成立时增长75倍。

新疆素有“瓜果之乡”之称。由于这里的气候对瓜果糖分的制造和积累十分有利。因而,所产瓜果特别甘美爽口。据调查,新疆是中国瓜种植面积较大、品种和品质均居前列的一地区,年产各类鲜果数万担。

新疆常见的瓜果有葡萄、甜瓜(哈密瓜)、西瓜、苹果、香梨、杏、桃、石榴、樱桃、无花果、核桃、巴旦杏等,优良品种达数百种之多。其中吐鲁番的无核白葡萄,鄯善的哈密瓜,库尔勒的香梨,库车和轮台的白杏,阿图什的无花果,喀什的樱桃、核桃、光皮桃、叶城的石榴、旗盘梨,和田的蜜桃,伊犁的苹果等,均享有美誉。新疆葡萄干、哈密瓜、香梨更是国际市场的畅销品。

新疆是中国四大牧区之一,经营畜牧业已有很长的历史。全疆有草原面积约5733.3万公顷,居全国第二。在天山南北4800万公顷天然牧场上,大小牲畜漫山遍野,最多的是绵羊,其次是牛、马、山羊、驴、骆驼、骡、牦牛等。新疆的牲畜品种驰名全国的有新疆细毛羊、阿勒泰大尾羊、新疆和伊梨乳肉兼用牛等。新疆各地不断改良、选育并引进新的牲畜优良品种,一此指标居全国领先地位,牧业生产有了较快的发展。除满足本区需要外,每年都有大批的牛、羊、马、毛驴运往内地。发达的畜牧业,为人们提供了大量的毛、绒、肠衣、奶油、酥油、奶粉等畜产品。许多价廉物美的畜产品及其加工产品畅销国内外市场。

森林资源

新疆为中国西部干旱地区主要的天然林区,森林广布于山区、平原,面积占西北地区森林总面积的近1/3。天山和阿尔泰山区覆盖着葱郁的原始森林,多为主干挺直的西伯利亚落叶松和雪岭云杉、针叶柏等建筑良材。这些山地针叶林的木材蓄积量占全疆木材总蓄积量的97%以上。塔里木河、玛纳斯河等河流两岸,是平原阔叶林的分布地区。在塔里木河流域,丛生着世界著名的珍贵树种胡杨林和灰杨林,它们既是用途广泛的用材林,也是大漠深处的防风林。新疆主要造林树种有白杨、柳树、榆树、白蜡、槭树、槐树、白松、沙枣、桑树和各种果树等60多种,多数为新疆乡土树种,也有少数是从内地或国外引进的优良枝种。新疆城乡开展了绿化造林运动,一排排,一片片的防护林、经济林、薪炭林,纵横交叠,绿波森森,为古老城镇、亘古荒原平添新装。已全面完成被世界誉为绿色长城的三北防护林一、二期工程建设任务。全疆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24%,有9个城市达到建设部规定的城市绿化标准。

生物资源

新疆的野生动物丰富,北疆和南疆各有不同的野生动物。全省野生动物共500多种,北疆的兽类有雪豹、紫貂、棕熊、河狸、水獭、旱獭、松鼠、雪兔、北山羊、猞猁等,鸟类有天鹅、雷鸟、雪鸡、啄木鸟等,爬行类有花蛇,草原蝰,游蛇等。南疆则兽类动物有骆驼、藏羚羊、野牦牛、野马、塔里木兔、鼠兔、高原兔、丛林猫,草原斑猫等,爬行类有沙蟒,蜥蜴等。

矿产资源

新疆矿产种类全、储量大,开发前景广阔。发现的矿产有138种,其中9种储量居全国首位,32种居西北地区首位。石油、天然气、煤、金、铬、铜、镍、稀有金属、盐类矿产、建材非金属等蕴藏丰富。新疆石油资源量208.6亿吨,占全国陆上石油资源量的30%;天然气资源量为10.3万亿立方米,占全国陆上天然气资源量的34%。新疆油气勘探开发潜力巨大,远景十分可观。全疆煤炭预测资源量2.19万亿吨,占全国的40%。黄金、宝石、玉石等资源种类繁多,古今驰名。

新疆农林牧可直接利用土地面积10.28亿亩,占全国农林牧宜用土地面积的十分之一以上。后备耕地2.23亿亩,居全国首位。新疆是全国五大牧区之一,在“三山”和“两盆”周围有大量的优良牧场,牧草地总面积7.7亿亩,仅次于内蒙古、西藏,居全国第三。太阳能理论蕴藏量1450~1720千瓦时/平方米·年,年日照总时数2550~3500小时,居全国第二位。

人口民族

人口

2011年5月5日,新疆自治省统计局公布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新疆人口普查数据,全区常住人口为21813334人,乌鲁木齐市常住人口为3110280人,克拉玛依市人口39万,吐鲁番地区63万人,阿克苏地区全区239万,喀什地区400万,阿勒泰地区64万,和田地区182万,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48万,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118万,伊犁哈萨克自治州500万,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53万,昌吉回族自治州160万,石河子市80万,阿拉尔市29万,图木舒克市11万,五家渠市11万。人口中,汉族人口8746148人,占总人口的40.1%,各少数民族人口13067186人,占总人口的59.9%;男性人口为 11190228人,占 51.30% ;女性人口为10623106人,占48.70%。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7.24 下降为 105.34;0~14岁人口为4530645人,占 20.77% ;15~64岁人口为15932420 人,占73.04% ;65岁及以上人口为 1350269人,占 6.19%;具有大学(指大专以上)程度的人口为 2319950人;具有高中(含中专)程度的人口为 2526385人;具有初中程度的人口为 7873675人;具有小学程度的人口为 6560438人。

截至2012年末,新疆总人口2232.78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约占60%。全区辖有14个地州市,其中包括5个自治州、7个地区、2个地级市;88个县(市),其中包括32个边境县(市)、6个民族自治县、5个县级直辖市;857个乡镇,其中包括42个民族乡。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是自治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辖有14个师、175个农牧团场,总人口约257万人。

民族

新疆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共有47个民族成份,其中世居民族有汉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回族、柯尔克孜族、蒙古族、塔吉克族、锡伯族、满族、乌兹别克族、土克曼族、俄罗斯族、达斡尔族、塔塔尔族13个。 现在还有其余东乡族、壮族、撒拉族、藏族、彝族、布依族、朝鲜族等55个民族。

宗教

新疆是多宗教地区。主要宗教有伊斯兰教、佛教、喇嘛教(藏传佛教)、基督教、天主教、东正教和萨满教,其中伊斯兰教为维吾尔、哈萨克、回、柯尔克孜、塔吉克、乌兹别克、土克曼、塔塔尔、撒拉、东乡、保安等10多个民族所信奉。伊斯兰教在新疆社会生活中有着较大的影响。新疆宗教组织主要有伊斯兰教协会、伊斯兰经学院和佛教协会等。

经济

概况

2014年,新疆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9264.10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0.0%,增速比上年回落1.0个百分点,比全国平均水平高2.6个百分点,增速居全国第4位,西部第4位,西北第1位。全年地方财政收入合计1710.56亿元。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282.65亿元。全年公共财政预算支出达3322.74亿元。[5]

2009年“西气东输”二线新疆段建成通气。完成3G投资24亿元,发展了14万用户。地质勘查成果丰硕,新增石油探明地质储量3.19亿吨、天然气2919亿立方米、煤炭447亿吨。“疆煤东运”资源勘查和深部找矿项目启动。重点流域综合治理初见成效,天然林保护、平原绿化、荒漠植被恢复等重大生态工程建设全面完成。

产业分布

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乌鲁木齐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昌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乌鲁木齐经济技术开发区、石河子经济技术开发区、库尔勒经济技术开发区、奎屯-独山子经济技术开发区、甘泉堡经济技术开发区

边境经济合作区:伊宁边境经济合作区、塔城市边境经济合作区、博乐边境经济合作区、吉木乃边境经济合作区

综合保税区:阿拉山口综合保税区

跨境经济贸易区和合作中心: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

出口加工区:乌鲁木齐出口加工区

经济构成

农业

农业经济效益显著提高,主要作物单产水平、人均农业产值和主要农产品的人均占有量均居全国中上水平。农业生产总值由1949年的5.86亿元增加到2006年的883.54亿元。1983年结束了吃调进粮的历史,1984年粮食自给有余,1985开始粮食外调。2006年粮食产量比1949年增长了近10倍,为中国西北地区年调出粮食最多的省区;肉类产量增长了30倍;棉花产量占全国棉花总产量的三分之一,为中国最大的商品棉生产基地;以环塔里木盆地为重要基地的林果园艺业快速发展,总面积已超过1000万亩,哈密瓜、葡萄、香梨等“名特优”产品享誉国内外;蔬菜面积由9.25千公顷增加到186.82千公顷,主要城市冬季鲜菜自给率达到70%;无污染、无公害的绿色食品生产发展迅速,有87种食品获中国绿色食品中心认证的绿色食品标志;“红色产业”发展迅猛,工业用番茄、枸杞等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国第一;农产品商品率达63%以上,传统的自给自足农业正在向大规模商品经济转化。

工业

改革开放前,全区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速度为11.7%;改革开放后,年均增长11.8%。已建成工业企业5万多个,形成了以矿产资源开发和农副产品深加工为主导力量,包括石油天然气开采、石油化工、钢铁、煤炭、电力、纺织、建材、化工、医药、制糖、造纸、皮革、卷烟、食品等门类基本齐全、具有一定规模的现代工业体系,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了主导地位。工业总产值由1949年的0.98亿元增加到2006年的2 894.88亿元。部分产品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如2006年,天然气和原油产量分别为164亿立方米、2 475万吨,居全国第一位和第三位;成品糖53.79万吨,居全国第四位。企业整体经营水平不断提高,现代企业制度逐步建立和完善。全区上市公司数量达到29家,居西北5省区首位。 2014年完成工业增加值3179.6亿元,比上年增长10.0%;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0.0%。

商业

2005年,全疆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637.78亿元。连锁经营向多业态、规范化发展,大型综合超市、专业店、仓储式商场、购物中心不断涌现。新型商业网点迅速发展,超级市场发展加快,市场上消费品品种繁多,货源充裕,极大地满足了社会生产和各民族群众生活的需要。[6]

交通

新疆位于祖国西北部边陲,地域辽阔,交通问题长期以来都是经济发展的一大瓶颈。通过50多年的建设已初步形成了以公路为基础,铁路为骨干,包括民用航空、输油气管道等四种运输方式相配合,内联区内各地(州、市)和县、外联国内西、中、东部地区以及周边国家的综合运输网络。截至2005年底,全疆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8.95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541公里,一级公路883公里。首府乌鲁木齐到各地(州)首府都已实现二级以上高等级公路连接,全疆85个县(市)全部通柏油路。全疆铁路营运里程3009公里。

1985年新疆航空公司成立,2002年新疆航空公司并入中国南方航空公司。已拥有22个机场(含新建、迁建),即乌鲁木齐地窝堡国际机场、喀什国际机场、和田机场、莎车机场(新建)、图木舒克机场(新建)、且末机场(迁建)、楼兰(若羌)机场(新建)、塔中机场(新建)、阿克苏机场、库车机场、库尔勒机场、吐鲁番机场、哈密机场、石河子机场(迁建)、克拉玛依机场、伊宁机场、那拉提机场、博乐机场、塔城机场、阿勒泰机场、喀纳斯机场、富蕴机场(新建),为国内拥有机场数量最多的省份。其中乌鲁木齐地窝堡国际机场已成为中国第四大国际航空港。

新疆乌鲁木齐已与内地51个城市和6个国家和地区通航。已开辟了乌鲁木齐至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福州、厦门、海口、哈尔滨、大连、青岛、济南、西安、郑州、杭州、重庆、武汉、成都、昆明、张家界、敦煌等55条国内航线。

又开辟了乌鲁木齐至阿拉木图、新西伯利亚、莫斯科、伊斯兰堡、德黑兰、比什凯克、叶卡捷琳堡7条国际航线。航线总长14万公里。

2014年11月16日 ,兰新高铁(乌鲁木齐南至哈密段)将开通运营,标志着新疆正式进入高铁时代。动车开通后初期运行时速200公里,乌鲁木齐到哈密的运行时间由原来的5小时缩短至3小时左右。

社会事业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从新疆多民族的实际出发,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符合国情的民族、宗教政策。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障各族人民真正当家作主的权力。少数民族历史史诗《江格尔》、《玛纳斯》以及维吾尔族大型古典音乐“十二木卡姆”等一批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遗产得到了有效保护。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宗教人士、宗教场所和群众正常的宗教活动受到尊重和保护。高举民族团结的伟大旗帜,大力开展以爱国主义和民族团结为主线的思想教育活动。严厉打击民族分裂主义骨干分子、民族暴力恐怖犯罪分子和民族宗教极端势力为首分子,深入开展严打整治斗争,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控制,保持了新疆的社会政治大局稳定。

传媒

新疆拥有广播电台6座;中短波发射台及转播台53座;中短波发射功率达到2819千瓦;节目159套,制作广播节目达到27.09万小时,分别用维吾尔、汉、哈萨克、柯尔克孜、蒙古5种语言广播;广播人口覆盖率达94.9%。收听不到广播的盲点地区正在迅速消失。

新疆拥有电视台8座;广播电视台88座;卫星收转站55.44万座;电视发射台及转播台911座;共播出电视节目198套;制作电视节目8.50万小时; 并开通5种语言电视频道和全天滚动播放,电视人口覆盖率扩大到95.29%,完成了自治区“天山一颗星、地下一片网”的全疆电视联网目标。全疆有线 电视用户达到208万户,其中,数字电视用户188万户。

新疆用维吾尔、汉、哈萨克、蒙古、柯尔克孜族、锡伯6种文字出版图书、报纸、期刊、音像制品和电子出版物约3000种。其中,用6种文字出版的报纸128种,期刊208种。新闻出版从业人员近4万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占60%,少数民族专业人员占专业人员总数的63%。新疆图书发行网点遍布天山南北,为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传播科学文化知识、丰富人民群众精神生活发挥了重要作用。新疆有县以上新华书店98家,新华书店发行网点205个,书刊批发市场1个,书刊批发单位140家,零售书店达1830家,年发行书刊约2.3亿册。

文化

始社会时期。成书于战国时期的《山海经》和《穆天子传》中,有关周穆王西巡昆仑会见西王母的故事。新疆境内考古发掘出土的大量陶器,其中不少彩陶的图案纹饰与中原内地同期出土的陶 器图案纹饰相同或相近似。距今3000年前,新疆出土的彩陶三角形纹、涡纹、弦纹的绘制和诸如陶豆一类器形, 说明甘肃和内地彩陶艺术已影响到新疆彩陶文化的发展。

1995年10月至11月,民丰尼雅遗址3号棺出土色彩斑斓的锦被上织着“王侯合昏,千秋万岁宜子孙”的小篆汉字和纹样;8号棺木出土的一只色彩艳丽的锦袋上有篆书文字:“五星出东方利中国”。揭示了汉、晋时期尼雅与中原王朝密切的政治和经济关系。唐代诗人岑参、骆宾王、洪亮吉等撰写的雄浑的大漠 、壮丽的山川、奇特的气象、悲壮的征战奇观等奇妙绝伦的诗篇,脍炙人口,久传不衰,称为中国文学史上的“边塞诗”。

随着佛教由印度沿丝路传入西域乃至中国内地。佛教文化成为当时西域的最重要 的内容。龟兹佛学家、佛经翻译家鸠摩罗什来到内地讲译佛经、著述佛学经文。东晋高僧经西域赴印度取经,著 有《佛国记》。回鹘文《弥勒会见记》是中国最早的诞生在西域的戏剧文学剧本。龟兹乐、高昌乐、疏勒乐等在隋唐 时期乐曲中占有重要地位。除乐曲外,琵琶、箜篌、鼓、角等西域传统乐器也传入内地,成了唐代以及后世音乐演奏中的主要乐器。西域舞蹈如:胡腾舞、胡旋舞、拓枝舞等传入中原宫廷乃至民间。

宋元明清时期。喀拉汗王朝(9世纪末~1211)时期,随着伊斯兰教传入西域并逐渐扩展,伊斯兰文化对西域文化的影响愈来愈大。著名突厥族学者玉系甫·哈斯·哈吉甫编著了反映当时社会及精神文化生活的诗体百科全书《福乐智慧》,著名维吾尔族学者马赫穆德·喀什噶里著有突厥语工具书《突厥语大词典》维吾尔族诗人玉素甫阿吉著有爱情叙事长诗《艾里甫与赛乃姆》。蒙元时期有著名文学家马祖常;著名散曲作家贯云石;著名农学家鲁明善著有《农桑衣食撮要》。明代旅行家陈诚著有《 西域行程记》、《西域番国志》等。

近、现代时期。辛亥革命、五四运动等革命精神在新疆的传播和弘扬,推动了新疆 文化的发展。抗日战争时期以陈潭秋、毛泽民、林基路等革命烈士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新疆各族人民中传 播马克思列宁主义、宣传中国共产党关于建立抗日民主统一战线的正确主张,开展声势浩大的抗日救亡运动,推 动新疆民族文化发展,与此同时,许多进步文化人士如茅盾、杜重远、张仲实、赵丹、王为一等在乌鲁木齐从事 抗日进步的文化活动,组织各族工人、农民、教师、学生、职员、商人等广大民众创作演出抗战进步歌曲、话剧 、秦腔、京剧、新疆曲子等剧节目。著名爱国主义诗人黎·穆特里夫以歌颂抗日救国的伟大斗争为主题,著有《中国》、《给岁月的答复》等战斗诗篇。民族话剧《蕴倩姆》、 维吾尔剧《艾里甫与赛乃姆》、杂技《达瓦孜》、哈萨克族阿肯弹唱《萨里哈与萨曼》、《阿尔卡勒克》,柯尔克孜族"玛纳斯奇"弹唱《玛纳斯》等剧节目相继搬上艺术舞台。民族传统文艺活动如维吾尔族“麦西来甫”、哈 萨克族“阿肯弹唱会”、柯尔克孜族“库姆孜弹唱会”、蒙古族“那达慕大会”、锡伯族“西迁节”、汉族的“元霄灯会” 等久传不衰

新疆舞、新疆二胡、十二木卡姆(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7]

风景名胜

新疆省是举世闻名的歌舞之乡、瓜果之乡、黄金玉石之邦。新疆幅员辽阔,地大物博,山川壮丽,瀚海无垠,古迹遍地,民族众多,民俗奇异。旅游资源极为丰富,全国旅游资源共有68种,而新疆就有56种,占全国旅游资源类型的83%。全疆共有景点一千一百余处,居全国首位,在这广阔大地上,冰川雪岭与戈壁瀚海共生,高原山水景观蕴含在天山、阿尔泰山、昆仑山等世界名山之中,有着众多的雪域冰川、叠嶂雄峰、飞泉瀑布、珍奇异兽。这里有海拔8600米的世界第二高峰,又有低于海平面154米的中国最低洼地,既有一泻千里的河流、万顷碧波的草原,又有光怪陆离的戈壁幻境,神秘莫测的沙漠奇观。保存完好的原始动植物种群,更显出得天独厚的大自然的本色。[8]

参考文献